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军营网络建设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部队政工网、局域网建设已初具规模,发挥作用日益明显,官兵用网能力不断提高,管网制度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军营网络建设在发挥政治工作作用、满足官兵文化需求、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积极作为,加强军营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我们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2.
习主席强调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对军队而言,文化是塑造军人信仰信念和价值追求的不可替代因素,是部队"软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军营文化的建设程度已成为评价部队战斗力、衡量军事实力的重要参考标准。当前,加强军营文化建设,必须把握特点规律,找准用力方向,着眼释放功效,积极主动作为。一、抢占主阵地——深刻把握军营文化铸魂强基的政治属性,在打牢官兵精神支柱上持续用力  相似文献   

3.
爽"淘乐"、玩网游、"织围脖"……这些以往战士们在军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却成为南京军区海防某团官兵们的幸福事。前不久,南京军区海防某团对政工网进行了成功改版,面对一个个全新的板块和栏目,官兵们都反映:有说不完的"精彩",有道不尽的"网乐"……  相似文献   

4.
CAI Jun  YU Xiaohong 《国防科技》2018,39(1):064-069
加强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网络空间制高点的战略举措。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美国通过发布专门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国家战略,设立专门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卓越中心,开发专门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在线资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惠及全民的网安全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5.
孙伟  鲍闯 《国防科技》2016,37(2):59-64
伴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作为实体空间的拓展,日益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第五空间"。各国纷纷建立专门的网络部队,发展网络武器,网络战趋势明显。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无疆性造就了网络空间安全威胁来源的多重性、复杂性。伴随着不断提高的网络安全重要性和快速多样化的网络空间攻击能力,网络安全产品市场正在火热兴起,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网络安全产品都在快速更迭。文章通过研究军用网络安全产品市场的产生及现状,分析网络安全产品市场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最后总结网络安全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先进文化是育人的摇篮。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活动,促进了官兵素质的全面提高。而火热的军营生活是军营文化汲取养分的土壤,部队在新军事变革中的作战理念,组训模式、武器装备等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军营文化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军营文化百花争放。走进军营深处,官兵们因材,因地,因时制宜,军营文化尽现多姿多彩新景观。用"气势雄浑"、"丰富多彩"、"独具一格"来形容当今军营文化活动,一点也不为过,可谓是各家有各家的"绝活"。  相似文献   

7.
《政工学刊》2013,(9):F0003-F0003
近年来,舟山警备区紧贴海岛部队实际,注重大力加强政工网、军营互联网“两网”建设,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多功能教室、电子阅览室、连队信息窗、军营“互联网吧”等一批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推进网络改版升级,在政工网上开设“政策法规”、“指导员之家”、“精品课堂”等栏目,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手机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化媒体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步影响渗透到军营,给部队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如何提高部队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确保部队对信念网络可管可控,成为各级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紧盯互联网管控,打好网上斗争"主动仗"当前,互联网在方便官兵工作、学习和娱乐的同时,也成为敌我窃密与反窃密斗争的主战场。据统计,部队失泄密案件半数以上由互联网失管失控造成。  相似文献   

9.
校园网Linux环境下入侵诱骗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的网络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安全管理员的工作不断加重,不经意的 疏忽便有可能遗留下安全的重大隐患,同时网上黑客教程和千余种入侵工具随手可得,因此 网络安全问题防不胜防,网络的防卫必须采用一种纵深的、多样的手段。入侵诱骗技术是网 络安全中的一个新兴的领域,是对现有的网络安全体系的一次重要扩充。结合校园网络平 台,将入侵检测和入侵诱骗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入侵诱骗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具体实现,并详 细阐述了入侵诱骗系统的中心管理端和网络代理端的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ZHANG Wang 《国防科技》2018,39(1):034-039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网络安全威胁不容小觑。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着眼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安全预见路径和价值趋向研究,能够从方法论层面有效提高抵御网络安全威胁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实现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预见"的网络安全战略升级转型。文章探讨相关概念内涵,提出"数据预判—技术预测—战略预见"的网络安全预见逻辑路径,并对深度学习技术在网络安全预见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从技术的融合渗透、开源共享、要素协同治理等方面阐释了网络安全预见的价值趋向,通过理论分析论证深度学习技术对提升网络安全预见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军营互联网正逐步普及,基层官兵用网需求日益增长,进一步提升建网管网质量,对于有效发挥"双网"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官兵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增进交流、愉悦身心的重要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建设标准,创造官兵上网条件.一是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工网普及方案,增购上网终端,提高基层网络联通率.  相似文献   

12.
在去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将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进一步对军营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最近我通过调查,了解到基层官兵对今后的军营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期盼。一、期盼有良好的军营文化机制。从有些单位文化建设来看,没有将军营文化建设纳入到机制建设中来,而且在筹划上只注重方案内容,不注重实践效果,这就导致在军营文化建设上很多内容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落实。官兵喜欢的、期盼的、拍巴掌叫好的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坚持,或者是制定好的方案和计划没有落实,而且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部队各级领导和机关对网络安全管理问题都很重视,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安全隐患依然不容忽视.《意见》强调,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测网络安全环境,落实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防止问题发生."我们以为,当前加强部队的网络安全管理,应着力克服四种倾向.  相似文献   

14.
近日,军委首长在检查指导全军政工网建设时强调:“要把充分发挥军营网络作用,作为新形势下推动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增长点,以很强的责任感,把军营网络这块阵地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当前,如何进一步推进政工网建设上层次上水平,是摆在各级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走过的那座军营,有一位老兵曾这样说:我的军营是我的大学,入伍即入学,这里有校长也有教务处,"军营课堂"每周都有课程表,原来我也能当"三好学生"。【军营名片】骊山脚下,渭水河畔。一支"防空劲旅"将军营当作一个大熔炉、大学校,教育人、培养人,培养出了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  相似文献   

16.
网络媒体时代,博客作为"开放的私人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军营是以青年人为主体的战斗集体,而军队的特殊性又决定了青年官兵不能在互联网上开设博客,军网博客便成为青年官兵沟通、交流与表达的一个重要思想阵地。因此,利用军网博客引导青年官兵思想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军营博客"成了搭建发表个人见解、记录个人心得的网络新平台、"时尚微博"成为官兵网络聊天的必备工具、"个人主页"让官兵训练、生活更加精彩……在某集团军政工网上记者看到,官兵们坐在电脑旁尽情地畅游在军营网络的"海洋"里。社会是个大环境,军营是个小社会。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特别是安全生产领域,安全文化日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安全文化目前在部队还处在探索阶段,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新形势下,充分认清培育军营安全文化的重大现实意义,科学界定军营安全文化的内涵,构建培育适应部队特点的军营安全文化模式,对于贯彻落实安全发展观,树立官兵正确的安全价值理念,提高官兵的安全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保障安全,促进部队的安全发展,将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军营法律文化是军营这一相对封闭的"亚社会"在长期军事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法律所特有的思想观念、理想人格、情感倾向、行为趋势,即关于权利与义务的价值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对军营法律文化的概念,以及军营法律文化对军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影响进行梳理,对如何通过军营法律文化建设改善军人权利义务关系进行探讨:打破现代法治理念与军营法律文化的隔阂,增强军人对法律的信仰;摒弃法律工具主义对军营法律文化的不良影响,真正重视军人权利。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也日趋严峻,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军队网络安全形势,重点阐述了网络安全防护手段,指出未来我军网络安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