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老学研究史上,始终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或认为《老子》是一部兵书,或认为它是以兵喻道的道书。频繁的春秋战事,迫使人们不得不对“战争”这一重大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东方第一哲人”———老子,更是责无旁贷了。从这个角度看,《老子》一书涉及兵学...  相似文献   

2.
因喝鲜牛奶而得名"婴儿师"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刚结束,党卫军征兵局局长贝格和帝国青年局协商,要成立一支由1926年出生的自愿者组成的精锐部队.也就是说,只要在1943年内达到17岁者即可.此前德国征召兵源的最低年龄限是18岁.战争打到现在,生产战争物资的任务落在了后方的妇女和老人身上,而在兵力补充方面,如果不降低法定的征兵最低年龄,德国就没有了后续兵源,于是16到17岁之间的"孩子兵"披挂上阵了.相应地,加入党卫军的身高条件也为之放宽,由原来规定的1.78米下降为1.70米.帝国青年局局长阿克斯曼明确表示:"不需要家长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 ,将《道德经》视为一部兵书且予以系统言说的 ,只有唐代的王真一人。在王真的《道德经论兵要义述》中 ,虽然有论及兵事之细微末节者 ,但其探讨的重点在于“不争”、“无为”。王真认为 ,老子著书立说最大的用意就在于“劝人君无为于上 ,不争于下。”王真将老子的“无为”和“不争”观念融入于他对兵战之思考 ,而极力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4.
一、战争与战争伦理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了战争,这一观点已被中西方的多数学者所接受。在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吕氏春秋》中,也有这样的论述:“兵之所自来者上矣,与始有民俱……”不唯如此,该书当中还较具体地描述了远古时候的战争场景:“黄、炎故用水、火矣,共工氏周次作难矣,五帝故与争矣……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可见,在很早的时候,人类就已经“剥林木以战”了。无疑,“剥林木以战”正是人类战争的滥觞。西方学者西奥多·罗普也指出,早在人类有史以前,就有成批的人使用狩…  相似文献   

5.
战国末期的学术融合推动了先秦兵家思想的成熟,而《六韬》是继《孙子》之后先秦兵家思想成熟的最典型代表.《六韬》的权谋奇计思想,有别于孙子的"兵者诡道"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体系;《六韬》先进的民本为基础的战争观念,回答了兵家为谁而战的终极提问,确立了战争领域"仁诈合一"的用兵理念;《六韬》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改造,提升了兵家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确立了战争领域"刚柔并济"的用兵原则,增强了兵家思想的弹性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军事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通常称之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通常称之为《德经》。早在唐代,王真就有《老子》是一部兵书之说,甚至认为“五千之言”,“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但是,明代的焦竑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老子》明  相似文献   

7.
兵的名字似乎永远和战争有关,当然还有使命、责任、荣誉。陌生的人很难想得到,他是一个拥有双研究生学历、专业技术六级的主任医师,因为他长得实在平凡。然而兵群里他又是那么地不甘于平凡,就是在406医院院长的岗位上,他依旧用行动"高调"地向众人誓言:"我是一个兵。"面对这个老兵,笔者忍不住追问:杨金宝,你有几多兵情怀?  相似文献   

8.
综合兵要信息是作战指挥综合信息库的组成部分,是军事测绘数据应用于作战指挥的桥梁.根据我军目前综合兵要信息的应用模式越来越不满足现在战争数据保障模式的需求为背景展开讨论,分析了目前综合兵要信息保障模式的弊端,设计了综合兵要信息逻辑模型与服务架构,针对模型设计实现了原型展示系统,旨在对综合兵要服务应用方面做一点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由于受"和平宪法"的限制,其战争实力受到很大制约,但却非常重视战争动员建设和准备,具备强大的战争动员潜力.现有法律体系虽然没有突破"和平宪法"的约束,但在有关法律中对战争动员体制机制进行了明确,为战争动员提供了法理依据;人口众多、国民素质较高,坚持寓兵于民,具有丰富的人力动员资源潜力;通过建立"隐军于市"的国防工业体系,大大增强了整个工业体系的国防动员能力;经济和科技实力雄厚,可以为战争动员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未来反侵略战争不仅仅靠高精尖的武器装备,更主要的是靠人的政治素质,靠人民战争这个克敌制胜的法宝。"民兵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战争潜力,更是战争实力,具有强大的战略威慑力。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战争的伟力始终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未来,我国可能面临的信息化战争必将是信息化人民战争。民兵作为群众性的武装组织,在信息化人民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邹积军  苏如国  唐忠超 《国防》2012,(10):57-59
一、认清形势特点,正确把握海防民兵转型建设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海防工作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海防安全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认清形势,正确把握海防民兵转型建设方向. (一)准确定位新形势下海防民兵职能任务.新形势下,海防地区安全和稳定主要面临着敌侦察袭扰破坏、领海纠纷和资源争夺、反动分子渗透、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等五个方面的威胁.必须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按照"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要求,确立海防民兵职能任务,着眼定位抓建设.要由过去的单纯应对战争向应对战争与非战争突发事件多种安全威胁延伸.海防民兵要按照"打得赢"的要求,支援保障军兵种部队遂行对敌海防作战任务;要按照确保海防稳定的要求,配合军地有关部门遂行海防管控任务;要按照反应迅速、快捷高效的要求,遂行应急动员支前保障任务;要按照和谐稳定的要求,遂行处置突发事件、应对公共危机等任务.扎实推进海防民兵由直接参战向支援保障转变、由应战建设向应战应急"双应一体"转变,切实为维护我沿海地区安全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老子以“道法自然”、“天道尚慈”为法理依据,提出了军事人道主义政治观,对战争的本质、性质和起源以及军事战略战术原则作了独具匠心的回答。“处柔、主静、守中”是《老子》军事人道主义政治观的三大基本运行法则。道家对“人”的终极关怀,“以正治国、无为而治”的政治艺术,“处柔克刚”、“不争而善胜”、“恬然为上”的战略思想以及“欲擒故纵”、“以奇用兵”等战术理念是中国政治文化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对现代军事政治文化研究仍不失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战争作为敌对双方一种对抗与竞争的艺术,含有深厚的博弈思想,任何博弈都讲究势,势成则兵胜,势失则兵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最根本的是"势"胜在先.因此,要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们必须要加强国际合作,营造有利的国际态势;进行周密部署,营造有利的胜势;综合多种手段,营造有利的威势;积极宣传教育,营造有利的心势.  相似文献   

14.
任力 《军事历史》2006,(8):58-59
"形"在此指军事实力.此篇主要论述军事实力与战争胜负的关系问题,主张战争中首先要具备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的军事实力,然后寻求"敌之可胜"的有利战机.与敌作战,要先具备取胜的把握,确立取胜的优势,"先胜而后求战".提出战争指导者要能够充分评估双方的物质条件和军事实力,确立"胜兵若以镒称铢"的实力制胜思想.  相似文献   

15.
白帮喜 《国防》2007,(1):70-70
关于作战与训练的关系,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是"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作战能够牵引训练,这是无可厚非的道理.然而,有的人在理解和运用"打仗"与"练兵"的关系上,往往把昨天的战争作为今天训练的参照系,比如按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的要求去训练,这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6.
兵刑合一,不但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古代法起源的特殊路径,而且可以印证中国古代战争所蕴含的法律属性,进而用以考察中国古代战争法产生的根源。兵与刑在上古时代的合而为一,使得兵为刑注入了暴力性,刑则为兵注入了罚罪性。后来兵刑分离,刑朝着治理国事的方向发展为国家法度,而作为曾与刑同样具备罚罪性质的兵,在经历血族复仇、部落联盟战争,直至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后的诸侯之战的过程中,由于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的出现、宗法制度的建立,以及战争参与者共享的文化理念形成,逐渐具备了一种自我限制的品质,约束战争的各种理性化规范逐渐被战争各方所遵守。中国古代战争法至此形成。  相似文献   

17.
姜振源  张东华 《国防》2007,(9):55-59
创新征接兵制度,改革征接兵办法,走精确征接兵之路,使征接兵达到广招人才,按需征集,按岗使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之目的,是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也是有效履行我军新使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战后"修功"思想的含义是指在对敌完成"战胜攻取"任务后,必须做好争取民心、巩固和扩大战果,达成控制局势,使之迅速走上正常轨道的工作,它是对春秋末期吴国争霸战争教训深刻而精辟的总结.战后"修功"是一项事关能否真正打赢的系统性的、特殊的危机管理工程.这项工程是攻取一方战前"庙算"极为重要的内容.美英等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俄罗斯境内发生的车臣战争,都因在战前"庙算"中对这项工程"算"得不够"多"而在战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从反面证明了<孙子兵法>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我们谋划今后可能进行的军事斗争将不无启迪意义.综观古今中外战后"修功"的经验教训,"战胜攻取"者欲要取得最后胜利,而不至半途而废,至少必须做到乘势追歼,彻除残敌;广施德政,严格纪律;速建政权,"因俗而治";恢复经济,密切联系;增强认同,发展教育;留兵镇守,抚顺伐逆;六者兼施,九九归一.  相似文献   

19.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伊拉克战争中,处于绝对军事优势的美英联军,在积极追求自己"零伤亡"的同时,采取"伐谋、伐交"等多种方式,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了《孙子兵法》传统军事谋略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从一开始到战争结束,所采取的"斩首"行动,应该是传统的"擒贼先擒王"。然而,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并不是以往任何一场战争的  相似文献   

20.
王鹤锦  李灵  柯锐 《国防》2012,(12):39-39
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新形势下预备役部队运用的重要方式.因此,预备役部队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工作准备,保障急时圆满完成非战争军事任务. 一方面,要加强政工机构和能力建设.一是要增强政治工作力量.适应后备力量寓兵于民、亦兵亦民的性质,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地方党委政府主导的特点,与地方组织、人事、宣传等部门建立军地联合政治工作机构,增强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工作指挥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要编实建强预建党委(支部).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在基层,基层党委(支部)是部队的战斗堡垒,部队全部工作要依靠基层落实,成效也主要体现在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