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事文摘》2023,(10):36-37
<正>火星上的沙尘暴很温柔当火星北半球进入冬季时,火星正运行到近日点附近,太阳辐射强度更大,此时火星南半球正处于夏季,两个半球形成的温差更大,容易在火星全球引发沙尘暴,时间可持续3个月以上。特大风暴时,火星风速能达到180米每秒,是地球上五级飓风风速的2.6倍。不过,火星表面的气压只有600多帕,不足地球表面气压的1%,在这样风速的风暴下,仅能扬起微小沙尘,远不及地球上的沙尘暴。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土地荒漠化的挑战。改善西部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西部生态危机带来的后果  20世纪下半叶我国沙尘暴天气呈急速上升趋势:50年代发生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2000年宁夏就发生11次以上的沙尘暴天气。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1979年,塔里木盆地在4-6月间先后刮了三场沙尘暴;1983年,新疆石河子垦区遭受沙尘暴的袭击,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1986年5月,一场10级大风席卷和田,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1998年4月,西北12个地、…  相似文献   

3.
<正>荒凉,空寂,砾石遍布,黄沙漫天,虽然毫无生气,但在数亿公里外的人类始终对它充满好奇。这颗红色行星上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火星与太阳系是怎样起源及演化的?未来能否将火星改造成人类可居住的星球?这些问题让科学家们迫切希望从火星上找到答案。中国首次火星全球遥感与区域巡视探测任务已获批立项,首个火星探测器预计在2020年发射飞往火星。中国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  相似文献   

4.
防务     
《国防科技工业》2012,(9):11-11
美国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成功登陆火星 8月6日,美国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成功登陆火星,并传回数张火星表面的图像。8月22日,“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开始在火星上第一次试运行。“好奇号”将在火星展开为期两年的任务,探索红色星球上是否有生命迹黎。这是美国的探测器第七次降陆火星。  相似文献   

5.
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达55次,居全球第一."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由此在"天宫"空间站驻留6个月,在美国等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前途未卜之际,为人类航天事业注入确定性力量."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为更深远的探索开启新篇章.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是60多年奋斗,特别是最近10年大踏步奋进取...  相似文献   

6.
别义勋 《环球军事》2005,(12):60-61
登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曾几何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竞相进行了人类历史上艰难的火星探索。不过,当时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进行的火星探索之举更重要的是“政治较量”。据有关统计,截至2003年底,人类共发射了34个火星探测器,其中美国16个、苏联(包括俄罗斯)16个、日本1个、欧洲宇航局1个。在发射成功的15个火星探测器中,有美国10个、苏联6个,其中飞越火星5个,火星轨道器6个,火星着陆4次(1次有火星漫游车)。1960~1975年期间,美国先后  相似文献   

7.
从地球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时机一般每26个月才出现一次。2003年是发射火星探测器较为理想的时机。根据美国NASA的Athena计划,2003年5月和6月将有两个火星探索漫游车带着全套尖端的仪器飞向红色的行星——火星,次年1月到达火星表面。相同的两个漫游车将分别降落在火星的两个地方,这些地方在火星的历史上可能有过水。科学家利用6种仪器来研究火星地表中保存下来的地质资料。 Pancam是一台全景照相机,它利用两台高分辨率立体照相机观察火星的表面。这种相机有一个窄角  相似文献   

8.
武器装备项目投资决策新理论——实物期权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静 《国防科技》2005,(2):83-85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间的竞争都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力量,越来越依赖于研究与发展(R&D)工作。2004年1月4日,美国“勇气”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标志着人类太空科技发展的又一重大成就。火星登陆工程与当年的阿波罗登月工程一样,都是以大量航天高技术项目的成功研发为支撑。要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就必须大力加强研发项目的管理工作。一、实物期权方法是装备R&D投资决策的必然趋势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一次新的科学发现,大都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如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就是在美国陆军的资助下,为计算弹…  相似文献   

9.
火星报     
《军事文摘》2023,(20):32-37
<正>火星上的新鲜事儿可真不少!前来火星参加研学营的孩子们在火星玩得怎么样?火星上有哪些体育赛事?快来看看吧!大耳朵新闻不想离开火星是为了不写作业?时间真快,小学生火星研学营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就要准备离开火星了。可没想到一个叫亚万的男孩子说不打算回地球了,甚至还从营地偷偷溜了出来,藏进一座地穴。  相似文献   

10.
别增是我们处里的驾驶员,负责开宣传车,这台车性能优良、价格昂贵,所以,美其名曰“别克”,别增是“别克”的车主。一次野外驻训,部队正在紧张的训练,谁知沙尘暴说来就来,刚刚见到远处的天空一片昏暗,沙尘暴就已经逼近眼前,部队紧急疏散,不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个探测任务,这在世界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将面临巨大挑战。此前,只有美国海盗1号、2号火星探测器曾通过一次发射实现了"环绕、着陆"两个探测目标。目前,我国已通过嫦娥1号、2号完成了对月球的"环绕"探测任务,通过嫦娥3号、4号完成了对月球的"着陆、巡视"探测任务,所以有些航天爱好者可能会问,我国的火星车能否借鉴玉兔号、玉兔二号月球车的研制技术?探测月球与探测火星有什么区别?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月球和火星各自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带着国人的无限好奇与美好祝福成功抵达火星,而“祝融号”火星车也开始了历时92天的极限生存挑战。在火星上活下来可真不容易火星,是太阳系中跟地球比较相似的星球,一年有四季,有大气层,岩石地表。可是,真要到了火星,才发现这里的生存挑战真不少。  相似文献   

13.
<正>中央气象台3月15日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从白天到夜间我国多地将出现明显沙尘天气,分地区有沙尘暴。这也是近10年我国遭遇强度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暴范围也是近10年最广。窗外的黄沙,遮天蔽日,有这样一群兵工人,早已习惯与风沙为伴,在大漠深处的试验场,他们战风斗沙,为国铸剑,强我国防。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2011,(4):48-49
毫无疑问,火星探测是当前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和重点,而探测火星的科学目标是牵引工程实施的重要输入。近十年来,国际火星探测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1月13日,美国NASA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美国火星探测的最高科学目标转变为"搜寻生命信号",这就意味着未来十年火星探测的科学中心将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2月24日6时29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环绕器7台载荷将全部开机,开始科学探测。同时,载荷中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的2010年,世界航天工业稳步发展.美国和俄罗斯继续引领航天工业的发展.美国发射了各种用途的航天器,奥巴马总统发布了新的<国家空间政策>,旨在进一步强化美国太空探索的领导地位.俄罗斯新上天的航天器虽然没有太多新亮点,但在发射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欧洲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在亚洲,中国进行了15次航天发射,且全部成功,而日本、印度和韩国就没那么幸运,均有发射失败的记录.2011年是火星探测年,探测火星仍将是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7.
<正>朝鲜在今年4月15日的"太阳节"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火星"12中远程弹道导弹。5月14日、8月29日和9月15日,朝鲜分别进行了"火星"12导弹的高弹道试验、低弹道试验和正常弹道试验。导弹的实际飞行距离从787千米、2?700千米跨越到3?700千米,这三次试验为外界了解朝鲜导弹技术的发展水平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发展概况"火星"12导弹首次亮相时曾被误认为是"火星"13(KN-08)导弹的改进型。这是因为从外形上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顺利启程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8月2日7时0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N发动机工作20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太空中飞行约230个小时,距离地球约300万公里,各系统状态良好。后续,"天问一号"探测器还将经历深空机动和数次中途修正,奔火飞行6个多月后抵达火星附近,通过制动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着陆火星的准备和科学探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推动空间信息走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和支持;联合东盟国家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空间信息前沿科学研究,利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定期举办空间信息培训班,促进航天人才交流与培训。在探月方面,2019年中国将发射长征五号发射器,实现采样返回。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在2020年实施,2021年首个火星探测任务将抵达,在深空探测领域还将实施三次升空探测任务,包括采样、小行星探测等。在载人航天工程方面,在已经实现载人航天获得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基础上,2022年将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邀请各国参与各项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火星表面获取的首批科学影像图,标志着天问一号一步实现"绕、着、巡"的目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