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吕明武  史爱清 《国防》2002,(8):53-53
在司马迁所著《史记·项羽本记》中,“鸿门宴”事件是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一个重要回合,并由此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刘邦、项羽在灭秦战争的关键时刻,与楚怀王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未料,掌兵仅10万的刘邦居然先于拥兵40万的项羽入关破秦,按约理应为王。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秘密派人给驻扎在新丰鸿门的项羽送去情报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本就不服气的项羽获悉刘邦欲称王的意向,当即勃然大怒曰:  相似文献   

2.
历时5年的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影响深远的著名战争。从双方将士阵前有形的斗勇拼杀,到两军指挥员帷幕后无形的斗智角逐,都为战争艺术宝库留下璀璨多姿的历史遗产。双方战略指导中的心理管理艺术的深层次较量,同样为这一宝库提供了绚丽多彩的历史财富。由于人们的行为,是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两军一切智勇格斗的行为现象,无不植根在双方主兵者的心理管理艺术之中。一、交战双方人才优势的消长,蕴含着主兵者驾驭部属心理的艺术较量战场上的角逐,历来是人才的竞争。楚汉战争也不例外。论战前的军事实力,项羽…  相似文献   

3.
汉初韩信略定山西、河北的战争,其迂回夏阳、井陉背水为阵,在战争史上都是经典战例。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古城、古关隘、古村落、古庙宇等遗址,碑刻、古井等遗物,地名的考证,结合文献史料、自然地形,辨析真伪,对多处古战场的地理位置、韩信进军路线进行确定。并绘制地图,力求透视这场战争的历史全貌。  相似文献   

4.
陈胜、吴广直接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失败后,推翻暴秦政权、完成陈胜、吴广起义初衷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刘邦、项羽身上。在长达8年的反秦斗争和楚汉战争中,刘、项二人演出了一幕幕斗智斗勇的历史活剧。最后结局是刘邦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项羽兵败该下,凄惨别姬,乌江自刎。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这是至理名言。刘邦、项羽的胜败结局再次说明,胜负固然是许多因素促成的,但是“人和”优势的得与失,是能否赢得军争胜利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那么,“人和”的局面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比较刘邦与项羽的个性特…  相似文献   

5.
历史公案:项羽身陷大泽于何方?傅贵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韩信重兵围困于垓下,四面楚歌。骁勇善战的项羽在夜幕的掩护下,率800人乘夜渡淮。渡淮后仍有100余骑,若不是至阴陵遭一田父欺骗陷于大泽,损兵折将,项羽、刘邦鹿死谁手还很难断定。大泽...  相似文献   

6.
汉高祖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曾两次进谏刘邦,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就是以勇猛善战、智勇双全而著称的樊啥。刘邦率兵破咸阳,入秦宫,见富室帷帐富丽堂皇,美女珍宝不计其数,意欲留在宫中。此时,樊啥气冲冲地闯进来责问:“沛公(指刘邦)是想得天下,还是想当富家翁?此宫所有,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愿沛公急还霸上,勿留宫中。”在谋臣张良的共同劝说下,刘邦翻然醒悟,当即退出秦宫,还军霸上,没有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揭开了楚汉争战的序幕。楚汉战争中,刘邦消灭了项羽,之后,坐天下当了皇帝。有一次,他病了,厌…  相似文献   

7.
楚汉战争中,韩信等人率汉军数万,于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8月,出敌不意地从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渡过黄河,开辟北方战场。汉军在取得了灭魏、攻代的胜利后,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初,韩信又引兵东进,翻越太行山,乘胜击赵。赵王歇与主将陈余率军宁井陉(今河北井陉北),所部兵力号称20万,比汉军多数倍,而且占有地势之  相似文献   

8.
楚、汉相争之际,韩信破赵之战时创造的背水阵,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大家一致认为,韩信不愧是一代用兵大师,以区区三万人,破二十万赵国精兵,演绎了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人们在击节叹赏之余,纷纷探究韩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其中大多数人关注的焦点是:韩信布背水阵,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士兵的勇敢作战精神,即韩信战后回答部属的疑问时所引用的孙子那句名言──“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换言之,韩信破赵胜利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在“治气”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古人云:“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相似文献   

9.
韩信是楚汉争雄中“与汉汉重,为楚楚安”的关键人物,后于汉高祖11年被吕后、萧何以“谋反”罪诛杀。到底是韩信存心谋反,还是汉室统治者蓄意翦除?韩琪撰文指出,韩信被杀实属冤案。刘邦对这位  相似文献   

10.
项羽同刘邦进行的楚汉战争,进入第四年(即自汉元年至汉四年,前206—前203),强弱形势发生了变化,于是在汉四年(前203)九月,有鸿沟分界之事。对此,《史记》、《汉书》有所记载,但不大详细;历来论者不少,基本上是按《史》《汉》所书论析,似乎尚欠深入。我以为,还可以进行探讨。现在略抒己见,请方家与读者指正。一、约分鸿沟不等于休战楚汉战争进行四年,打得不可开交,为何于汉四年九月相约以鸿沟分界(参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汉书·高帝纪》),暂时休战,似乎要求和平了呢?《史》、《汉》多处记载,内容互有详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心理战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年以前,并在《孙子兵法》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孙子兵法》认为,战争的主要目标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的实质是攻击敌人的谋略;战争的主要原则是争夺对民心士气的控制;战争的要旨在于关注敌方统帅的决策技能和个性特征。古时,刘邦布置多层兵力,将项羽的部队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天安徽灵璧县东南),此时,项羽已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是夜,刘邦命部下大声歌唱项羽的家乡即楚地的民歌,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在秦朝暴政和秦末战乱所造成的经济凋敝的残破局面下,西汉王朝诞生了,这是继秦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与唐并称的盛世王朝。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止,西汉王朝经历了200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中原王朝与北面匈奴的关系,随着各个历史阶段双方实力消长的变化,既有玉帛互报,亦有干戈相见,反映在边防建设与斗争上,就是战略防  相似文献   

13.
姜文华 《国防》2006,(4):72-73
在中国军事史上,出现过许多卓越的军事家。其中, 有的长于运筹帷幄,谋划大计;有的擅长披坚执锐,统兵作战。但能够兼有二者之长,能文能武的,却为数寥寥,而韩信就是这样一位屈指可数的军事家。韩信集谋臣与统帅于一身,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是楚国故地淮阴(今江苏淮阴市东南)人,受当地尚武风气的影响,少年时就喜爱研习兵法。公元前209 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群起响应,韩信投奔项羽麾下。  相似文献   

14.
作为著名的悲剧英雄,项羽历来是史学界感兴趣的人物之一。他在楚汉战争中败亡的原因,也一向是史学工作者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不过,以往的有关研究,大都集中在政治方面,指出其所以败亡,主要是由于:(一)他代表的是旧贵族的利益,分封倒退,走了一条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道路;(二)残暴嗜杀,失掉了民心;(三)“自矜功伐,”不善于用人。这些,无疑都是十  相似文献   

15.
《史记》载,韩信当老百姓时,曾遭市井恶少的当众羞辱,被逼着钻裤裆。胯下之辱,常人难忍,但韩信忍了。后来韩信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被封为楚王,富贵而归故乡,当年羞辱他的恶少吓得屁滚尿流。但韩信并未秋后算账,“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为楚中尉”。非但不杀,还封了小官。此举显示了韩信的雅量。  相似文献   

16.
毛元佑 《国防》2006,(3):76-78
南宋初年,金兵饮马黄河,中原沦陷,百姓流离,民不聊生,南宋朝廷屈辱求和,不肯举兵抗击。面对国破家亡的凄惨景象,一位名叫李清照的爱国女诗人提笔发出了愤怒的呼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中提到的项羽,乃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将领。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县西南)人,战国末期楚军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9岁时,项燕在抗击秦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兵败自杀,楚国灭亡,他跟着叔父项梁过起流亡的生活。项羽小时候既不愿读书,又不愿练剑。他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相似文献   

17.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爆发的楚汉战争,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在这场战争中,刘邦战略指导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是建设后方,依托后方,灵活运用后勤保障方式支援作战,不断打击敌人大后方,夺取战争主动权。这既是刘邦军事后勤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其致胜战略中的精华之处。正是由于刘邦  相似文献   

18.
位于鲁东南的诸城市,是举世闻名的“恐龙之乡”,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号称“龙城”。诸城古称密州,历史上曾是驻州置郡之地,是战略要地的边缘地带和海岸防御的纵深地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秦末刘邦项羽争夺天下,由韩信指挥的著名的“潍水之战”就发生在诸城境内。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该地任太守时曾经写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相似文献   

19.
楚汉分争,刘邦项羽两人之斗不仅仅是武力的角逐,更是心力的较量。项羽曾谓刘邦说:“天下凶凶数岁,徒以吾两人。愿以王挑战,决雌雄。”刘邦笑谢回答:“吾宁斗智,不斗其力。”八个字再精确不过地概括了刘项两人截然相反的人格特征:项羽是一个斗力的无心人,刘邦是一个斗智的有心人。斗力,是项羽的长项;斗智,是刘邦的绝活。刘邦“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一入关,“屠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秋毫不犯,一身清风。把尾巴夹了起来的刘邦摇身一变,从一个五毒俱全的财色之徒变成了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范增是个极有眼力的人,一眼看出了刘邦的野心,曾告  相似文献   

20.
汉初三杰之一韩信,是我国古代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军事家。在著名的楚汉战争中,他“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用兵艺术,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他所创造的 些战法,如暗度陈仓、背水阵、木罂缶渡军,等等,千百年来在我国人民中广为流传。而后世之言兵者,也往往将他与孙子、吴起、曹操等优秀军事家并提。清代方苞说:司马迁所以于汉兴诸将中独详述韩信之用兵,是因为“信之战”,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