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大敌当前,而作为当时国民政府最高军事领导人的蒋介石就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头号敌人,急欲除之而后快。因此,蒋介石在抗战期间的一切活动,包括其住所的位置与周边环境特征都属于国民政府的最高机密,以免日方获知而实施暗杀活动。本文详细描述了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鲜为人知的几处官邸及其安全保卫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美国中央情报局暗杀外国领导人的活动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曾任中情局副局长的比希尔不久前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冷战者的思考》,书中记录了他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商量暗杀他国政治领袖的情景。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那些暗杀行动的曝光,美国政府才发现自己的形象已经和黑手党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3.
剑华 《环球军事》2013,(6):62-63
蒋介石800万军队兵败台湾后,时刻做着光复大陆的美梦,一有机会便对新中国领导人等进行暗杀破坏活动。1963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柬埔寨,台湾当局得悉后策划了谋杀刘少奇的惊天大案,但中国安全部门、柬埔寨政府与爱国华侨鼎力合作,及时粉碎了台湾国民党特务的谋杀计划。 台特密谋刺杀刘少奇  相似文献   

4.
自从人类争夺的利益大到足以用生命来换取时,人类便学会了杀人。所以,对生命的粗暴夺取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延续。那么,很自然的,在这笔“买卖”中,人们会讲究“投入产出比”,以取得最划算的回报。于是,暗杀的出现就变得十分自然,因为无论从经济还是法律亦或是舆论的角度讲,暗杀都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与“明杀”相同的回报。所以,自古以来,暗杀层出不穷,暗杀手段也在一代代刺客的努力中多样化与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阴谋发动内战,极力强化军事力量。其中,把对付日军化学战的力量转化为对付人民解放军,并且加以扩大。在化学兵总队4个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第5团,装备美式化学武器装备。据不完全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先后对人民解放军使用化学武器达百余次之多。  相似文献   

6.
他曾经是伦敦最受欢迎的社交界宠儿,他的间谍生涯充满传奇色彩。在一本记叙英国谍报史的畅销书中曾写道“英国恐怕还没有第二个间谍能拥有他所有的权力和影响。”他同时也是个搞暗杀的专家,通晓下毒、刺杀、枪杀、扼杀等等致命手段。他总是备有“11本不同国籍的护照和同样数量的妻子”。他就是落日帝国的王牌间谍——悉尼·乔治·赖利(Sidney George Reilly)  相似文献   

7.
1950年11月17日,毛泽东致电叶剑英,提出“你们必须统筹两广,将两广作为一个对付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登陆进犯的统一的单位,不要只顾一省。”据此,开始了筹划组建华南军区事宜。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受孙中山与国内局势的影响,形成了对“军阀”概念的基本认知。随着个人地位的不断上升,蒋出于打击对手、塑造合法性、抗击日本侵略等目的,不断地对“军阀”概念进行塑造并灵活运用。在推翻北洋政权,敉平国民党内地方实力派的过程中,蒋对“军阀”概念的利用取得了成功。而他利用“日本军阀”的概念进行抗日动员,也有一定成效。但由于蒋本身军阀思想的存在和对军队政治与制度建设的轻视,导致他难以真正祛除国民党军队的“军阀性”,并最终失去大陆政权。考察蒋介石对“军阀”概念的塑造与利用,或可深化对其权力与概念互动模式的理解,亦可加深对蒋介石思想与政治手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由好莱坞明星汤姆·克鲁斯领衔主演,欧美合拍的历史大片《刺杀希特勒》即将于近期在中国大陆登场。汤姆·克鲁斯在片中扮演德国陆军上校冯·施道芬堡,他和同谋仔细斟酌暗杀希特勒的计划,他们清楚,一旦暗杀行动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会提前结束。  相似文献   

10.
<正>一、暗杀伊朗名将,这个事后果极其严重在1月3日凌晨,美军使用无人机,暗杀了伊朗名将苏莱曼尼。同时,还有其他的几位伊朗将领一起遭到暗杀。这次国际恐怖主义性质的暗杀,开了一个极端恶劣的先例,给美伊关系,中东局势,和世界局势,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和后果。苏莱曼尼是谁?他是伊朗国内的第三号大人物,是军中的头号人物,也是中东的谍战之王。他是一个能够主导中东局势的强力人物。对于这件事,各方众说纷纭。精神美国人认为,这是美国的一次胜利。美国人又硬起来了,美国霸权还没终结,美国还没衰落。胆小  相似文献   

11.
195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偏居一隅的蒋介石集团仍做着“反攻大陆”的迷梦。为了炫耀实力、蛊惑人心、诋毁新中国建国十年来的成就,台湾当局制定了在此年国庆期间,派遣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暂时无法对付的RB-57D型高空侦察机入窜北京侦察骚扰。  相似文献   

12.
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公开打击之外,对付巴勒斯坦的重要一招就是大力推行“清除”政策,即“从肉体上消灭对以安全构成威胁的巴方人员”。近来,以色列接连实施针对巴勒斯坦活跃人员的暗杀行动,并屡获成功,其情报之精准令人惊讶。而巴勒斯坦在继续抗击以色列的同时,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内部“锄奸”行动。  相似文献   

13.
李宗仁作为桂系军阀首脑,国民党高级将领、副总统,与其"生死系之"的结拜兄弟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可谓尽人皆知.他的后半生,也几乎是在与蒋介石的明争暗斗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4.
4月17日晚,以色列空军出动武装直升机向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加沙地带领导人兰提西乘坐的汽车发射一枚导弹。兰提西和车内的两名保镖身亡。他是继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被暗杀后哈马斯又一被暗杀的高官。以色列《耶路撒冷以邮报》报道,以色列总理沙龙在每周内阁例会上庆贺成功暗  相似文献   

15.
王延忠 《环球军事》2010,(20):52-53
一直以来,俄国“妖僧”拉斯普廷被暗杀的历史被笼罩于一种魔幻色彩之中,暗杀参与者尤素波夫亲王在多部著作中的想象与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这一结果。但是英国《每日邮报》今年7月22日的一篇文章则带人们审视了这段历史的另一个版本:拉斯普廷系英国秘密情报局与俄国宫廷势力联手暗杀。这篇文章的出现有助于人们重新了解那位曾经深刻影响俄国国势的“妖僧”被暗杀的历程与背景。  相似文献   

16.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兵败缅甸,与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分歧有密切关系。史迪威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坚信进攻能够拯救缅甸,一再改变蒋介石以纵深配置守卫上缅甸的计划,把中国远征军主力集中到曼德勒以南,造成了上缅甸的兵力空虚。当史迪威的攻势计划被打破后,他计划将中国远征军撤往印度但忽视了作为远征军退路的重要门户一一腊戍,而蒋介石又想让第5、第66军主力退守上缅甸。日军攻占腊戍后迅速分兵攻击滇西与缅北,击破了蒋介石建立缅北根据地的计划。蒋介石支持杜聿明率部绕道回国,结果造成了行军野人山的劫难。  相似文献   

17.
齐月 《军事史林》2007,(7):47-48
何柱国,东北军著名将领,颇富民族气节,在日寇侵占华北时,不顾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首先率军反击。榆关、山海关两役展现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他既是顾祝同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又是陈诚在保定军校的老师,还与周恩来私交甚厚。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在三方之间奔走,促成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家民族立下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8.
五、同举平满纳会战,史迪威与杜聿明两人重归于好 史迪威对于我想给他讲述《将相和》故事的用心,虽然已表示理解,并嘱我放心他同杜聿明的关系,但在3月31日他到重庆向蒋介石汇报时,仍然告了杜聿明的"状",指责杜聿明和廖耀湘蔑视他的权威,不听他的命令,遂使同古攻势夭折,缅甸战局逆转,请求处分杜、廖二人.同时他还向蒋介石说他要辞职回国,不回缅甸了.  相似文献   

19.
张守雷 《环球军事》2011,(20):47-49
日本侵华战争中,有一支专门在我抗日根据地执行暗杀、爆炸任务的部队,他们就是“日本暗杀挺身队”。挺身队在日语中是敢死队的意思。这支部队经受过特殊的训练,精通射击、爆破、暗杀、突击。与一般日军部队相比,挺身队主要装备自动武器,近距离突击能力强,即使是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在火力上也处于劣势,很难抵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对付信息系统的恶意行为的各种功能、战术和技术。进攻信息战目标指向人的感知、影响感知的信息和被感知的物理世界。作战途径有感知手段、信息手段和物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