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武在隋唐五代时期大致处于兵学“亚圣”的地位,但其兵书《孙子兵法》的理论价值实际上被视为当时诸兵书之首。这一时期是《孙子兵法》注解的高峰时期,注家蜂起,异彩纷呈,内容、形式均有创新。一些兵学著述大都以《孙子兵法》为宗,吸收总结了当时的新鲜经验,从而继承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一些非军事著作中也载有《孙子兵法》的内容,透露了此书在不同阶层和领域流传的一些信息;《孙子兵法》在唐代开始传往国外。在运用《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指导实践方面,这一时期颇多建树,特别是在唐代,堪称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高峰。 孙武在隋唐五代时期大致处于兵学“亚圣”的地位, 但《孙子兵法》的理论价值实际上被视为当时诸兵书之首  相似文献   

2.
从创作环境和创作意图新探《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近三千首诗.在我国文艺百花园中散发着瑰丽的异彩。其中有两首脍灸人口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为最突出。早在诗人生前.已经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这广为传诵之中。反映出广大群众对这两首诗的喜  相似文献   

3.
<正>南山脚下,一个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头戴竹笠,腰悬酒壶、采菊于东篱之边,表现出一副知天乐命、悠然自得的神情.他就是“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的陶潜,一位为后世人所景仰、所推崇备至、争相效仿的田园诗派的先祖.陶渊明出身于世宦之家,家道中贫,幼年饱学《老》《庄》《六经》,深受儒、道两家传统思想的影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军事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通常称之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通常称之为《德经》。早在唐代,王真就有《老子》是一部兵书之说,甚至认为“五千之言”,“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但是,明代的焦竑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老子》明  相似文献   

5.
“渔阳徽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见《长恨歌》)诗人白居易以素描笔法,生动地再现了唐玄宗时,安禄山在渔阳发动叛乱,率叛军进逼京城长安,沉湎于声色的玄宗皇帝,仓皇带领“千乘万骑”出逃成都的情景。以安禄山及后来取代他的史思明为祸首的这场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它的爆发,招致唐代中期的社会大动荡,曾经盛极一时的唐代经济,从此一蹶不振;唐王朝的统治,也  相似文献   

6.
《辞源》没有“拉歌”词条的注解表明:拉歌的历史尚显短暂。而令人费解的是,以收集现代汉语为己任的《现代汉语词典》却没有收录“拉歌”。一个拥有如此雄厚群众基础的词汇却徘徊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门外,不能不说是一部词典的遗憾。  相似文献   

7.
杨军编审     
杨军 (笔名若文、富言、军文 ) 194 2年元月生 ,196 1年至 196 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 ,毕业后从事机关宣传工作与高校教学工作 ,1988年被评为副教授 ,1993年晋升为编审。几十年来 ,杨军编审孜孜以求 ,笔耕不辍 ,在学术研究上迈出了坚实的步子 :独著《“万木草堂”与康门弟子》《学术论文写作通论》 ,合著《语言与逻辑》《现代武警素质》 ,主编《形似字汇编》《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 ,参编《写作教程》《实用大学语文学习辅导》《杨嚼文集选注》《魏征研究》《报刊审读通议》等书 ,均已正式出版 ;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华读书报…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孙子兵法》流传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孙子兵法》的早期注解时期;《曹注孙子》是孙子学进入这一时期的里程碑;这一时期的孙子往为后人注解和运用《刊。子兵法》奠定了基石。魏晋南北朝的兵书侧重于军事上的实际应用,祖述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某些思想;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和学术著述折射出这部兵书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孙子兵法》在魏晋南北朝较两汉倍受重视;真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实践之中,从而指导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的上演。一、魏晋南北朝是《孙子兵法》的早期注解时期;《曹注孙子》是进入这一时期的里程碑;这一时期的孙子注为后人注解和运…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李靖,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军事家。北宋颁行的兵书《李卫公问对》,采取唐初君臣一问一答的形式,反映了李世民和李靖在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李靖向来以“论孙(子)、吴(起)之术”而闻名,军事学上造诣颇深。一部“卫公李靖兵法”可谓著名的兵书,以致唐代杜佑编纂《通典·兵典》时摘录它的内容达二十多处。至于唐太宗,虽然没有留下理论专著,但他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是要超过李靖的。  相似文献   

10.
唐代大文学家书柳宗元曾在一篇题为《敌戒》的文章中写道:“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意思是说,人们都知道敌人是仇人,会带来很大坏处,却不知有敌人存在还有很大好处。他举例说:“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乃亡。” 柳宗元说的“兢兢”、“”和秦国兴衰成亡的教训,给我们  相似文献   

11.
<正>《金瓶梅》抄本及万历丁巳(万历四十五年,1617)的初刻本,都没有传世.而现在能见到的《金瓶梅》三种版本:一是现存最早的版本,名为《新刻金瓶梅词话》(是初刻本的翻刻本);二是刻于崇祯年间(1628—1644)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三是刻于清康熙乙亥(1645)年的《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刻本虽不同,但均题为“金瓶梅”.然而,“金瓶  相似文献   

12.
当先人走出穴居的山洞乔迁进屋宇时,预防住房火灾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周礼·秋官·小司寇》记载:“仲春以木锋修火禁于国中。”“以木锋修火禁”,即消防人员手摇着木铃在居民密集区挨家挨户地宣传消防,以提醒国人防范火灾。此风到了唐代依然犹存,如皮日休的《入林屋洞诗》中就有“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的佳句(《全唐诗》)。明代又出现了既防火又防盗的铜铃夜巡制:“皇城外红铺七十二座,铺设官军十八夜巡,铜铃七十有八”,“初更遣军人一一摇振,环城巡警”。(《日下旧闻》)。到了清代,统治者则把这份差事推给了平民百…  相似文献   

13.
<正>读到黄洪基先生的《熟知非真知》一文(见《哲学短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4年9月第一版,第129—131页),内有论及“燃素说”这个歪理.我们现在来些“引文”及“评析”,以就教于各位学术同仁.引文:“熟知非真知”,这是唯心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导言》中作出的论断.  相似文献   

14.
《司马法》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司马迁赞誉它是:“宏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尽其义,如其文也。”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汉代官方对其也是优渥有加,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申鉴·时事篇》)。东汉以来,曹操、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经学家、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曾以《司马法》为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及其他著作中对文学艺术的论述,不仅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去服务”等一系列重大文艺理论问题,而且还解决了“文艺是什么(审美本质)”和“文艺能干什么(审美作用)”以及与此相关的美学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唐代兵书有限,完整保存下来的更少。现存兵书主要有《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长短经》等。另有一部《李靖兵法》《又称《李卫公兵法》可惜大部分佚失,“世无完书”,只是在《通典》引文中保存了部分内容。唐代兵书著述之所以不够丰盛,且佚失较多,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由于大唐处在兴时期,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相对安定,这就极易给军事文化的发展带来一种负效应。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趋向是“重文轻武”,不少人把谈兵看成是“粗鄙”之事”。所谓“士大夫讳言兵事”,正是当时人们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朱红胜 《国防》2004,(8):44-45
美国2003年《中国军事力量报告》中出现的“Assassin’sMace”,是对中国词汇的一种不确切的翻译,不能正确表达中文“杀手锏”原来应当表述的含义。但其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们自己错用了“杀手锏”来代替中国文化中原有的“撒手锏”一词。《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Assassin”的释义是:“person,oftenonehiredbyothers,whoassassinates.暗杀者,刺客(常为受人所雇者)”。“Mace”的释义是:“large,heavyclub,usuallywithametalheadcoveredwithspikes,usedasaweaponintheMiddleAges.中古时代用作武器的一种钉头锤;锤矛。”把这样两…  相似文献   

18.
黄允升在《〈遵义会议纪实〉若干史实辨正》一文中指出:《遵义会议纪实》(以下简称《纪实》) 在《文汇报》、《光明日报》刊载后,产生了相当影响。这是一篇不错的纪实文学,但其中有些情节严重失实:(1)书中写道:毛泽东在会上反驳凯丰时说:“《孙子兵法》我确实认真研究过”。事实上,毛泽东本人曾多次说过当时他还没有读过《孙子兵法》。(2)《纪实》中说:苏区中央局在讨论1932年6月21日《中央关于帝国主义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与我们的任务的决议》时,“引起  相似文献   

19.
辨谬二则     
<正>树叶作见证人l 树叶奇案16世纪东方思想家,在《杂人趣谈》一书中提到一个诉讼案:在法官前,甲(原告)指乙(被告)欠他许多两黄金.乙硬不承认,坚持说:“我是第一次见他,从来没有跟他共过事.”  相似文献   

20.
<正>许多公外学生入学前已经过5—6年的英语学习,并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他们已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面对阅读理解练习仍然一筹莫展.我国1986年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在这里,“读”被放到了“听”、“说”、“读”、“写”四技巧之首位(虽然公外学生的教材与《大学英语》不同,但教学大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