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区”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是指战区在现代战争和国防总体结构与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功能。认识和把握战区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对于加强战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9年年底,我通过层层严格考核,被上级派遣任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简称“联苏团”)军事观察员。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随后参加联苏团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以通信联络、巡逻观察、地雷常识、紧急救护、特情处置等为主要内容的任职前培训。培训结束后,我通过严格的驾驶和英语复试,被分配到苏丹第六战区阿卜耶伊担任军事观察员。这也是2005年联苏团成立以来,中国观察员首次抵达该战区。  相似文献   

3.
西北战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做好西北战区军事经济工作,要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认识其产生发展的基础,从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中看到当前面临的难得机遇,从近年来战区部队生动的多样化军事任务实践中总结规律,大力加强后勤保障能力建设,推动战区军事经济工作持续、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军事科技的高速发展,使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区经济动员的社会经济环境、战场环境、动员结构及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战区经济动员必须审时度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先发展国民经济,打牢战区经济动员的物质基础;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按经济规律办事,拓宽战区经济动员的渠道;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依法实施战区经济动员。  相似文献   

5.
孙维瑾  郭君 《国防科技》1996,17(1):20-26
在过去的50年里,有六个国家试制了大约5000枚战区弹道。冷战时期,超级大国大规模的核武器竞赛,使人们对不太先进、但有潜在破坏性技术扩散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战区弹道导弹被许多国家在局部战争中作为远程武器使用,这种情况已有了变化。最新迹象表明,美国对战区弹道导弹威胁,哪怕是暗示也会作出敏感的反应。1994年春天,美国在韩国部署一个“爱国者”防空导弹营,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6.
美军认为,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具有了使用战术弹道导弹对美军战区兵力和资源进行攻击的能力,为保证战区部队及各类资源的安全,使之免受战术弹道导弹的攻击,必须发展先进的战区弹道导弹防御(TBMD)系统。为此,1993年5月,美国宣布将其“战略防御倡议”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更名为“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同时确立了以反战术弹道导弹为重点的战略,把主要工作转向了研制先进的 TBMD 系统。在此指导思想下,美海军正在积极进行海军区域防御(NAD)系统和海军全战区防御(NTWD)系统的研制,并正在寻求与盟国海军一道进行研制和采购。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美两军战区层级未建立健全的安全对话机制.建立中美战区安全对话机制意义重大,既是落实元首会晤的重要成果,也能直接有效加强沟通,降低误判风险,保证能打胜仗.建立中美战区安全对话机制,既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加强我在东海、南海方向常态化实施反制侦察的重要手段.可以从建立战区军事热线、举行战区双边会晤、举办战区军事论坛、建立战区重大事项通报机制、召开战区联席会议等几个方面,对建立中美战区安全对话机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战区这一概念,在军事学术上是指武装力量的战略集团,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进行战略管辖或军事行动能够展开的范围和空间。国际法在论述国家领土的基本概念时指出,国家领土不单是地球表面的一种面积概念,而是一个体积的概念,是由处于国家主权之内的,包括陆地、水域、陆地及水域的底地、陆地及水域的上空等组成的一个立体空间。  相似文献   

9.
美军战区情报体系与战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并受军事体制、情报技术、作战样式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海湾战争以来三个主要阶段。系统研究美军战区情报体系的历史发展,有助于加深对美军战区及情报工作的理解,提升对战区联合作战情报支援的认识,并为我相关力量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加强战区物资保障宏观管理,是保证物资保障有序化、规范化,实现“保障有力”的必要措施。为此,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战区市场建设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二是归口能级管理与调动战区物流各方面积极性的关系;三是战区部队应急需求的有序性与标准制度化管理的关系;四是战区物流的硬件建设投入与软件建设投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先进的军事理论,历来是军队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之一。作战理论是军事理论的核心部分,它直接规定了一支军队的作战思想、作战方针、作战原则等最基本的作战问题。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军传统的作战理论,研究战胜敌人的战法。战区作战理论,作为我军作战理论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步虽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的发展过程及其 4个核心系统 ,即“爱国者”PAC - 3、海军区域导弹防御系统、陆军战区高空区域导弹防御系统、海军全战区系统。  相似文献   

13.
战区导弹防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区导弹防御”(TMD)计划是相对于“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而言的,它和“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共同构成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BMD)计划。“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能够保护美国本土免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攻击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则用于保卫美国本土之外的一个地区免遭射程在3500千米以下的近程、中程、远程弹道导弹袭击,如美国部署在海外的部队、设施以及美国的盟  相似文献   

14.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兵力规划问题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体系对抗仿真解决战区兵力规划问题的方法,对战区作战想定空间、兵力规划方案空间及作战行动方案空间等进行探索性分析,构建了基于体系对抗仿真的战区兵力规划模型基本框架,并简要说明了基于体系对抗仿真进行兵力规划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5.
胡光正  许今朝 《国防》2016,(3):4-10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是伟大改革的纲领,是理念原则也是宏伟蓝图。“军委管总”表征了我军统帅机构新的权力形态,是落实宪法规定的“军委主席负责制”的重大战略举措,实现军委在战略层次上全盘统筹军队作战指挥和建设管理,目的是为强军打赢重构战略中枢;“战区主战”勾勒的是军委之下的作战指挥线,在军委(联指)战略全局统领下,将具体战略战役指挥权向下集于战区,重在发挥战区主导联合作战的战斗力输出功能;“军种主建”勾勒了军委之下的建设管理线,在军委战略统率下,将部队建设管理权向下集于军种,重在发挥军种对战斗力的输入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刘永才 《国防》2003,(2):32-33
当前,世界军事革命正迅猛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战争形态日益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而与战争发展过程相适应的战争动员,也正朝着以信息动员为主的转变。信息动员已逐步成为战争动员的核心。近些年来,虽然军用信息系统发展较快,但与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充分利用战区民用信息资源,建立军地结合的动员机制,实现“市场”向“战场”的转  相似文献   

17.
虽然在敌对国家武库中的大部分战区弹道导弹(TBM)都是近程的“飞毛腿”型导弹,但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中现在正在研制中程到远程的改型。潜在的威胁存在于以下三个作战空间:大气层内低空(0 ̄30公里);大气层内高空(30 ̄70公里);大气层外(大于70公里)。使海军具备区域防御能力的SM-2ⅣA型导弹,适合应付固有的射程近、速度低的大气层内低空威胁。大气层外的战区弹道导弹射程比较远,能够威胁散布范围可能很  相似文献   

18.
战区导弹攻防对抗是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在当代,核武器主要作为一种威慑力量而存在,核威慑下的局部常规战争将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式。近期几场高技术战争的实践表明,战区弹道导弹是一种具有成慑和实战双重能力的“撒手锏”武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战区弹道导弹,争相研制和发展它。目前,世  相似文献   

19.
美国“战区导弹防御”(TMD)的设想可以追溯到里根总统当政时期,为了谋求绝对优势,同时也是为了在经济上拖垮苏联,他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SDI),也就是人们熟悉的“星球大战计划”。因为这一计划试图打破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相互“确保摧毁”从而“确保安全”的战略平衡,更有悖于1972年美苏双方达成的有关协议,招致苏联的坚决反对。并且,由于技术风险高、耗用经费过多等原因,该计划受到广泛而激烈的批评。由于种种原因,在冷战结束后,这一计划被迫终止,但美国要谋求绝对优势的努力并没有停止.在经历过几次局部战争后,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感到  相似文献   

20.
一提起1991年的海湾战争,人们最难以忘却的事情,恐怕要数美国的“爱国者”导弹与伊拉克的“飞毛腿”型弹道导弹的较量了。在那次战争中,美国第一次在实战中利用 PAC-2“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拦截伊拉克向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发射的“飞毛腿”弹道导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从而开创了弹道导弹攻防作战的先河。借助于发达的电视转播手段,全世界的男女老少亲眼目睹了现代战争中弹道导弹攻防作战的壮观场面。海湾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把发展中国家的战区弹道导弹看作是未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