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忍让”     
“忍”指的是忍耐、忍受,自古就有“君子忍人所不能忍”之雅量;“让”指的是谦让、礼让,“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广为传颂。“忍让”则是“忍”和“让”的完美结合,是修身养性的要旨,成就大业的利器,也是部队和谐团结的祥瑞,值得大力提倡。我们之所以要提倡忍让,是因为忍让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大千世界,纷繁复杂,芸芸众生,迥然各异。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就连那漂泊在孤岛上的鲁滨逊,不也有一个土人“星期五”做朋友吗?可见,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互联系,而个性又千差万别。联系和差别都蕴藏着矛盾。“舌…  相似文献   

2.
广西省岑溪市,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内陆山区县级市。近几年来,这里却因武装工作捷报频传而名声鹊起。该市连续4年被自治区评为“双拥模范城”,民兵、预备役工作年年被广西军区、梧州军分区树为试点示范单位,市人武部也被广西军区、广州军区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倾注了市委书记广州军区“人武之星”肖军忍的汗水和心血。学法管武装肖书记常说:“检验领导干部是否重视、关心国防  相似文献   

3.
古人诲人,常用一个“忍”字,百忍为金。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刀子都插在心上了,要忍住,是一件简单的事么?现实生活中,也常常看到一些忍受不住的人和事。当今,商海泛舟的沉浮,人际关系的复杂,劳作奔波的辛苦,生活享乐的诱惑,常令许多人躁动不安。一些人抵挡不住外界嘈杂环境的影响,非份之心蠢蠢欲动: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想做,甚至见异思迁,见利忘义;性情烦躁,不安于现状,想专心致志地工作,但又摆脱不了缠身琐事,想追求一份安宁,但又无法避开无谓纷  相似文献   

4.
应该说,“忍”和”怒”都是一种美德。对于解决因为个人恩怨等非原则的小事而引起的矛盾纠纷,忍常常是一剂药方,而对原则问题表明自己的严肃的政治态度,有时也需要怒。 谁都知道,家庭需要温馨,邻里需要和睦,社会需要安定,人与人之间需要宽松,没有当忍则忍、当怒则怒的良好风尚,社会就难以安稳。然而,在我们身边偏偏生出许多忍怒失常的可笑可悲可恶的行为。报载,一位领导干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军事史 ,“正己化人” ,是历代兵家进行教化的一项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正己化人”就是指将帅必须首先端正自己 ,然后再去教育感化部属。黄石公《三略·下略》中指出 :“舍己而教人者逆 ,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乱之招 ,顺者治之要。”诸葛亮在《将苑·厉士》中说 :“先之以身 ,后之以人 ,则士无不勇矣。”可见 ,中国历代兵家已把“正己”看作是衡量将帅人格力量的重要内容 ,把“正己化人”视为治军的根本大计 ,把能否做到“正己化人”提高到治人、治国的根本战略高度。古代兵家特别强调“正己化人” ,固然与中国封建社会不重视制度治…  相似文献   

6.
《醒世恒言》载,官吏薛某于梦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明知饵在钩上,吞之必出大祸,但犹豫再三,终于耐不住饵香扑鼻,张口咬钩被钓,上钩后犹自嘲:“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本世纪突显的生态环境危机 ,很多学者寄希望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天”和“人”的概念与西方传统中“自然”和“人”的概念 ,“天人合一”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不等同。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的理解可以概括为道德化的天、主宰之天和自然之天三种 ,其中自然之天与西方人讲的自然含义基本接近 ;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有天人相通、天人混一不分、天人合德、天人相类和人定胜天五种 ,其中第五种理解就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意 ;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8.
忍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忍!在事业上遇到了挫折,受到了打击,要忍!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受到了他人的嫉妒诋毁,也要忍!受到了朋友的冤枉、亲人的误解,还要忍!贫困落魄,境遇不佳,更要忍!功成名就,前途远大,特别要忍!面对一切欲望、一切引诱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忍!  相似文献   

9.
日前,《上海家庭报》刊登了一篇《名士婚姻观》的文章,讲述了张中行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名士的婚姻观。张中行将婚姻分成四个层次:可意、可过、可忍、不可忍。他说自己的婚姻属于“可过”,即“吃饭不知饥饱,老妻不给盛饭,必是饱了;穿衣不知冷暖,老妻不让添衣,必是暖了”。一对琴瑟和谐的“老来伴”形象跃入眼前。  相似文献   

10.
众 所周知 ,“海权论”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马汉创立的。他在 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成为世界列强的“海军圣典”。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被称之为“2 0世纪的马汉” ,他在 1976年出版的《国家海权》一书成为“海权论”的又一经典之作。在中国 ,孙中山最早提出“海权”问题 ,他在 1919年撰写的《“战后太平洋问题”序》一文中曾指出 :“争太平洋之海权 ,即争中国门户权耳……人方以我为争 ,我岂能付之不知不问乎 ?”但是 ,由于受“重陆轻海”传统观念的束缚 ,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在“海权论”研究领域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在…  相似文献   

11.
日前网络上流传的所谓中国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照片和视频刺激了不少人的神经。在国内,无数关心祖国航空事业和国防建设的人为之振奋,纷纷在网络上发帖留言竞相庆贺;与之相对,一些外媒则再次祭起"中国威胁论"的陈词滥调,开始表达各种异样的“关注”和“忧虑”。  相似文献   

12.
当轰隆隆的装甲车辆方阵通过天安门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之自豪。这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装甲车辆体现了中国兵器“第一机械”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有“杨大眼”这样一个条目,内称:“杨大眼,中国北魏名将,武都(今属甘肃)人,民族、生卒年不详。”条目颂其功,也违其兵败“被免官为兵”。此人是一位很有特点的古代高级将领,《魏书》和《北史》,都为其立传。他生活在南北朝时期,曾是北魏屡战屡胜的名将。这样一位名将,使人很难想像,竞然是一个还没有脱离文盲状态的人。可是他“恒遣人读书而坐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皆口授之”。看来,他确实是个能人,自  相似文献   

14.
《醒世恒言》一书中一则寓言故事耐人回味 :在一池碧清的水中 ,有一条自由游弋的鱼 ,岸上一老翁在此垂钓。不一会儿 ,鱼游到鱼饵周围盘旋 ,最后跃身一口将鱼饵吞入腹中……鱼儿上岸后又蹦又跳 ,一个劲地埋怨老翁不该在此投饵 ,否则也不会沦为他人盘中餐。“你是识得破 ,忍不过。”老翁可谓一语中的。在现实生活中 ,识得破 ,忍不过的事例举不胜举。如被判处死刑的广西玉林市原市委书记李乘龙 ,养情妇、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难道他不知道这是违纪违法的吗 ?难道他不知道将受到党纪国法的惩罚 ?不是 ,而是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 ,忍不过。贵州…  相似文献   

15.
张扬  张振宇 《政工学刊》2009,(11):38-38
《醒世恒言》载:录事薛某梦见自己化为鲤鱼,遇一老者垂钓。终因难耐饵之诱惑,为老者钓上。冯梦龙点评说,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贪婪所致。《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也曾说过,贪得无厌的人,身上富有了,但内心却一贫如洗;知足的人,身上虽然贫穷,但内心却很知足。人只要有一点贪婪私利,就会销蚀刚强变为软弱.阻塞智慧变得昏聩,败坏一生的品行。白居易亦有“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的警世传言。由此可见,知足不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是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俄国人将技术优势推祟为现代战争的制胜之源;而中国人则坚信人的作用,认为终究“剑法高于宝剑”。  相似文献   

17.
“跪”字右边的“危”,既有“危”之声,又有“危”之义。一方面,有“危”才下跪;另一方面,下跪必有‘危”。 在中国,跪曾经是一种民族性的行为。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深受“三座大山”压迫,常常是爬下去挨皮鞭、跪下来等砍头的角色,是外国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十足的一副跪像。正是因为一个民族都跪着、沉睡着,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才呐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跪的现象还时有表现。比如,仍有不少人在向菩萨下跪,在向权势下跪,在向金钱下跪。有国人上访喊冤,仍然在向领导下跪;有人谢恩时,仍然在向施恩者下跪。  相似文献   

18.
“礼尚往来”,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也是流传几千年的一种社会风尚。《礼记·曲礼上》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人情,讲礼节。亲朋好友、同学同事或战友之间的礼尚往来,为加深理解,增进友谊之必要。“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还有什么人间情趣呢?  相似文献   

19.
元代金仁杰在《追韩信》第三折中道:“咱王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郭沫若的《少年时代·仅正前后》中也讲:“中国旧式的交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历览我国自有朝代记载至清王朝灭亡,及至后来的军阀割据时期,无不在重复上演着“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一出古戏。这出戏一直演了几千年,使搞“人治”、玩“权术”在中国根深蒂固,以至造成了中国民主与法制化的先天不足,也阻滞了中国科技、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朝天子一朝臣”何以造成摧残中国文明进程的恶果?原因有二,一是当权者用人,首先是用“奴才”,即献媚之人,溜须拍马、逢迎附和之徒;…  相似文献   

20.
对于"忍"辞海里有好多种解释,但生活中人们最多接触和感受到的是"忍耐"、"忍让"、"忍受"。其实,生为人者,特别是领导干部"忍"则体现的是品行和思想作风。维护家庭和睦需要忍,维护班子团结需要忍,维护同志感情需要忍。概括起来可以诠释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