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型装备的修理能力是形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新型装备的修理能力,使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对于促进武警部队建设,更加完满地履行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力加强民兵新装备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勤宏 《国防》2007,(11):30-32
近年来,随着防空作战、应急维稳、通信指挥等一批新式装备的配备,民兵装备的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给民兵训练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胡锦涛主席关于"新装备训练是战斗力生成的新的增长点"的指示精神,坚持把新装备训练作为民兵军事训练的重点,掀起学习新装备、掌握新装备、驾驭新装备的练兵热潮,加快民兵新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战斗力步伐,全面提升民兵建设的质量和层次.  相似文献   

3.
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是现代军队战斗力的基本要素和新的增长点。按照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客观规律,阐述了强化装备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原则,提出了构建装备科学管理创新工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能打仗、打胜仗"的物质基础是高新武器装备,而高新武器装备的发展依赖于高新技术储备。高新技术储备是高新装备成功研制的"孵化器",是武器装备建设自主创新发展的"加速器",是武器装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是武器装备战斗力持续生成的"接力器",是决定武器装备建设速度和水平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防科技和装备总体发展水平落后的局面下,对高新技术储备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为实现武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然而,随着高新武器装备建设任务日渐紧迫,武器装备高新技术储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军转型建设步伐加快,作为战斗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装备,入列周期越来越短,数量越来越多,高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要想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海上战争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技术保障,必须进一步加强以技术人才队伍为核心的装备保障力量建设。北海舰队装备部组建以来,坚持把如何推进装备技术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与单位整体建设同步筹划、同步研究、同步推进,紧贴使命任务需要和装备武器发展,主动作为,大胆尝试,着力打造一支适应未来战争要求、适应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需要的新型装备保障人才队伍,有效履行了职能。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研讨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促进装甲兵现代化建设,自10月31日至11月2日,总参兵种部装甲兵新装备教学研讨会在我院隆重召开。总参军训部、兵种部、装备部,总政干部部、兵器工业总公司及装甲兵各院校、军区兵种部装甲兵处、军区坦克乘员训练基地、训练团,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和新装备研制、生产单位与驻厂军代表室总代表等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承德军分区通过自我完善民兵新装备战时保障体系,缩短装备战斗力形成周期取得成果。前几年,军分区技术改装和自行研制了不少专业技术分队装备后,但一直没有配备所属的基层单位,其原因就是训练保障体系与装备需求不适应;部分新装备因少教员、缺教材、少场地而不能正常展开;大多数官兵面对装备只能当观众,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就更别说下发  相似文献   

8.
人民海军装备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海军新的战斗力增长点越来越凝聚于新装备。海军装备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四次指导思想演进和体制转变,出现过四次造舰高潮。海军装备建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是海军装备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随着强军实践的不断深入,基层装备更新换代步伐也不断加快,必须有效发挥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引导大家聚焦中心、矢志打赢,为新装备如期形成整体作战能力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灵活多样的宣传鼓动是新装备如期形成战斗力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0.
加强新装备部队干部培训北舰干部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干部培训工作,既是适应高新技术装备发展的需要,又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军队质量建设、提高战斗力的当务之急。虽然高新技术装备部队干部队伍总的情况是好的,但距军委对新装备部队干部素质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渗透,智能化无人化装备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型谱体系日渐完善、作战能力显著提升,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聚力发展的新质力量。本文从作战体系、系统平台和支撑技术等三个方面对主要军事强国无人化装备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无人化装备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指出无人化装备技术呈现出成体系、成系列、成规模的发展总体格局,正朝着集群化、实战化和自主智能决策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借鉴外军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军事斗争准备需求,提出了发展军队无人化装备技术的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和具体举措,积极探索适合军队特点和规律的无人化装备技术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激光、新材料、微电子、声光、电光等高技术的发展,利用各种束能产生强大杀伤威力的定向能武器已引起世界高度重视。定向能武器成为战场上高速移动目标的"克星",是能有效制敌的"杀手锏"装备,对未来作战样式和形态具有重要影响。文章系统分析了定向能武器的军事应用前景,详细剖析了世界定向能武器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动向,给出了未来要大力发展的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和粒子束武器关键技术,对于加快我军定向能武器装备发展,提升非对称制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洪普 《国防科技》2018,39(3):085-089
新型预警探测雷达技术体制先进,具有突出探测优势,在防空反导体系中发挥的作用逐渐突出。分析了该雷达在作战使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根据该型雷达的技术体制,详细论述了雷达面临的复杂电磁环境、频谱干扰类型多、装备保障难度大、目标探测精度低四个方面限制雷达作战效能发挥的难题,结合操作实际,分别给出对应方面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为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提供参考。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对策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量子技术是基于量子力学和其他学科交叉产生的新兴学科,已经涉及到计算、信息、导航、能源等多个应用领域。近年来,随着量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潜力,量子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并逐步走向应用。与此同时,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中武器装备须具有远程精确化、职能化、隐身化、无人化的技术特点。结合量子技术的特点,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与量子密码、量子控制、量子导航、量子雷达,量子电池,量子技术对作战模式的改变等方面对武器装备领域的应用、作战能力和作战模式进行阐述。研究表明,量子计算的发展必然使现有武器装备的性能得到提高、作战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改变现有作战模式。  相似文献   

15.
田成信  张峰  江飞 《国防科技》2014,35(5):103-105
网络战作为一种新的作战形式引入作战领域,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并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和重点建设的作战样式。文章从网络战的特点入手,针对网络战对作战影响进行了探讨,并从构建网络体系、研发武器装备、重视人才培养和加强训练演练四个方面阐述了强化军队网络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军用无人机在实战中的成功应用和陆军较高的作战伤亡比重使得陆军发展地面无人装备的愿望和需求越来越强烈,但当前军用地面无人装备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仍未形成完善的作战体系。本文针对如何促进军用地面无人装备发展和建设,加快战斗力生成,提出借鉴军用无人机成熟的发展经验来指导地面无人装备发展和建设的思路,首先论述了无人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主要样式的原因,然后简要归纳了军用无人机的发展经验,最后论述了如何根据军用无人机的发展经验来指导地面无人装备发展和建设,希冀这些建议能够为军队地面无人装备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型复杂武器装备形成部队战斗力问题是我军武器装备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其早期部署阶段的技术保障工作更是形成部队战斗力的重中之重,涉及到研制生产单位、院校、部队等各方面工作。本文着重围绕新型复杂武器装备早期部署阶段军代表的技术保障工作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某型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的实践,提出了建立以军代表为核心和纽带的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的技术保障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装备再制造是实现装备性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对老旧装备进行再制造升级,可以快速将老旧装备性能提升到新的水平,满足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要求。明确了装备再制造升级的概念及作用,分析了国内外装备再制造升级的发展应用,构建了装备再制造升级的工艺与技术体系,提出了我军装备再制造升级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空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根据空军“攻防兼备”的作战要求 ,将空军的武器装备分为作战力量装备和保障力量装备 ,并按进攻和防守两种主要的作战样式对空军的武器装备体系进行了作战效能分析 ,探讨了分析空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效能的方法和思路 ,为建立空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协同作战效能评估可为舰载反潜直升机装备发展和协同作战指挥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对协同作战效能评估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一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进行协同作战效能评估的方法。首先,对影响协同作战效能的指标进行分类,建立多层指标体系;其次,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对不同类型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并采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通过对某型机的协同作战效能进行评估,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