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拒绝诱惑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光怪陆离,诱惑多多。诱惑是什么?古人说:“诱惑如陷阱,会把人毁灭”;诗人泰戈尔说:“顶不住眼前的诱惑,就会失去未来的幸福”;余秋雨说:“诱惑是无底的崖谷,坠下去粉身碎骨”。面对物欲横流的种种诱惑,能不能拒绝,会不会拒绝,这是智慧和本领。领导干部只有懂得拒绝诱惑的重要性、迫切性,才能把握住人生的航行之舟,顺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相似文献   

2.
王冰 《政工学刊》2009,(7):59-59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拟高薪聘请一名司机,经层层筛选和考试后,只剩下三名技术过硬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两米”,第一位说。“半米”,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第三位却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故事告诫人们:永远不要和诱惑较劲,抵制诱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远离诱惑.而且越远越好,因为诱惑总在悬崖边上.  相似文献   

3.
刘松乐 《政工学刊》2010,(10):49-49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将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即跳出,而把青蛙放进冷水中慢慢加温时,青蛙就会习惯这种环境微变直到被煮熟。这个故事常被用来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然而.多年来正当人们为这个“范例”津津乐道的时候,有一个叫苏扬的普通人却让人们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就像一本厚厚的故事书,里面记载着他生命之中的许多故事。翻看里面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打开八一二厂“全国劳动模范”陈杰已经书写了几十年的“故事书”,发现里面的故事似乎都很平凡,就像经过仔细挑选的鹅卵石一般,整齐地排列在他的生活当中。但仔细品味,却排列出了一幅让你从不同的侧面看去都会有不同感触的图画。故事一:“电”击的生命充满活力“电”,像一把双刃剑,掌握不了它的人往往手足无措,而能驾驭它的人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对于五十多岁的陈杰来说,正是因为有了电,才使他的生命充满了活力。从小不爱说话,…  相似文献   

5.
坟 场就在我们老部队营房后 ,绵延数百米 ,零乱地遍布这段丘陵地。老部队在“沟”里 ,老兵不多 ,新兵也不多 ,编制是一个连 ,但也只是那么十几张熟得不能再熟的脸。这样坟场就成了一种诱惑 ,这诱惑当然并非来自坟场本身 ,而来自它外面的小镇。你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 ,看到了吧 !那儿 ,就在那儿 ,坟场是到达小镇的必经之路 ,越过坟场就是小镇。你应当理解 ,在“沟”里呆久了的人 ,把小小的镇子当成诱惑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事。所以坟场是不可忽略的 ,它连接着寂寞与喧嚣 !寂寞 ,唉 ,寂寞 !老部队的人对这东西有着极深的体会。所以他们会总结出那…  相似文献   

6.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航海史上,大约每30小时就有一艘船葬身大海,而全球海洋中已有数十万艘沉船。沉船,把一个个悲惨的故事留在人间,也把数不清的金银宝物留给了大海。于是后人们把目光纷纷投向长眠于海底的“宝船”,做起了海洋淘金梦。  相似文献   

7.
在金钱面前,意志薄弱的人稍有不慎就会走向罪恶的深渊,农三师四十六团鲁向东正是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由借钱到受贿,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席。  相似文献   

8.
幸福的假象     
佛经里写人通常走两个极端,不是大智就是大愚。《百喻经》里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有个女人刚生了个儿子,可是她并不满足,还想多要几个孩子,于是,她四处向别人打听:“谁有办法让我再多生几个孩子?”有个老妇告诉她:“我有办法满足你的心愿,不过你得先祭祀天神。”女人赶紧问道:“拿什么祭祀呢?”老妇说:“把你的儿子杀掉,然后用小孩的血去祭祀天神,你就能得到更多的孩子。”女人听罢觉得言之有理,就准备杀子祭天。有个智者发现后,觉得这女人疯了,赶忙制止:“你将来能否得到更多孩子还不一定,却要先杀掉自己的儿子,简直愚蠢透顶!”  相似文献   

9.
人有七情六欲,自有“爱好”各异,或好琴棋书画,或好花鸟鱼虫,或好游山玩水,既有益健康,又自得其乐,不仅是消遣和享受,也是性情的陶冶和品位的提升。但“爱好”若与权力相结合并失去控制,便会产生魔力,使人料之不及。历史上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桓公好味”,易牙就能把亲儿子宰了,将脑袋送给桓公尝鲜;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历史事实说明,当权者有“好”,就有人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投其所“好”。  相似文献   

10.
有 一则骑驴的故事 :说的是一个老头牵着一头驴在路上走 ,他的孙子骑在驴上。路人见了 ,都说小孩子不懂事 ,让老年人走路。孙子听了赶紧跳下来 ,让爷爷骑上。于是路人又说了 ,老头怎么忍心 ,自己骑驴累着小孩。爷爷听了 ,赶紧把孙子抱上来一同骑。谁知路人又说这爷孙俩太残忍 ,两人骑一头小毛驴 ,都快把驴压死了。俩人只好都下来。可是人们反而笑他们傻 ,有驴不骑偏走路。老头对孙子叹息道 :没法子 ,看来我们只有一条路 ,咱俩扛着驴走吧 !初看这则故事还觉得好笑 ,可一细嚼就品出个“累”字。这爷孙俩骑驴本是普普通通的一件事 ,就因旁人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遗憾”一词作了这样的解释:对某种不能弥补的损失感到惋惜。换言之,就是人们“对已经无法挽回的事情”的无奈和失落情绪。比方说,人们自古以来就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所产生的“不能弥补的损失”而悲叹、遗憾,这算得上是人类从远古说到今天的一个“永不消失的遗憾”了。事实上,“人生在追求幸福的同时,遗憾必然会与人们形影相随”。遗憾的根本内涵就是:当人们对某个拟定的愿望或计划落空时,在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难以忘却的失意感,从而在精神上或感情上滋生“失去着落、依托”的感觉。清人陆文皋著《雅斋…  相似文献   

12.
翟杰 《政工学刊》2014,(8):86-86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我希望大家看见我简单、自然、不矫揉、不造作的处世方式:因为我描画的是我自己。”就是说,他把真性情的自己展示给了世人,把那些刻意的内容都删除掉了。大凡品德高尚、有一定品位的人都会这样做。其实这也是区分雅人和俗子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个世界又充满了诱惑、名利、财富、权势等,如果不懂得删除,我们往往就会受其牵累,甚至自己的修行、前行都会受其羁绊。那么,我们该删除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华北大平原南端有个不起眼的小县——成安.县虽小,名气却不小。只有10多名干部的县人武部,1986年移交地方以来,紧随改革开放步伐,连续“七连冠”名列全区“先进入武部”榜首,夺得24面主要工作的流动红旗。县委历任书记都讲:“部小名气大,关键是有个会理政管家的好带头人(人武部长管会政)。”人们向我讲了许多管部长的故事。4个内行与8个外行  相似文献   

14.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告诉人们,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强、素质有多高、本事有多大,都不能独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一辈子都“万事不求人”,而是需要与人交朋友,得到他人的帮助。因此,人们都喜欢交朋友,遇到困难时,都愿意找朋友帮忙。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交朋友当作一件既快乐又幸福的事,甚而把谁的朋友多作为谁人品好、人缘广、有本事、有魅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一听到这唱词,人们就会想到京剧《沙家浜》,想到以郭建光为代表的新四军38个伤病员,想到著名的《斗智》中的阿庆嫂、胡传奎、习德一,脑海里就会涌起阳澄湖畔那烟波浩淼芦苇翻腾的美景。 不久前记者有机会来到沙家浜参观,了解到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之所以会有这沙家浜的故事,与原海军司令员叶飞将军有着密  相似文献   

16.
提起“法西斯”,人们就会联想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暴行。然而,“法西斯”却是一个古老的名词,起源于罗马。 当时罗马每个执政官都有12名侍卫官,侍卫官肩上荷着一束打人的笞棒,中间插一把斧头,这种答棒就叫“法西斯”。它是用来处人以死刑的一种刑具。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执行官便吼叫着宣判:“用‘法西斯’对他处以死刑。”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地方“早恋潮”波及军营,爱情的“伊甸园”对“男儿国”里的青年战士产生了“挡不住的诱惑”,早恋比率急剧上升.又不知从何时起,“早恋热”在军营悄然降温.如今,越来越多的战士表示:服役期内不谈恋爱.于是,笔者循着这一线索,对某部21个连队1894名战士的婚恋状况进行了一番“明查暗访”.月老、姑娘: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在连队,笔者听到许多有关战士“无情”的故事.故事之一 姑娘的无奈.新兵下连不久的一天,来自“雷锋第二故乡”——辽宁抚顺市的新战士小项,面对找上门的她颇为尴尬.据小项“交待”,她是小项的高中同学,在校时,他们就偷着谈起了恋爱.小项从军后,她那热辣辣的情书连珠炮似地抛来,换回的却是无情的“断交信”.姑娘怀揣着困惑千里迢迢找小项要个“说法”,最终还是含着无奈的泪水离开了军营.临别,小项把一盘灌有台湾歌星童安格《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的歌曲磁带送给了她.  相似文献   

18.
灯 下读书 ,杜甫的一首“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诗句 ,读后不无感想。雨 ,也有好与不好之分。这是大家在生活中感受颇深、不言而喻的。降的及时 ,就是好雨 ,如“春雨贵如油” ;降的过量 ,就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需“抗洪排涝” ;迟迟不降 ,就给人们带来忧虑 ,“抗旱保苗”便是例证。我想如果我们把经常性思想工作比作春风细雨的话 ,那么 ,经常性思想工作这雨是否也应该“知时节”呢 ?《墨子闲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 ?”墨子曰 :“虾蟆蛙蝇 ,日夜而鸣 ,舌干擗 ,然而不听。今鹤鸡时夜而鸣 ,…  相似文献   

19.
“劳动”颂     
在中国,人们往往把5月称为“红五月”。为何称“红”?大约是5月春暖花开佳节、大事集中之故。其中,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算是个首要原因。在普天下劳动人民欢度自己节日的时候,笔者也要为“劳动”唱一支颂歌。 “劳动”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所谓“劳动”,泛指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一切活动。而这种只有人类才有的高级活动,大约从我们的祖先——类人猿开始就有了。正因如此,世人执著地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世界。 “劳动”是一个神圣的字眼 多少人用美好的字眼来形容它、歌颂它——  相似文献   

20.
在福建泉州市的清源山上,有一块非常险峻的岩石,人们称它“练胆石”。说起这块“练胆石”,当地人就会自然联想起抗倭名将俞大猷的一段传奇故事。俞大猷是泉州市郊河市人,世居泉州城内北隅。因父亲早丧,他小时候家庭贫寒,全靠母亲杨氏织网度日。俞大猷读书非常用功。他特别喜欢读岳飞的《满江红》,常常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来告诫自己。城北的清源山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俞大猷常常捧着书本,来到树荫下看书。他最喜欢山上的一块巨石。那巨石气势险峻,高高地耸立着。一般人都不敢攀登,即使有人壮胆登上去,也得双腿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