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离的.逻辑在本质上只是以形式的方法研究内容--对象间的最一般关系,绝非纯形式.逻辑的起源、目的、研究方式和作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把握这一点,可以把逻辑与经验知识及真理恰切地沟通起来,对推进逻辑学的研究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俊 《政工学刊》2007,(9):13-14
决策学研究表明,集体决策较个人决策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已成为现代决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集体决策作为一种群体活动,有其固有的复杂性,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特有的心理现象,也称心理效应。党委决策作为集体决策的一种形式,是我党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体现。在党委决策的过程中常见心理现象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现代潜艇升降桅杆不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贯穿艇体式结构,即桅杆完全收放在指挥台围壳内:另一种是耐压壳穿透式桅杆,即穿透耐压艇体的桅杆。一般来说,安装小型传感器的升降桅杆采用导向杆导向,也就是说需要升降的传感器安装在1个圆杆内。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有些部队的理想教育存在着空洞说教、方法单一,比较呆板、形式不活泼,内容浅显、烙印不深,在低水平上徘徊的现象,如何使理想教育摆脱“空”、“单”、“浅”的“怪圈”,把它搞得更加扎实、活泼、深人呢?一、把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统一起来理想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讲,是一种信仰教育,是人生奋斗目标的教育。从广义讲,是一种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综合教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又是理想教育的基本目的和要求。所以,我们可以说,理想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  相似文献   

5.
武术套路、散手运动与擒敌格斗,是三者具有相互关联、渗透,在属性和技法上各有侧重和特点的运动形式.武术表演套路是中国武术中独有的一种形式.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在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一项流派众多、花样纷呈、博大精深,并具有东方哲学思想和美学内涵的运动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接受.在中国诞生后几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发掘、整理、使武术套路成为具有一定运动形式、规则的体育运动和竞技项目.在世界各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阶级斗争和生存竞争的较量中,形成和丰富了具有不同文化特点的技击术,如拳击、空手道、泰拳、跆拳等,唯独中国的技击术演化出了套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文化现象同时也证明,格斗和套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中国武术套路形式的出现不是技击术发展的普遍现象,套路的产生发展也不是技击术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完善,而是中华民族在特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特殊形式的民族体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2000年于日本召开的第四届亚太海军学术研讨会上,澳海军代表就和平时期海军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国家在运用海上战略时,海上力量的运用形式有三种:军事、警察与外交。在和平时期.海上力量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倾向于警察和外交的形式,其运用的范围不但广泛而且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国防技术基础》2010,(8):58-58
标准化的形式是指实施标准化的方式,也是标准化内容的存在方式,不同的标准化形式有不同的目的和标准化内容。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采用的主要形式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依赖于内容而存在,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部队基层财务工作也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要想真正做好基层财务管理工作,达到管理效益的提高,就必须把握好基层财务管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区因为近代的巨大溃败后的自卑、自强的需要而被迫启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东方式民主就是描述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在政治民主化中产生的民主样式的一种集合概念。东方式民主有其自身基于儒家文化背景的鲜明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具有了不同于西方式民主的特质。当前,具体说来东方式民主有嫁接式生成和扦插式生成的两种样式。东方式民主的前景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目标分配形式--顺序攻击目标分配形式,并以地空导弹拦截攻击机机群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均匀目标分配形式和顺序攻击目标分配形式,以及在机群无干扰武器和有干扰武器状态下,地空导弹拦截效果的算法模型.数值分析表明,顺序攻击目标分配形式有较好的攻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英汉拟声词的语音关系和英语拟声词的语音修辞功能。在保留英语拟声词语音修辞效果前提下,分别从英汉拟声词的语音关系和英汉拟声词的声音发出者所承载的不同文化意象等角度探讨了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罗伯特.布朗宁的《深夜幽会》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赏析:1.寓情于景,运用多种鲜明的意象表达情思;2.多种格律和韵律的运用;3.拟声词的运用;并在学习、比较、借鉴多种译文之后进行对《深夜幽会》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编写教学材料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可以对专业英语教材进行必要的弥补和及时的更新,而且对完善教学大纲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学科专业众多、专业英语教材相对匮乏等客观条件下,专业英语教学材料的编写尤为重要.基于需求分析和ESP教学理念,探讨专业英语教学材料编写的必要性,教学材料的选取过程及应把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问卷和面谈的形式对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1)学生对外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外语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没有明确的看法;(2)学生普遍认同管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并探讨了此调查结果对外语策略培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武警官兵在执勤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外国人,学习一些执勤英语十分必要。目前,武警指挥院校开设了《武警执勤实用英语》这门选修课,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一些译文不是很准确,因此,撰写本文和编者商榷。本文从武警执勤用语的翻译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武警指挥院校正在使用的名为《武警执勤实用英语》教材中的译文,探讨了武警执勤用语的翻译。笔者提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握以下几点:术语翻译需谨慎、充分了解术语的内涵、避免直译出错、慎选词语、注意文化差异、使用对应文体、统一译文。最后,笔者提出了定期修改教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属连词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细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中,复合句是大量出现的语言现象,从句种类之多,表达形式各具特点.其中,本文列举了属连词引导条件状语从句一直是英语学习中的重点之一.从不同从属连词引导的条件从句,对从属关联词的词性、词义、主从句的时态、搭配、词序、辨义、译法以详尽说明,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的复合句.  相似文献   

17.
<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见高中语文第四册)的“风雪”描写向来为人称道,其中关于“酒”的细节描写,却为人所忽视;至于“火”的描写,论者虽不少,但也只是在分析情节时一笔带过.笔者认为,“酒”、“火”同“风雪”一样,都是施耐庵苦心经营且独具匠心的象征物.本文试略作分析,以祈向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澳大利亚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为例,介绍了“语用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在外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该模式强调以语言形式为基点,结合语用机制、语境知识和百科知识,通过语言理解与输出,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增强语法的语用意识功能。这一模式为探讨外语语法教学有效途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Arms and Armour》2013,10(2):154-177
Abstract

Amongst the armour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British Museum is a kettle-hat (Object Number: P&;E 1856,0701·2243) that was found in London during the second quarter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January 2010, the kettle-hat was conserved before its loan to the Royal Armouries Museum for display at the Tower of London. New findings that occurred during conservation led to the most in-depth technical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this relatively unknown helmet since its discovery.

This paper aims to interpret the British Museum’s kettle-hat from art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place it in a wider contex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ettle-hat during the 14th and 15th centuries is described along with the subsequent derivatives of transitional or progressive forms of helmet. Through stylistic comparison and consideration of related evidenc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British Museum kettle-hat dates to the late 14th century and is of western European, possibly English, workmanship. Furthermore, although the British Museum helmet has much in common with typical forms of kettle-hat, it also has features, such as a short tail-piece, that suggest it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some early forms of sallet.  相似文献   

20.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inking in English in learning English. Thecoment of thinking in English is also offered in the essay. The way how to think in English is suggested inthe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