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战术思想是《孙子兵法》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深入研究,笔者认为,"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是孙子战术指导的总纲,"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孙子战术指导的立足点,"兵贵胜,不贵久"是孙子战术指导的基本要求,"兵者诡道"是孙子制胜的主要手段,"避实击虚"、"并敌一向"是孙子战术指导的突出环节。  相似文献   

2.
曹操与《孙子》的关系,是孙子学史上重要的问题。过去有关曹操删减《孙子》篇目的说法长期流行,一度导致有人认为《孙子》十三篇就是曹操的著述。在宋代,包括《孙子》在内的七种兵书被立为兵经,其中唯有《孙子》留有曹注,其它六种兵书皆用白话,可见曹注《孙子》一度是变相取得了与兵经相等同的地位。本文认为曹注《孙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曹操并没有删减《孙子》篇目之事,曹操也不是第一个为《孙子》作注的人。曹注《孙子》虽然简古,具有多方面价值,但同时也有不少失误之处,不宜作过高的追捧。  相似文献   

3.
如何对待俘虏是战争中重要的问题,关系到战争能否尽早结束、战争目的能否最终实现。孙子提出应善待俘虏,孙子的善俘思想,是春秋时期兴起的民本思想和人道主义观念在战争领域的体现。它主要表现在孙子对战争中人的生命的尊重、对战争进程中人的能力和作用的肯定、对实现战争目的过程中人的价值的认识。孙子的善俘思想,体现了仁爱的理念和人性的光辉,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和深远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4.
“形”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著名军事典籍《孙子》兵法,就有以“形”立篇的专门篇章。本文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形”与“示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孙子·形篇》之“形”是表示军事实力的概念《孙子·形篇》中“形”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这个问题在古今众多的《孙子》兵法的注家中,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读了他们对于“形”篇之“形”的注释,使人感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很有影响的《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注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李筌注曰:“形谓主客、攻守、八阵、五营、阴阳、向背之形”。杜牧注曰:“因  相似文献   

5.
孙子是具有大战略眼光的军事家,他是站在“安国全军”大战略的高度,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综合因素来认识战争问题的。今人学习研究孙子,也要注意从国家安全战略,也就是大战略的高度,学习和汲取“安国全军”的大智慧。笔者认为,学习研究孙子的“安国全军”之道,应注意把握他的以下思想:一、“修道保法”——“安国全军”的政治战略孙子从考察战争这个关乎国家死生存亡的“国之大事”的角度提出了“修道保法”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善于领导战争的人,必须“修道而保法”《(孙子校释》第61页),就是说,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才能掌握战争胜…  相似文献   

6.
在我接触明代《孙子》研究文献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在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宝库中,有明一代兵书数量最多,门类最全,其中《孙子》研究最有特色:《孙子》研究著述在兵书中占主导地位。分析一下明代《孙子》文献状况和《孙子》研究大发展的历史原因,将对我们今天继续开展《孙子》研究、发展《孙子》文化,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一、明代《孙子》文献概况与主要特点 明代有关《孙子》的兵书约有100来种,200多部。通过下面简单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孙子研究在明代兵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最早的兵家经典《孙子兵法》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经济思想.七十年代初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竹简兵书中发现了另一些反映孙子军事经济思想的佚文,可以使人对孙子的军事经济思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孙子的这些思想,迄今为止,尚未有人专门研究过.在我们开展军事经济研究的今天,溯本求源,很有对孙子军事经济思想进行探索之必要.本文就是在这方面作一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8.
有 一则骑驴的故事 :说的是一个老头牵着一头驴在路上走 ,他的孙子骑在驴上。路人见了 ,都说小孩子不懂事 ,让老年人走路。孙子听了赶紧跳下来 ,让爷爷骑上。于是路人又说了 ,老头怎么忍心 ,自己骑驴累着小孩。爷爷听了 ,赶紧把孙子抱上来一同骑。谁知路人又说这爷孙俩太残忍 ,两人骑一头小毛驴 ,都快把驴压死了。俩人只好都下来。可是人们反而笑他们傻 ,有驴不骑偏走路。老头对孙子叹息道 :没法子 ,看来我们只有一条路 ,咱俩扛着驴走吧 !初看这则故事还觉得好笑 ,可一细嚼就品出个“累”字。这爷孙俩骑驴本是普普通通的一件事 ,就因旁人的…  相似文献   

9.
孙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将领和兵法大师。根据对古希腊军事史的研究和凭借军事历史常识判断,都可证明:古代雅典将领米太亚德虽然不知道世界上有一部《孙子兵法》,更不可能阅读《孙子兵法》,但在孙子写成《孙子兵法》后的若干年内,就把孙子有关的兵法思想付诸实践了。孙子成书于公元前500年左右,而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发生在公元前490年。雅典的米太亚德将军恰逢其地实施了一项  相似文献   

10.
张岱年指出:《孙子》的精湛之处在于其中的辩证思想。它对于奇正虚实之变,进退攻守之法,都有精辟的论述,充满了辩证的智慧,至今读之,犹能启人深思,沁人神智。先秦典籍之中,辩证思维最丰富的有三部书:一是《周易》,二是《老子》,三是  相似文献   

11.
军事文摘     
孙子兵法在国外《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唐朝时传入日本,日本人将孙武推崇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家鼻祖”;将《孙子》誉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从八世纪到今,日本研究《孙子》的著作不下百余种。清乾隆年间、《孙  相似文献   

12.
再读者,非第二次读也,是再三研读之意也;作为《孙子》迷,再三研读之余,笔者偶得几个新认识:一、传世《孙子》或许是呈给吴王夫差看的;二、存世《孙子》可能存在错简及传抄之误;三、存世《孙子》提倡“愚兵”非“阶级本性的反映”. 一、传世《孙子》或许是呈给吴王夫差看的 公元前512年,经过吴国大将伍子胥的引荐,孙武得以晋见吴王阖闾.事前,孙武应该早已经呈上自己的著作《孙子》,所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才会记载,“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武为展示用兵之能,遂有吴宫教战之轶事.“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相似文献   

13.
任力 《军事历史》2006,(11):42-43
“虚实”指军事力量的强弱优劣。本篇主要论述争取战争主动权问题,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人”、“形人而我无形”、“我专而敌分”、“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等作战思想和原则。本篇集中体现了孙子作战理论的要旨和精义,在全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思想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形人而我无形”,控制战场信息的指导原则孙子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其实质就是运用侦察、佯动、伪装等手段,暴露敌情,隐蔽我情,实现对战场信息的完全控制。“形人”的方法包括“策之”(战前分析)以判明敌军计谋的得失;“作之”(故意挑逗)以判明敌军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江户时代长沼派学者樱田迪 (子惠 ) ,于嘉永五年 (1 85 2年 )刊印了他家藏的《古文孙子》 ,世称樱田本。是书首有昌平学教官安积信的序文 ,称其书为“魏武以前之书”。樱田迪在其所著《孙子略解·凡例》中也谓 :“言传入余家之旧《孙子》正文一册 ,古文《孙子》也。其自何时何处传来不得而知。”1 94 2年 ,日本著名兵学家佐藤坚司在宫城县图书馆发现北条氏长写于 1 6 4 6年以后的《孙子外传》写本。据佐藤坚司研究 ,认为“氏长的《孙子外传》与樱田本的《古文孙子正文》为同文江释” ,属于同一系统。他推断“氏长秘藏的《古文孙子》 ,由…  相似文献   

15.
青年毛泽东开始接触、学习《孙子兵法》的文献资料 ,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讲堂录》中所记的国文老师袁仲谦讲解魏源《孙子集注序》的笔记外 ,还有几条重要线索可供考察 :读《盛世危言》对孙子“知彼知己”观点的了解 ;读《三国演义》和《史记》等文史古籍对孙子生平和思想的薰染 ;给同学写信提到读二十二部子书 ,其中应该包括《孙子兵法》 ;在致同学萧子升的信中 ,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词句 ;读《曾胡治兵语录》 ,间接接触过孙子思想 ;有机会和条件读到过老师、校长易培基《读孙子札记》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6.
一、军事战指在非军事问题上的应用 孙子思想得以广泛应用的特点 1.孙子所阐述的全胜之计。 2.重点:避免冲突/杀伐,兵不血刃而取胜。  相似文献   

17.
《孙子》篇次问题,宋代以来诸多学者就予以关注。银雀山出土的简本《孙子》,尤其是篇题木牍,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孙子》古本篇次的信息。如何看待简本、传本之间的篇次差异,是一个《孙子》文献学研究的基础论题,对考察《孙子》在古代的流传面貌也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18.
杨月虹 《国防》2008,(4):78-79
围魏救赵,源于战国时期的齐魏桂陵之战。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公元前354年,魏国进攻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公元前353年,齐王派出了一支8万人的队伍,由田忌任统帅,孙膑为军师,前去救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鹿邑县人武部的领导干部还清楚地记得几年前发生在民兵整组期间的一件事:一位近70岁的老先生走进了民兵整组现场,问民兵开会的地方在哪里?当组织人员问这位老先生什么事时,老先生说,他的孙子外出打工没回来,他是来替孙子参加民兵整组的。话一出口,让所有在场人员哭笑不得。 前几年,在每年的民兵整组和各项活动中,周口市所属人武部中民兵缺编、有编无兵、冒名顶替、各种活动难开展的  相似文献   

20.
《国防》2008,(7)
趁火打劫,也就是乘人之危。其本意是趁别人家里发生火灾,一片混乱,自顾不暇之机,去抢劫别人的财物。这一计策很早就产生了。《孙子·计篇》曰:"乱而取之。"《十一家注〈孙子·计篇〉注》:"杜牧曰: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作为一种计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