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围绕强军目标激发练兵备战内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政工学刊》2014,(5):21-22
结合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笔者围绕官兵对“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是否牢固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了解和问卷调查。从反映的情况看,贯彻落实强军目标以来,多数官兵能够聚焦主业、投身训练,头脑里有当兵就要打仗的思想,但受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滋长了“和平兵、和平官”的思想,职能意识弱化,练兵备战的内动力不足。这需要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着力解决,大力激发官兵练兵备战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2.
习主席关于强军目标的重要论述,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政治工作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把培养官兵精气神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工程紧抓不放,强化忠诚可靠的政治品质、英勇无畏的军人血性、令行禁止的号令意识、拼搏进取的昂扬锐气和生死与共的革命情义,切实为强军事业凝聚意志力量.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少数官兵备战打仗观念有所淡化;综合国力、军力的日益强盛,少数官兵打仗思想有所弱化;物质条件不断改善,少数官兵畏战怕苦思想有所抬头。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扭住“能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具体来说要做到“六靠”。  相似文献   

4.
习主席指出:"必须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思想的形成源于实践,同样,当兵打仗思想的确立亦来自于长期的强军实践之中。只有立足于本职岗位上,融身于强军实践中,才能使打仗思想真正根植于官兵头脑,镶嵌入官兵思想。一、以强军实践为强化官兵打仗思想提供动力动力是干好工作、完成任务的增强剂。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68307部队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瞄准使命任务,着力培育官兵战斗精神。坚持使命任务教育,不断增强官兵战备意识和打仗意识;坚持运用党史军史和部队发展史教育官兵,培育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荣誉感;坚持构建和发展部队各类战斗文化,营造敢打必胜浓厚氛围;坚持尊干爱兵教育,不断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采用"教育熏陶、行为感召、岗前培育、实践锻炼"等方法增强实战化训练中政治工作实效,不断夯实官  相似文献   

6.
戴毅 《政工学刊》2023,(12):37-39
<正>习主席多次强调指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中最直接、最前沿、最基本的抓手,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紧跟形势发展、紧扣现实需求、紧贴时代要求,在理论武装、服务备战、贴近官兵、用活网络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  相似文献   

7.
"强化打仗思想","做好打仗准备","提高打仗能力","坚持打仗标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警备区司令员董泽平接受记者采访时,快人快语,"打仗"成为他嘴边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董泽平代表认为,习主席关于"能打仗、打胜仗"、"强军梦"和"三个牢记"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军队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实践指向,是向全军发出强烈的强军备战号令,更是对全军官兵的殷切期望。"能打仗、打胜仗",谋求的是以战遏战、  相似文献   

8.
传承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对贯彻落实好习主席提出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感召力的指示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必须始终把握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主题,着力统一强军意志、凝聚强军力量;始终扭住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灵魂命脉,着力铸牢军魂意识、增强政治定力;始终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国家发展全局,着力强化责任担当、激发能打胜仗意识;始终抓住官兵的活思想、奔着现实问题,着力破解疑虑、化解困惑;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质量效益,着力创新方法手段、丰富平台载体。  相似文献   

9.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把"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战斗队思想"作为确立战斗力标准,纠正忘战懈怠积弊的一项重要措施和内容。新形势下,要从深化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国家安全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等路径入手,不断强化官兵随时准备打仗的战斗队思想,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老航校精神是人民空军的优良传统,是激励部队官兵奋力前行、幵拓进取的精神财富。93066部队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新时期,积极赋予老航校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在实践中接力传承弘扬,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部队党委聚焦强军目标,扎实开展"传承老航校精神、争当老航校传人"教育活动,努力让"赤心对党、艰苦创业、幵拓新路、飞向战场"的老航校精神在强军实践中根植官兵思想、融入官兵血液、见诸官兵行  相似文献   

11.
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坚守和弘扬群众路线.只有走进人民、植根人民,才能汲取和凝聚战胜挑战考验、实现强军目标的伟大力量;只有以全心全意的实际行动去关爱和依靠群众,才能让广大基层官兵成为实现强军目标的主力军;只有牢记奉献人民的使命担当,才能有心系强军目标提高能打仗、打胜仗过硬实力的政治自觉.  相似文献   

12.
习主席对备战打仗看得最重、关切最多、忧思最深、叩问最切,多次就备战打仗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让习主席关于备战打仗重要论述在部队落地生根,必须加强对备战打仗的思想引领,使一切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一、加强备战打仗的思想引领是我军克敌制胜的特有优势我们这支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90多年的革命实践充分证明,"革命单搞军事不行""单有军队,单会打仗是不行的",必须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备战打仗以及军队各项建设,这是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克敌制胜的特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主题教育活动以“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为主题,既是党在新形势下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又是凝聚强军兴军意志力量的现实举措。旅团部队要扎实深入抓好新年度主题教育活动,让官兵把强军目标扎根心田、印在脑海、融入血脉,应着力纠正官兵三种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14.
牢记强军目标,推进强军实践,要着眼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要求,针对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坚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5.
<正>习主席对基层官兵高度关心、对练兵备战高度关切,多次强调“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增强基层内生动力和工作主动性”。激发基层官兵练兵备战内生动力,是增强基层内生动力的主要方面,直接决定着官兵练兵备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近期,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基层官兵练兵备战内生动力情况进行调研,旨在摸清问题表象、找准原因症结、理清思路对策。一、存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政治引领不断强化、打仗重心重新归正、军人待遇持续改善、基层风气日益纯正,基层官兵练兵备战内生动力呈现稳步提升、积极向好的勃发之势。但调研发现,少数官兵也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从军意志不够坚定。在某部开展问卷显示,官兵的信仰认同得分普遍高于行动趋向得分,说明从信仰到践行的转化有差距。备战意识不够紧迫。少数官兵备战打仗的使命感有弱化,表现在缺少“三心”:缺少思战的忧心,缺少备战的决心,缺少练战的恒心。练兵精力不够集中。  相似文献   

16.
习主席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政工干部既是强军实践的参与者,也是官兵投身强军实践的引路人,必须在强军路上当先锋、打头阵,努力在思想上领先、工作上争先、任务中创先,为实现强军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引领。必须把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导地位,当作为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首要政治任务、重要政治责任、根本政治要求,贯穿学校建设改革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提供方向引领。提升政治站位,强化学深悟透,办校治学育人。把握新时代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强军之魂,坚持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这个强军总纲,立起新时代备战打仗这个强军指向,走好新时代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条强军之路,抓住新时代科技兴军这个强军引擎,夯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全面落实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这个强军之策。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对照战斗力标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强化打仗观念、深化打仗认识、卯足打仗劲头、做实打仗准备。聚焦能打胜仗抓建部队,强化官兵战备观念、增强打赢信心;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坚持战斗力标准、牢固树立服务保证意识;锻造部队过硬战斗精神,赢得官兵情感认同、激发血性胆气。  相似文献   

19.
邵仁  冯百胜 《政工学刊》2013,(12):34-35
军委习主席指出:“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海军航空兵部队要做到能打仗、打胜仗,必须按照政治合格、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要求,锤炼海军飞行学员的战斗精神,打牢海军飞行学员敢打仗、会打仗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教育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用习近平强军思想贯注部队、武装官兵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方式。对此,《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规定》把“课堂教育灌输”列为八种教育方法之首,《关于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提高灌输授课质效”。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练兵备战任务繁重、舆论斗争瞬息万变、政治教员能力参差、教育对象需求变化等原因,在有的单位课堂教育出现准备时间有限、热点跟踪不紧、讲解不深不透、供需结构失衡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