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轶峰  王菖 《国防科技》2021,42(4):37-42
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是指不需要人类操作员干涉,能够自主选择目标并进行攻击的一类武器系统,"平台无人、自主运行、致命攻击"是其主要特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完全自主的致命性武器系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开始成为国际军备控制问题的焦点。本文主要从技术的视角探讨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军备控制问题。首先,介绍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定义、发展动因以及军控问题的由来;其次,针对国际人道法提出的区分原则、比例原则、预防原则,分析当前自主武器系统在自主目标识别、确认和攻击环节存在的技术问题;最后,分析美国、俄罗斯、欧盟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军控态度,并探讨我国自主武器系统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引发国际社会军控问题讨论,但对于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定义这一核心问题,国际社会难以形成统一认识。针对目前缺乏关于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统一定义方法的问题,报告了当前国际上关于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认识现状,进行了定义方法调查,提出了情境和关键特征相结合的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定义框架。基于该框架,可从关键特征、应用场景、作战中发挥的作用3个维度对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可对已有定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宝磊  刘杨钺 《国防科技》2021,42(6):129-13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当前国际社会对管控以“杀手机器人”为代表的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呼声日益强烈,对于这类武器系统可能在未来引发伦理和安全危机的担忧逐渐增多。针对致命性自主武器,最严格的观点是全面禁止其研发和使用,以防止“杀手机器人”的出现;较宽松的观点是限制其使用、转让、扩散和购买;介于两者之间的观点是暂停其研发或使用,待相关管控规则形成后,再开展相关活动。本文认为,目前,国际社会就这一军控问题达成共识依然任重道远。根据现实情况,我国不宜过早寻求限制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而应力求先确立管控致命性自主武器部署、使用、流通等方面的规则。  相似文献   

4.
曾力宁  黄朝峰 《国防科技》2020,41(6):134-141
以自主武器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一场新的军事革命。保罗·沙瑞尔所著的《无人军队:自主武器与未来战争》一书通过技术概念解释、各路专家访谈与大量战场实例,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自主武器的内涵、特点与影响。本文基于该书内容,结合相关文献、书籍、评论等资料,首先对自主武器与无人军队的内涵、现阶段的运用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其次,通过对自主武器技术内核的分析,简要介绍自主武器在各类战争样式的运用、存在的反为敌方利用的可欺骗性风险和故障发生后产生更严重后果的不稳定性风险;最后从三方面总结自主武器对战争其他方面的影响,即对军队建设模式提出更高要求,对国际战略稳定的双重作用以及对战争法与战争伦理道德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多架无人机协同作战智能指挥控制系统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给出一种基于Agent技术的多架无人作战飞机协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由几类Agent构成情报决策Agent、单机自主决策Agent、协同决策Agent等.由于利用了Agent的两大优良特性--自主性和协同性,系统能够控制多架无人作战飞机,各无人机对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也具有很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军用无人机技术智能化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军用无人机作为收集战场信息和军事打击的新兴手段和工具,以其机动灵活、战场生存能力强等独特优势,能够方便快速地获取战场态势,极大地弥补了传统作战方式和侦查手段的短板和不足。智能无人系统的发展可能会引领军事领域的重大变革甚至改变战争形态。文章介绍了无人机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并从飞行控制、火控系统、任务规划以及无人机集群等方面浅析了军用无人机技术智能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智能武器站作为适应未来战场以人在环遥控为主并具备一定自主行为能力的新型武器系统,已成为各军事强国争相研制的"热点"。以国外典型装备无人战车为参考,总结了近年来地面无人平台火力打击模块的发展现状和功能特点,提出了智能武器站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了智能武器站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智能武器站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对我国智能武器站的基础研究、论证分析以及研制设计等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和技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与美国工业巨头德事隆公司已经达成协议,将为通用无人水面艇加装反舰武器系统,加强其海上作战能力。拟装备的反舰武器系统包括多种导弹、目标指示器、传感器和遥控武器站。此前,这种水面艇主要用于侦察和扫除水雷。无人艇并非新生事物,但加装反舰武器的无人艇还是首次出现。因为反舰导弹十分沉重,系统复杂,体积也比较大,目前各国装备的无人艇多数难以承载。目前的无人艇主要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人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在复杂海战场环境中路径规划时环境模型复杂、约束条件多的情况,建立了包括战场地形、敌方威胁、障碍物和海流场等在内的比较完善的海战场环境模型.以AUV航行时间、威胁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给出了一种基于振荡型入侵野草优化(Invasiv...  相似文献   

10.
危骏 《当代海军》2007,(5):61-63
无人化平台是指不载人、自身有动力的航行器。它具有遥控、自主、半自主等方式的航行能力,能携带各种或多种任务设备,完成各种不同的军事任务。海军无人化平台主要包括无人潜艇器、无人水面艇、海军无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智能检测算法不断演进,其网络结构不断进化,实用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将其应用于复杂战场环境下,形成实用化智能感知能力的可行性不断提高。然而算法的可靠性、可解释性问题目前仍未完全解决。本文认为,在未来的地面无人平台系统框架内,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识别方法,融合多种传感器感知信号,探索如何可靠地收集无人平台附近敌我车辆、人员、相关物体状况以及视距内的地理与气象环境信息,能够实现多元智能感知过程,构建智能复杂体系,为无人平台实现复杂战场环境感知理解,自主环境判定、自主行走、自主危险判定甚至威胁自动处置提供技术储备。同时,这也将是军队下一步智能感知理论方向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对面向智慧城市、智慧天空、多域协同作战等应用场景的无人自主系统体系,急需具有多域、联合试验、广域多源复杂环境构建能力的测试与评估物理环境和研究平台。利用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的综合试验测试系统平台,构建具有空、天、地、海多维应用场景的多层级和体系化的综合试验测试环境与技术研究平台,重点突破无人自主系统多维体系化综合试验验证环境构建、基于云技术的分布式多域协同效能评估测试平台构建,以及基于虚实结合的智能化复杂环境模拟仿真等核心技术,为开展无人自主系统综合试验测试与体系性能评估提供支撑,提高我国试验场的综合试验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益,增强试验场履行使命的能力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2021,42(3)
近年来,由于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智能检测算法不断演进,其网络结构不断进化,实用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将其应用于复杂战场环境下,形成实用化智能感知能力的可行性不断提高。然而算法的可靠性、可解释性问题目前仍未完全解决。本文认为,在未来的地面无人平台系统框架内,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识别方法,融合多种传感器感知信号,探索如何可靠地收集无人平台附近敌我车辆、人员、相关物体状况以及视距内的地理与气象环境信息,能够实现多元智能感知过程,构建智能复杂体系,为无人平台实现复杂战场环境感知理解,自主环境判定、自主行走、自主危险判定甚至威胁自动处置提供技术储备。同时,这也将是军队下一步智能感知理论方向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石亮 《国防科技》2021,42(4):26-31
当前,无人作战系统在大规模、高烈度、高科技体系对抗中的安全防护能力尚显不足,需从多方面加以提升。本文首先从自然环境、协同运用、综合对抗以及自主权限给无人系统带来的安全风险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无人系统的安全防护需求;其次,根据需求,总结了无人系统安全防护的目标,并分别从提升无人系统环境适应性能、降低无人系统可探测概率、强化无人系统抗毁伤能力、夯实无人系统自主作战安全性设计等四方面详述了无人系统可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再次,利用体系防护资源,结合无人平台和载荷的防护基础,提出了内外一体的、控制与防护分离的协同安全架构;最后,对无人系统安全防护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张习 《国防科技》2000,(1):59-60
在战场上既是作战的主要火力武器,也是敌方致力对付的重要目标。因此,在现代条件下作战,传统的人工操作,必然使炮兵及火炮的战场生存山临着非常严重的威胁。另外,目前现有的火炮虽然已逐步向自行化发展,并且.安装了半自动或全自动输弹机,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摆脱出人操纵火炮的局面。然而,在激烈、紧张的作战中,人的体力。精力毕竟难以长久坚持,而且还会出现动作慢、操作失误等不利因素。这样,随林人士_智能技术在军事*的厂一泛应川,一些国家相继开始研制人_11智能炮兵武器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攸是机器人火轮人们也称之为…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将信息技术作为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西方军事专家认为,拥有能实时监视战场动态、搜集战场情报并适时发起攻击的武器系统是取得现代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在追求"人员零伤亡"战争理念的今天,诉诸新概念的无人机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最快捷、最可靠而又最诱人的途径。所谓无人机,系指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操纵或由程序控制装置控制的智能化无人驾驶飞行器。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从无人靶机、指令遥控无人侦察机、预编程无人侦察机到复合控制多用途无人机几个阶段,目前正朝着集监视、预警、战场支援、攻击作战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武器系统在战场上被敌方探测、跟踪和攻击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国防工程等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和武器系统的突防能力面临巨大的威胁。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提高国防工程的生存力与武器系统的突防和纵深打击能力,世界各军事强国加大了对隐身技术的研发力度,吸波材料作为隐身技术的核心,其研究和开发成为了当前军事技术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无人鱼雷武器系统,以武器发射角度选取可自主监测并可量化的特征参数,首先对单个特征参数预处理及分析;然后采用模糊推理方法评估发射通道的健康度,从而指导无人鱼雷武器使用或维保.并结合工程数据,仿真验证该方法对无人鱼雷武器系统健康评估具备有效性,同时对其他无人武器使用也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煌  贾珍珍 《国防科技》2020,41(6):105-109
无人作战对于人和机器两个要素的融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无人作战独特的作战模式和作战环境对于自然人的能力素质构成严峻挑战,高度智能化的作战系统运行速度、海量的数据信息日益挑战人类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虚拟的、远程的、与现实战场隔绝的作战环境日益挑战人类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机器的高度智能化虽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潜在的作战能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战争失控和道德沦丧的风险。破解人机两个维度的挑战,实现人与机器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利用增强技术从物理、生理、心理三个层面加速提高人类的能力素质,另一方面是强化机器人的伦理安全设计,坚守人类对机器人的控制底线,规避机器人失控和战争“非人化”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20.
反舰导弹自主式火力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反舰导弹火力分配问题,提出了应首先实现从"瞄准式火力分配"向"自主火力分配"的观念转变,研究了反舰导弹自主火力分配的概念和国外发展动态,探讨了火分代码法、目标尺寸法、目标成像法和火分规则法四种自主火力分配方式的思路及对海战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反舰导弹采用自主火力分配方式,能有效提升其自主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