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精确控制是信息化作战控制的必然趋势。精确作战计划是实施精确控制的基本前提,综合信息系统是实施精确控制的物质支撑,扁平网状控制体制是实施精确控制的组织保障,精确控制作战力量、作战时间、作战空间、作战信息、作战目标和作战进程是实施精确控制的主要内容,动态控制、自适应控制是实施精确控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体化联合作战战场情况复杂多变,战机稍纵即逝,往往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一体化联合作战控制必然是一种精确控制。所谓精确控制是指联合作战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依托一体化信息系统,对所属的部队和分队的作战行动进行精细、准确的掌握与制约。一、精确控制是提高一体化作战联合作战要控性力度的需要现代战争与以前的战争相比,战争的目的将更加有限,在通常情况下将不再追求攻城掠地、占领敌国领土、全部歼灭敌军、使敌方彻底屈服等“终级目标”。一体化联合作战是紧紧服从、服务于这个目的,其作战目的也是有限的。因…  相似文献   

3.
精确指挥作战指挥变革的“重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以高技术作战平台为牵引,以精确制导武器为主导的“精确战”作战模式已经出现。对战场目标进行精确侦察、定位、控制,对各种作战力量进行精确指挥,对作战目标实施全程、全域、全时空的高效打击,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突出特征。因而,“精确指挥”将成为未来作战指挥的必然趋势。一、新的战争形态催生“精确指挥”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战争形态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新的战争形态必然导致作战指挥的变革,使“精确指挥”日益凸现。一是“精确打击”需要“精确指…  相似文献   

4.
动态控制——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体联合作战中,指挥员通过一体化指挥信息网络,实时共享战场态势,全程监控作战行动,并根据战场变化随机调整部署,精确控制作战进程,控制重心将由聚焦计划转向聚焦行动,控制方法将由计划控制为主向动态控制为主转变。动态控制将成为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的基本方法,并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控制范围的广阔性。机械化战争作战控制由于受指挥手段和指挥体制的制约,要确保对作战行动的有效控制,无论是控制对象还是控制空间都受到限制。一体化联合作战控制是利用一体化指挥信息网络,实现纵向  相似文献   

5.
一、精确制导内涵及方式精确制导是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制导技术新概念,精确制导技术是精确制导武器的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精确导引和精确控制技术,它支持精确制导武器的远距离高精度作战、夜间作战、全天候作战、复杂战场环境下作战,是现代战场上控制制导弹药的神经系统。精确制导武器现已成为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物理杀伤的主要手段,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精确制导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是紧紧围绕着抗干扰、高精度和智能化的要求来进行的。制导与控制方式可分为自主制导技术、遥控制导技术、寻的制导技术、复合制导技术等,其…  相似文献   

6.
文章详细介绍了海军无人作战平台在战场感知、指挥控制、精确打击、信息作战、综合保障等5个方面的军事应用,并对其应用领域和作战样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作战行动序列是作战计划的核心,也是指挥控制的关键.传统的作战行动序列制定主要通过手工方式,效率低下且耗时费力,难以满足现代战争筹划需要,作战行动序列执行控制也缺乏现代信息手段支撑.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空间和因果复合约束条件的作战行动序列生成与执行控制方法,提高了作战计划方案中作战行动序列生成效率,通过对时间、空间、作战效果状态监测对作战行动序列执行进行辅助控制,为指挥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进行指挥决策提供了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8.
从作战使用角度出发 ,对作战使用研究的目的、细目进行了界定 ,对作战过程中作战人员的职责、作战组织、作战实施和指挥控制问题进行了剖析 ,为最终制定作战指挥程序和编制协同任务表奠定了基础。最后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的概念及作战面临的特点出发,通过与传统机械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体系的构成及特点,探讨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流程,并分析了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的精确度和速度方面的关键性变化,提出了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方式将由传统的集权式、分层式、协调式向集中式、分层式、互访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联合作战是由多军兵种共同参与的作战行动,指挥控制与协调复杂多变,时敏目标打击对部队行动指挥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炮兵打击时敏目标的行动特点与任务流程,建立面向时敏目标炮兵行动指挥控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究指挥控制内在机制与作战行动之间的作用关系。最后,给合案例仿真验证,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为解决联合作战炮兵行动精确指挥控制与协调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炮控系统性能试验中角位移量的几种测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炮控分系统是主战坦克等地面攻坚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坦克全系统定型试验前,必须进行分系统的试验测试。国内目前使用的测试方法和测量设备还停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为适应主战坦克武器系统的发展,必须研制一套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强的测量设备。介绍了以计算机为中心构建的炮控性能参数测试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讨论了炮控系统性能试验中利用CCD传感器与坐标靶、PSD传感器与电子靶、点光源与CCD传感器、激光(光纤)陀螺传感器或电测法进行角位移量测量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和平时期,各国武装警察的基本任务是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但是,各种反人类的违法犯罪活动是一种极少数人的行为,违法犯罪分子与武装警察的作战必然是一种非对称力量对抗的特殊作战。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非对称力量作战,公安武警边防部队要深入研究此条件下作战的基本战法。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物理、计算机、自动控制、信息处理与融合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现代舰载光电装备技术,在现代海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现代海战的基本特点,论证了高科技局部海战对光电装备的3大需求,阐述了现代舰载光电装备的类别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如何用有限的装备修理力量,在战役全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修复战损装备,提高装备参战率,是战役装备修理的任务.提出精确修理以装备动态需求为依据,通过优化装备修理各要素,为战损装备提供"精确"的服务,来实现装备修理的快速高效,并通过建立修理人员效能评估模型,说明精确修理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反导作战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导作战管理技术是指对反导体系内的传感器和火力资源进行以任务规划为核心的指挥与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资源作战管理和火力资源作战管理两大部分。首先对反导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针对反导作战管理技术的内涵、主要任务、层次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初步探讨了反导作战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涉及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系统的优缺点,研究了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结构模型及后向传播和递归最小二乘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在分析了目标毁伤等级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目标毁伤等级预测ANFIS模型,利用毁伤试验样本数据训练该模型,得到了与实际一致的目标毁伤等级,并将预测结果与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目标毁伤等级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出目标的毁伤等级,并且其预测精度较BP神经网络方法高,为目标毁伤等级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船舶动力装置战场损伤特点,对其损伤分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动力装置战场损伤模型.以主机振动为例,分析了模型的建立、更新和完善等.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和方法提高了船舶动力装置的战场损伤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作战实践表明,作战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牢牢把握控制权。随着新制权理论的不断涌现,制权的重心从制海权、制空权、制信息权、制交通权等拓展至战场综合控制权。分析了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指挥活动的特点和可能遇到问题,论述了战场维度、社会形态和科技发展对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指挥活动带来的影响,并对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军队指挥活动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应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形成军地联合指挥控制机制、建设完善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的物质条件等对策性措施,对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军队指挥活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直瞄射击方式是目前坦克采用的主要射击方式。直瞄射击方式受战场通视度及瞄准装置视距的影响,最大射击距离一般在5 km左右。间瞄射击方式不需要直接瞄准目标,不受战场通视度的影响,最大射击距离主要取决于火炮及弹药的性能,一般在10 km以上。未来坦克应具备直瞄射击与间瞄射击一体化能力。通过直瞄/间瞄射击火控技术的对比与分析,提出坦克直瞄/间瞄射击一体化火控方案。一体化火控具有新的技术特色,具有更强的综合作战能力,是未来坦克火控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机载火控雷达是载机实施火力攻击的眼睛和向导,它的可靠性的高低,决定着该飞机的战斗能力,对取得空战的胜利至关重要。要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必须从方案的论证开始,到设计、试制、批生产,乃至装备使用的整个过程,实施全面的可靠性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