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这是一则1989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第1版的报道: 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徐京跃)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  相似文献   

2.
1935年毛泽东作军旅诗《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47年该诗首次公开发表,同年毛泽东重新书写该诗。1957年毛泽东曾说该诗“记不起了,似乎不像”、“不宜发表”。此后在1958、1963、1976年三次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中,皆未收入该诗。1986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重新发表该诗。本文就该诗发表中扑朔迷离的曲折变化,作出全背景式追溯研究。  相似文献   

3.
浅析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知战"思想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知战”思想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毛泽东肯定并吸收了孙武“知战”思想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创新性地发展了《孙子兵法》“知战”思想。  相似文献   

4.
《实践论》作为一部在我党历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毛泽东哲学著作,其划时代意义在于,它同《矛盾论》一起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为正确解决我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正是继1937年《实践论》和《矛盾论》发表之后,毛泽东明确地对“实事求是”这个中国古代的思想命题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规定,并经过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在党的七大上确定为全党的思想路线。 一、《实践论》全面奠定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在1941年发表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  相似文献   

5.
一本有严重错误书──评《毛泽东和他的军事高参》高山青《毛泽东和他的军事高参》(以下简称《高参》,红旗出版社1995年11月版)一书,大量使用道听途说的传闻,热衷于“秘闻”、“内幕”、“稳私”、“野史”之类,东抄西拼,其内容谬误百出,格调低下,有损于革...  相似文献   

6.
《兵团建设》2006,(1):52-52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踌上了延安的黄土地。在陕北,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在毛泽东的心中,陕北就是“家”.老百姓就是“主人”。请看摘自《党史纵横》侯党生的文童——  相似文献   

7.
“实践的基本形式”这一术语 ,在经典著作中并无明确的直接表述。比较接近的提法始见于毛泽东的《实践论》。毛泽东指出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①据此 ,我国哲学界便有了“实践的基本形式”这一说法。社会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 ,“基本形式”有几种呢 ?毛泽东直接称作“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形式是“生产活动”。但在无限多样的实践形式中 ,毛泽东两度列举最具普遍性最重要的实践形式有三种。一是在著于19 3 7年的《实践论》中 ,毛泽东说 :“人的社会实践 ,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三讲军民团结「无敌于天下聂文学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在延安的3次讲话中把做好群众工作,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的威力,用孟子的一句话“无敌于天下”(语出《孟子·滕文公下》)进行概括和形容。1935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论持久战》的长...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有机构成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联系决定着,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毛泽东思想这两个概念的提出,在时间顺序上有三种可能:前者先于后者;二者同时;前者晚于后者。关于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理论界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941年3月,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先开始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两年之后,即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参见《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第7期,4…  相似文献   

10.
党史界对新四军军长叶挺同志在皖南事变中是“被俘”还是“被扣”,说法不一。解放后出版的许多党史著作,在谈到皖南事变的时候,一般都说叶挺军长是“被俘”。《周恩来选集》(上卷)和《刘少奇选集》(上卷)在有关叶挺同志的注释中,沿用了这一说法。近年来的著作中,有些用“被扣”的提法。如《朱德选集》中有关叶挺同志的注释,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采用了“被扣”的说法。作者根据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同志1月12日所发的电报,一些老同志写的回  相似文献   

11.
黄允升在《〈遵义会议纪实〉若干史实辨正》一文中指出:《遵义会议纪实》(以下简称《纪实》) 在《文汇报》、《光明日报》刊载后,产生了相当影响。这是一篇不错的纪实文学,但其中有些情节严重失实:(1)书中写道:毛泽东在会上反驳凯丰时说:“《孙子兵法》我确实认真研究过”。事实上,毛泽东本人曾多次说过当时他还没有读过《孙子兵法》。(2)《纪实》中说:苏区中央局在讨论1932年6月21日《中央关于帝国主义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与我们的任务的决议》时,“引起  相似文献   

12.
去年 3月 ,《战略与管理》杂志刊登了一篇署名高健杰的文章,题名《战略思维的社会效用》(以下简称《高文》)。文中有关抗美援朝战争一段历史的评论,本人读后实在不敢苟同。   《高文》认为抗美援朝战争之所以打了两年半,伤亡了百万人,造成了“历史性后果”,是源于毛泽东在几个历史关节上失机失策的结果。   《高文》说:“从军事历史看,最大的失败往往不是战法、战术不精,而是在打与不打、和谁打不和谁打的问题上,做出了错误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第二次战役结束时,彭德怀建议部队就地补充,暂不越过三八线;毛泽东没有接…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撰文纠正一些报纸文章说“毛泽东思想是在1954年入宪”的提法。毛泽东思想是在1945年党的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党的出版物就不再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了。从1948年底始,经毛泽东本人提议,凡各类文件和著述中,有“毛泽东思想”提法的,都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等。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还将作为附录的第一个《历史决议》中凡写有“毛泽东思想”的地方,都进行了删改。1954年的宪法中并没有“毛泽东思想”这个词语,“毛泽…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以下简称《战略问题》原名《军事辩证法提纲》,它科学地总结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各个问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其科学的分析、精辟的论断,促使我们去思考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更深层次、更为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特征,更促使我们去考察毛泽东分析战争问题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一、主体性:立足国情,认识国情,“以我为主”,反映了认识和实践中国革命战争的主体性特征在《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处处站在中国人民的立…  相似文献   

15.
翻阅1933年11月何日《红色中华》第二版,引人注目的《八一暴动与红军产生》,是中共中央局宣传部的一则更正。内称“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月南昌暴动还没有正式成立红军,但暴动的武装到井冈山以后,变成成立正式红军的基础。中央局宣传部七月一日所发油印的宣传大纲,第一所讲到红军的产生,抄写时漏掉几个字,变成南昌暴动产生了中国工农红军,这是错误的,应当更正为「南昌暴动,产生中国工农红军的萌芽」。”奇怪,不是当时决定“八一”为“红军成立”的建军节吗?为什么要进行更正呢?细查同年《红色中华》与有关中央文件,发现对南昌起…  相似文献   

16.
战争轶闻     
国民党官兵学习《论持久战》 1938年4月台儿庄大捷后,国民党内一些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提出所谓“速胜论”。毛泽东于当年5月发表了《论持久战》一文,既驳斥了“亡国论”,又驳斥了“速胜论”,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7.
李文林这个名字,毛泽东在1930年1月5日的通信《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中提到过:“……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李文林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当时这封信油印发至红军党的基层支部。到延安时期印发时篇名改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依然保留了这段话。建国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收入此文时,“李文林式”4个字被删去了。1989年版的《辞海》增列了  相似文献   

18.
在毛泽东的《孙子兵法》解读史上,指导郭化若研究《孙子兵法》是其中一项重要活动;指导郭化若研究《孙子兵法》并取得世人瞩目的实绩,是他倡导批判继承历史遗产最为成功的范例;而郭化若则受毛泽东之命研究《孙子兵法》,倾注了大半生心血,可谓躹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成就了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研究《孙子兵法》第一人”的学术地位,被誉为“一代儒将”。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史》是军队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政治理论课.我党领导人非常重视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毛泽东同志说:“学历史,主要学近代史”(《毛泽东论教育》第79页),“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第759页).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首先是干部和青年中,“加强祖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教育”,并把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措施.江泽民总书记1991年3月9日给国家教委领导人写信说:“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  相似文献   

20.
“至乐无如读书”,是《史典》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人的一生如果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实在是一种快乐无比并且受益无穷的事情。近阅《领导文萃》杂志中有一篇题为《毛泽东与“九月九日”》的文章,记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去世的前一天,虽然开始进入人工辅助呼吸,血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