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目前,城市民兵活动,军事训练所需经费,主要由参加训练民兵的原单位自行解决。城市民兵训练的对象主要是专业技术兵,而专业技术兵一般都分布在大、中型企业中,这部分企业必须承担全部的技  相似文献   

2.
一、民兵专业技术兵储备要与整个兵员储备相一致民兵专业技术兵储备多少为宜,不能凭主观意定,而是要与整个兵员储备的数量相适应,根据未来战争中组扩建部队和民兵坚持就地斗争的需要来定。沿海地区要做到三个适应:海岛要适应守备部队  相似文献   

3.
彭小发  张治伦 《国防》2005,(10):32-32
未来城市反空袭作战,民兵将担负重要的防空作战任务。根据信息化条件下城市反空袭作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民兵防空力量的战斗力,对于夺取未来反空袭作战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一、优化结构布局,强化民兵防空专业队伍训练信息化条件下反空袭作战对民兵防空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通过调整防空队伍结构和强化民兵防空专业队伍训练提高民兵防空分队的整体素质。一要调整好防空分队结构与布局。要从适应未来反空袭作战需要出发,对后备力量现有防空专业储备的种类、数量和布局进行调整。要严格落实兵员储备必须专业对口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兵…  相似文献   

4.
目前专业技术兵训练只抓新入队民兵的专业技术训练,专业技术分队的干部训练、退伍军人和经过训练的基干民兵的复训很少进行。这种状况,不利于专业技术分队军事素质的提高。我们认为,专业技术兵训练应成建制进行。目前县市技术兵专业一般不超过5种,专业技术分队大体4—8个,每年可安排一种专业分队训练,4—5年一个周期。参训分队可根据编制员额,吸收一定数量的新民兵参训。这样训练,起点较高,有利于增强训练效果。同时,缩短了与部队的差距,为部  相似文献   

5.
民兵专业技术兵教员供求失衡,是制约民兵训练由传统的“规模型”向“质量型”转轨的一个关键因素。宜昌市民兵专业技术兵教员严重短缺,部分单位应安排的专业技术兵训练要么由步兵训练顶替,要么不能按规定组织作业,县(市、区)人武部常为缺少民兵专业技术兵教员而发愁。为改变这种状况,该军分  相似文献   

6.
芜湖军分区 《国防》2001,(11):39-39
从实战要求出发,深化民兵训练改革,是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一环。我们体会,深化训练改革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围绕战时担负的任务,调整训练对象和内容。在训练对象上,把现役干部、民兵干部、科技含量高的专业技术兵和民兵应急分队作为重点,减少普通民兵和一般专业技术兵的训练任务。将共同课目训练全部纳入中学生军训内容。在训  相似文献   

7.
云南弥渡县人武部党委把年度民兵军事训练摆到战略位置,以规范化训练为标准,以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兵和民兵干部训练为重点,注重应用训练,打牢技能基础,全面提高遂行任务能力和兵员储备质量。其主要做法: 军地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到位。县委、政府和人武部领导高度重视上级军事机关部署的年度民兵军事  相似文献   

8.
吴佳文 《国防》2001,(11):21-21
当前,我国城市民兵建设经费采取“谁编兵谁负担”的办法,编兵单位既要出人又要出钱,不编兵的单位既不出人又不出钱,存在着严重的负担不平衡。特别是1998年民兵建设实行调整改革以来,民兵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在民兵队伍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编兵单位的训练任  相似文献   

9.
民兵训练基地建设的规模,除了取决于民兵训练这一主要特性外,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土地征集、经费筹措等诸多因索的制约。一般说来,基地建设的规模,应与所赋予的训练任务成正比。城市以专业技术民兵为主体,民兵训练已由分散训练发展为在综合性训练中心集中训练。这种训练中心应以能够适应各种专业技术兵的承训来确定建设规模、这样,既可减少土地征集量,又能节约经费。农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批民兵大口径火炮专业技术兵首次来到具有良好教学、训练、生活条件的吉林市民兵大口径火炮训练基地,分别进行了一二二榴弹炮指挥、侦察、测地、计算和战炮分队等专业的训练。过去,民兵大口径火炮专业技术兵的训练,由于缺少训练器材,没有训练场地,一直无法进行自训。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沈阳军区按照总部的规划,在吉林市建起了这个训练基地,使民兵大口径火炮专业技术兵走上了基地化自训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简讯     
河北省军区重视民兵专业技术兵训练中心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后备兵员的训练层次和水平,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兵员动员的需要,河北省军区在原县(市)民兵训练基地的基础上,建成了邯郸、鹿泉、无极、正定、元氏、乐亭、抚宁等7个专业技术兵训练中心,专门培训以师属以上专业技术兵为对象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后备兵员储备工作,由大办民兵师,改为建立专业技术兵储备基地,即现行的以地(市)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以一至两个兵种专业为重点,平时结合征兵定向向相应的兵种部队输送兵员,战士退伍后又将其储备起来,逐步形成地区性的预备役专业技术兵队伍。这种储备方式,是加强预备役骨干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但它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主要是地域性预备役兵种单一,平时不利于预备役部队建设,战时不利于合成部队就地就近快速动员扩编。我们认为,建立合成兵种与专业技术兵相结合的预备役兵员储备系统,即在主要战略方向、战略要地,有计划按比例地建立合成兵种预备役兵员储备基地;在内陆和其他地区继续设立现行的专业技术储备基地。它较之现行单一的专业技术兵储备基地具有更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3.
民兵军事训练教学协作网是随民兵训练基地化之后建立起来的一支由人武干部和专武干部为主体的教学组织。民兵训练的重点已由单一步兵向专业技术兵转变。专业技术兵训练内容复杂、专业性、技术性强、要求高、教学力量薄弱的矛盾,将随着专业技术兵种类和训练要求的提高而加剧。充分发挥教学协作网的作用,对于提高教学和训练的质量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4.
信息之窗     
《国防》1996,(6)
兰州 陕西省军区重视民兵专业技术训练基地建设。为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省军区对全省后备兵员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大了炮兵、通信兵、工兵、防化兵、装甲兵等专业技术兵比例,减少了步兵数量,并且根据专业技术兵的分布,相继建成了一批新的民兵专业技术兵  相似文献   

15.
李斌 《国防》2006,(12):50-51
信息化局部战争是精兵利器的对抗。与之相适应,必须储备量足质优的后备专业技术兵员。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技术兵储备区建设。坚持征储一致原则,切实将从总部划定的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区内征集的适龄青年相对集中送到对口部队服役,退伍时集中登记转服预备役,纳入当地民兵预备役组织体系,形成“集成块”式的专业技术兵储备基地,以利战时就地就近动员组建专业技术部(分)队。  相似文献   

16.
信息之窗     
《国防》1998,(3)
北京 平庄矿务局注重专业技术兵训练。内蒙古赤峰市平庄矿务局武装部打破传统的训练方法,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兵和民兵应急分队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上级机关的表彰。 (宝喜德)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民兵专业技术兵的组训和储备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突出的问题并非是数量不够,而是兵种不配套、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差,专业对口率低。中等人口的一般地区、专业技术兵的数量即使保持在现有的规模上、战时也足以组建一个甲种陆军师,但兵员结构与目前现役陆军师所需技术兵的专业对口率尚不到50%,其中低层次的普通专业技术兵过剩,高层次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相当数量的大中型企业都对新招收工人进行岗前培训,当中穿插军事训练,既有利于解决企业民兵训练“三难” 的问题,为储备合格兵员打下坚实基础;又有利于强化全民国防意识,提高职工素质。实施时应注意把握几个问题。首先,要把企业劳动用工计划与民兵组训规划有机地结合。企业招工年龄大多在18-20岁,与民兵年龄大致相同,人武部门应主动与劳动、人事部门和企业用人单位协商,在企业招收新工人的同时,把符合民兵条件的新工人编入民兵组织,选定好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集训地点应在企业职工学校或民兵训练基地进行。其次,训练专业尽量与企业专业相匹配,组建对口专业分队,以增大专业技术兵的储备。第三,实施规范化训练。训练首尾,要按照军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按照民兵训练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考核标准进行训练和验收。第四,搞好教学保障。工人岗前军训应由县(市、区)人武部和企业武装部共同组织实施,教员可由任教能力较强的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骨干担任。训练教材、器材可向有关军事部门请领,同时企业可根据财力情况自行购置一些实用的训练器材。采用多种电化教学和操作性强的训练手段,提高民兵训练的兴趣,保证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9.
史殿才  方镇 《国防》2002,(5):49-49
近年来,我省通过加强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建设,优化了民兵组织结构,提高了民兵队伍的科技含量,使我省的后备兵员基本实现了由普通兵储备向多种技术兵合成储备的转化。实践证明,要提高民兵队伍的科技含量,应重点抓好两项工作: 第一,合理选择组建单位。要提高民兵组织的科技含量,关键在合理选择组建单位。为此,要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标,着眼民兵科技支前和独立  相似文献   

20.
近期几场局部战争表明,现代战场兵员动员已经不是动员大量普通兵员,而是动员精干的专业技术兵员.伴随着我军军兵种结构调整和高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大,专业技术兵已成为后备兵员的主体.因此,加强和改进民兵专业技术兵训练是新时期军分区系统抓民兵军事训练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