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到帽徽,首先想到是影片《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每当遇到困难时,他看着父亲临行前留下的一颗闪闪的红星,眼神中就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送给游击队;他勇敢地砍死了睡梦中的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最终,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加入了红军的行列。那颗闪闪的红星就是我军最早的帽徽。帽徽作为我军军服军帽服饰中的基本识别之一,它伴随着人民军队的不断成长壮大,在不同时期也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2.
宋朝的冬天     
在宋朝诗词人的笔端,宋朝的冬天有些凄凉,或许应了梅是冬天最坚强的尤物,描写宋朝冬天的诗句总是与梅有关。“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是陆游笔下的《初冬》。而王安石更有独到之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朝的冬天刚刚开始,便酝酿了一场让人争论不休的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让寒冷的冬天变得热烈。  相似文献   

3.
闪闪的红星,威武的军装,飘扬的军旗,不知在儿时的梦中出现过多少次。命运之神,总是惠赐于她的钟情都。1990年9月,我终于如愿以偿穿上军装,成了人武战线上一名新“兵”,并参加了绵阳军分区组织的武装干部集训。初到练兵场,严肃的气氛,雄壮的场面,给人以鼓舞。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土地革命战争馆陈列着几本名为《红星》的画报。《红星画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创办的第一本画报。《红星画报》是在艰苦的土地革命战争中诞生的。1932年12月,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创办,由红星社编辑出版。该画报原定计划出版半月刊,后因战事频繁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出车     
第一次出车,北风挟着雪花扑打在我肥大的军装上,寒冷被心头那股神圣的绿色暖流融化了。 遥望星空,纷飞的思绪从我的心港驶出。 我小时候,看的第一部战争片就是《闪闪的红星》。我喜欢潘冬子,从小就立下了“到祖国的雪域高原,骑着骏马守边疆”的志愿。17岁那年,我终于圆了从军梦。临走那天,妈妈对我说:“以苦为乐,好男儿志在天涯。”我揣着妈妈的叮咛第一次走出了家门来到军营,紧张有序的训练,使我从小小少年成长为革命军人。 从新兵连分下来当驾驶员前,连长意味深长地说:“当兵不怕苦,怕苦不当兵,只打个人的小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去年八月,笔者部队所在南方某市为了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制定颁发了一系列拥军爱民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现役军人乘坐市内公共汽车一律免票。一时间,各路公共汽车上纷纷贴上了“现役军人免票”的大红标语,煞是醒目。 一开始,笔者上车准备购票时,售货员微笑地指着标语说不用。可数个月后,这些  相似文献   

7.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 您们好! 我叫喻晓,是河南省罗山县高级中学的一名二年级学生。在看到《当代海军》第二期的一篇《海军迷——中国海军需要你》的文章后,着实地为文中的那一个个心系祖国海军建设的“海军迷”所感动。作为与他们“志同道合”  相似文献   

8.
身穿军装、头戴闪闪的红星,再配带上红领章,肩挎冲锋枪,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保卫伟大的祖国,是孩提时代的最大愿望。 1972年我报名参军,被批准了,当我接到入伍通知书,有说不出来激动,在部队党组织的教育和战友的帮助下,学习政治、学军事、苦练杀  相似文献   

9.
曹明 《中国民兵》2007,(9):53-53
孩提时代,我家住在靶场附近,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经常去看那些“大个子”民兵组织训练的场景,看着他们耀武扬威的模样,心中充满无限的好奇。于是,担任民兵连长的王叔叔就成了我一心目中的英雄,每当见到他时,就紧紧地跟着他,并追问我什么时候也能参加他们的队伍,王叔叔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经常拿一些他们看过的《中国民兵》杂志给我,虽然当时还读不懂字里行间是什么意思,但杂志里的一幅幅诱人的图片,却加深了我对这支队伍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军工情     
也许我这辈子与“军”有缘,自打参加工作起,从来没离开过“军”字。早在我上中学时,有同学问我:“毕业后你打算干什么?”我当时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参军去!”其实,这是我深思熟虑、梦寐以求的愿望。初中毕业全班合影留念时,我还佩戴着舅舅给我的一颗“闪闪的红星”呢。1974年12月5日,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穿上了军装,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进步很快;入了团、入了党、提了干。这一去,我在部队度过了13个春秋。1986年底,响…  相似文献   

11.
哈密,祖国西部一颗耀眼的戈壁明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批复转军人的到来,“红星垦区”开始出现在这块古老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岁月悠悠,当年的拓荒者,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然而,历史沧桑烙印在他(她)们心灵深处的依旧是红星闪闪,亲情滔滔……  相似文献   

12.
军校毕业被分到人武部后,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民兵》杂志,我就喜欢上了 她。我总爱往收发室转悠,希望与它邂逅,接下来便是一遍遍翻看。 我的习惯被政委知道后,一天,他面带鼓励的神情把资料室钥匙交给了 我。资料室有一书架,全是历年的《中国民兵》杂志,我仿佛一下迈进了后备军 知识的海洋。我上军校时学的是司务长。若让我炒个菜、做个账,那绝对是行家 里手。但写起文章来,总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怕读者笑话,我当时连做个 食谱都要在措辞上琢磨半天。在人武部资料室呆的时间长了,从没在报刊发表 过“豆腐块”、“火柴盒”的我,突然间有了写作和发表的欲望。于是,在我还没有  相似文献   

13.
记得那时我刚上初二,一次去一个家境较好的同学家里。我看到书架上有《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我正想给同学借这几本书, 同学的父亲张叔叔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递给我, “这本书很好,你去看吧。”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标题——“办刊就是架桥”,可谓是平凡中显不平凡。而《环球军事》就是这样一座“桥”。我从事人民防空工作30多年,对军事刊物有特殊感情。特别是《环球军事》,我每期必读,爱不释手。每当翻阅我珍藏的《环球军事》自创刊以来的100多期佳作时, “桥”的概念总是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  相似文献   

15.
我是兵团军垦第一代的后代,在红星总场(现十三师)和五师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后来随家人迁往陕西。没想到,这一别竟是50年。今年9月,我再次踏上兵团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着实让我惊讶!有朋友递给我一本《当代兵团》,我发现这里面既有对兵团现状的报道,也有对  相似文献   

16.
牵手     
不知从何时起,我就非常喜欢苏芮的《牵手》。每当唱起这首歌,爸爸妈妈的影子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妈妈的一生没有辉煌。她永远默默地站在爸爸的身后,承受着家里所有的家务和养育儿女的义务。爸爸是一名老军人,典型的东北大男人,和《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很相像。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很少见到爸爸。他不停地出差、不停地往返于各个部队之间,总是让我惊奇的是一夜之间早晨睁开眼睛突然见  相似文献   

17.
军旅益友     
我常常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捧读《环球军事》, 有时读到精彩之处,就把它的精华摘录到我的读书笔记上。作为一名当代军人,尤其是一名军事干部,我特别喜欢《环球军事》。它是我军旅生涯的良师益友。它让我了解了外国军队的体制、编制和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在我军现有武器装备的情况下,它让我懂得了如何使人与武器装备更好的结合以及充分发挥人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每次《环球军事》发到连队后,我总是第  相似文献   

18.
时常听到一些连队干部在做思想工作时叫苦 ,说他们搞连队工作多么不容易 ,有时就干脆把战士推到了那个位置上 ,来个“换位思考” :假如让你当连队的指导员 ,让你当连长如何做工作 ,要相互理解等等。笔者认为 ,在做思想工作时让对方设身处地地来个“换位思考” ,让对方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环境中 ,多一些思考 ,这是必要的 ,多一些理解 ,也是可行的。但如果总是用这样的话来做思想工作 ,总是让人家理解你 ,你做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就值得怀疑了。如果总是用“换位思考”来做工作 ,就如同是“望梅止渴” ,一时还可以解决问题 ,时间长了就不会…  相似文献   

19.
凌寒 《环球军事》2012,(7):71-71
我从小就是个军事迷。之所以喜欢军事类杂志,因为从小就和当过兵的叔叔一起玩儿,他最爱给我讲各国的武器装备了。大概是2004年,偶然在图书馆看到《环球军事》,  相似文献   

20.
在江苏省太仓市,有一位用收藏展览 军事纪念章这一特殊方式来实践传播党 的先进性的退伍军人李兆林。他历时16 年,骑车跋涉万余公里,穿越10多个省 市,收集到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抗美 援朝等各个历史时期的1000多种、2000 多枚军事纪念章。为以史为鉴,激励后人, 他从中精选出1927枚纪念章,分门别类 地镶贴在81个镜框内,组成"《爱我长城》 流动展览馆",在全国30多个地区义务巡 展。如今,《爱我长城》已成为弘扬光荣传 统、崇尚革命英雄、传播党的先进性的生 动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