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燕利娜)继国防科工局与全国工商联签订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之后,7月18日,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与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业商会签订了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精神,双方在贯彻实施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框架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发挥各自优势,实行强强联合,有的放矢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战略部署。习主席深刻指出:"必须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挥优势民营企业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有序进入装备建设领域,形成开放式发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新格局"。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为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部署了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主  相似文献   

3.
为吸纳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推进军民融合快速发展,在全面客观分析目前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总体形势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现状,从军民待遇、沟通机制、市场准入、装备采购规则、知识产权管理等5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军民融合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提出了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政策环境、改进评价机制、大力推进竞争采购和加强政策宣传等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核心是要解决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问题,当前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着重厘清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布局调整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关系等五大关系,建设基于军政一致的供需体系等四个体系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处理的五大关系当前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着重处理好五大关系。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布局调整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关系。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承担起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使命,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根本目标。国防科技工业要以国家军事战略调整为依据和牵引,推进自身能力的调整与布局,满足国家安全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5.
<正>前不久,军队为加快推进优势民营企业进入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民企参军清除部分路障,但应看到,民企参军不可能一蹴而就,其问题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旷日持久,仍有诸多硬骨头要啃,仍有固化利益藩篱待突破。民企参军,是新形势下武器装备建设方式的一场革命。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引导民营企业进入装备科研生产领域,海纳百川地吸纳利用先进民用技术,把武器装备建设深深植根于国家工业基础之中。  相似文献   

6.
<正>军民融合战略深度发展,使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加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序列,为传统军事工业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但民营企业在新领域面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标准严的新情况,需要的不仅仅是加强内部的质量管控,更需要外在的扶持帮助。军代室作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前哨",长期奋战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一线,既熟悉装备采购政策法规、了解装备发展需求,又掌  相似文献   

7.
<正>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有利于引入市场竞争,打破军工企业封闭垄断格局,用竞争机制推动国防工业和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提高装备质量,把民营企业拥有的大量创新思维、先进技术和研制生产设备资源引入军工行业,大大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水平;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压力,有效缓解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建设投资巨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科研投资巨大、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这为后勤装备生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后勤装备生产要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优化配置军民资源,引导经济社会领域的多元投资、多方技术、多种力量更好地服务后勤建设,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大力推动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经济领域与国防领域的充分共享,这种背景下,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生产科研已成大势所趋。然而,长期以来,军工产业基于国家安全,形成了相对封闭、体系独立的垄断式科研生产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缜密严格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来,从国防技术的解密到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研发,从军工国企所有制混改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试点,从探索和实践军地合作的新方法到促进军民科技相互转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成为全社会认同的趋势和潮流,融合成效也初步显现。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系列文件精神,统筹推进军工技术应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助力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1.
周儒欣 《国防》2014,(8):30-3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方面做出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指出要"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这是建立军民融合式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重大举措,将为民营企业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开辟广阔的空间,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活力。本文结合北斗星通公司的实践,试对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以下简称"民参军")的重要意义、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加深入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中小企业司联合湖北省国防科工办、湖北省经信委,于201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宜昌市举办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政策法规培训班。此次培训班的目的主要是引导湖北省具有一定的高科技实力、目前暂未取得保密资格证和武器装备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工信部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推动军民融合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式装备科研生产网络已初步形成,但竞争性装备科研生产仍然存在范围比较窄、程度不够深及效果难如愿的现状,引入了网络治理理论对当前军民融合式装备研制生产网络进行分析;在阐述网络参与利益主体作用发挥的基础上,构建了军民融合式装备研制生产的网络治理结构,并提出了与其相配套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更好地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校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保障领域,适应当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军队各军兵种及军工集团指导和支持下,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定于2017年8月17-18日在青岛举办"2017年民口优势企业及科研院校参与国防军工装备配套交流会议"。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04,(3):16-18
全国政协委员、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于宗林,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的建议和加强军工国防资产管理的建议,同时,还对促进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化发展及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于宗林在“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的建议”中指出,利用民用科技和工业基础参与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军民融合中加快推进战略资源统筹,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要确立“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的军事价值、“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路子”的经济价值以及“调整职能理顺关系优化机制设置”的管理价值等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面对“市场”与“战场”在共同参与国家资源的分割、目标最大化取向以及资源配置遵循的规则差异对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构成的挑战,要以战略规划为战略着眼点、以体制机制为根本着力点,以法规建设为现实切入点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式战略资源统筹.  相似文献   

17.
吸引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市场竞争,既可有效地促进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又可提高装备采购效益,对于合理配置有限的国防资源,促进装备市场和国防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我军装备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探讨了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齐三平 《国防》2012,(8):6-9
一、国家主导是推进军民融合战略发展的基本前提 军民融合战略发展,就是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促进军地双方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这不仅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全局,更涉及国家经济建设的整体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统筹和解决好这些宏观战略问题,是国家的大事、政府的大事、军队的大事;只有国家主导,才有条件完成军民融合的整体布局、宏观筹划等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方面做出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指出要"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这是建立军民融合式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重大举措,将为民营企业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开辟广阔的空间,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注入强大活力。  相似文献   

20.
正把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创新能力突出、经营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纳入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对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合理高效配置国防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国防科研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优势和特点目前,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研生产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参加军方或军工集团组织的项目招投标活动直接参与;二是与军工企业合作研制或配套生产;三是收购或兼并现有的军工企业,参与军工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