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伟 《宁夏科技》2001,(9):28-31
6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布什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会晤,就导弹防御问题进行磋商。这次俄美首脑会晤,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俄美并没有在这次会晤中解决双方的严重分歧。普京在会晤中重申了俄罗斯对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一贯立场,即:“反导条约”是国际安全的基石。布什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说“俄罗斯不是美国的敌人,实际上这次会晤使我相信,俄罗斯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强大的伙伴和朋友”。  相似文献   

2.
7月9日—13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访问中国,期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会晤,就进一步发展中美两军关系、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期间,马伦不断强调美国在亚太的存在:"美国不会走开,我们在这一地区的长期存在对我们的盟国一直很重要并将继续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1日至4月30日)国际●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伦敦举行会晤,这也是奥巴马执政以来美俄总统首次会晤,双方就举行新一轮削减战略武器谈判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4.
事件     
《环球军事》2011,(9):4-4
中美举行第7次国防部工作会晤 第7次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4月1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和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帮办迈克尔·希弗共同主持。双方回顾了上次会晤以来中美两军关系的情况,并就两军关系指导原则、培育两军互信、海上军事安全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等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5.
美国不需要新敌人,特别是在自身面临许多真实且迫在眉睫挑战的情况下。未来中国可能仍会在外交和贸易领域给美国带来困扰,但这并非美国的致命威胁一一中国不是又一个苏联。如果奥巴马想要证明自己在外交事务领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那么他就要停止继续把中国视为潜在敌人。华盛顿没有理由对抗中国,却有充分的理由推行对华合作政策。  相似文献   

6.
图片信息     
正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11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巴西总统罗塞夫、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南非总统祖马出席。这是五国领导人在会晤前合影。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美国欲建立由医院船组成的新“大白色舰队”,并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参加。新“大白色舰队”是一个由美国主导,名义上是在全球范围内以“人道主义救援/灾难应对”为主要使命的舰队。但它的实质是为美国推行其新的全球战略服务,创造对美国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消弥对美国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并为干涉他国寻找完美借口。  相似文献   

8.
事件     
《环球军事》2010,(21):4-4
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年度会晤举行 10月14日~15日,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2010年年度会晤在美国夏威夷举行。会晤中,双方就今年以来的中美海上军事安全情况、解决海上军事安全关切的途径等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就下一年度工作小组会议议题达成了一致。中方代表团团长为海军副参谋长廖世宁海军少将,美方代表团团长为美军太平洋总部战略计划政策局局长阿勒斯少将。  相似文献   

9.
<正>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对华威胁认知出现重大变化,视中国为“近似匹敌”的竞争对手。美国情报界作为对美国决策层进行情报保障和信息服务的重要支撑,素有评估外部威胁的职能,其情报产品也为美国决策层作出战略决策提供依据。近年来,美国情报界各成员机构依据相应情报职能,编制并发布了大量威胁评估报告,表明其威胁评估工作的重心聚焦于对中国军力、核力量、网络空间能力、太空力量、情报活动和新兴科技等复杂系统领域的搜集和分析,评估中国对美国可能产生的“威胁”,以支援美国决策层应对大国竞争中潜在威胁和危机。本文从复杂系统视角切入,分析美国情报界对华威胁评估的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日,美国一所智库发表报告宣称,中国正在积极提高其核武器能力,并且逐渐对美国形成越来越大的威胁。而在6月3日的香格里拉亚洲安全对话会议结束时,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也表示,美国愿意向中国提供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简报,"以此向中国保证,美日导弹防御体系不会威胁到中国的核威慑力"。至此,在本就喧嚣的"中国威胁论"中,"中国核威胁"成了美国鹰派特别是反华势力炒作的又一噱头。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亚太地区拼凑反导同盟,不管怎样表白目的也是对付中俄,对此俄罗斯已经以牙还牙,中国不可掉以轻心;法国发现美国"打埋伏"的30颗低轨卫星,世界为之惊叹,埋伏是在和平时期,一旦有战争这些神秘的卫星就会统统亮相;美国恶炒中国网络战,反而提醒中国对美国的"黑客"部队不可低估;美国在朝鲜核问题上疯狂进行威胁,但始终不敢轻举妄动,其原因在朝鲜阅兵式上似乎可以找到答案;委内瑞拉欲购俄制潜艇对付美国,使美国当权者心里又不是滋味了。  相似文献   

12.
警惕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3月下旬同布什总统会晤时提出了美国防务战略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认为,随着中国日益强大,太平洋地区最有可能成为美国的主要军事行动区,美国战略重点将从欧洲转向亚洲。报告“基本放弃”了“美军必须准备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大规模战区战争”的军事理论。下面刊登的两篇文章分别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历鸡年新春刚过,承载着海峡两岸华夏子孙美好心愿的包机之旅刚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大洋彼岸陡然传来了不和谐的音符。华盛顿当地时间2月19日(北京时间2月20日凌晨),美国国务卿赖斯、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与日本外相町村信孝、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在华盛顿举行了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即所谓的"2+2"会晤。会晤结束后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该声明详细罗列了美日在亚太地区的12项共同战略目标,并首次将台海问题列入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此举理所当然地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14.
从军事实力上看,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在普京上台后有了长足发展,中国的军事实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15.
吕德胜 《中国民兵》2013,(12):56-57
“在两国历届领导人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已经建设成为一座摩天大厦。”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会晤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时的话。然而,多年来,中美两军关系却时断时续、波折不断,不仅与中美经济关系深度融合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成为中美关系这座摩天大厦需要着力维护和加固的楼层。  相似文献   

16.
芦青  徐莹 《军事历史》2020,(1):100-107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决策者认为,新中国的政权组织能力和军事能力弱,不能在多个战略方向与敌抗衡;台湾方向是新中国的重点战略方向,但中共"解放"台湾的军事实力有限;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力量的均衡",将威胁美国对远东其他地区的控制。基于这种蔑视和敌意的判断,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迅速向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印度支那三个方向派出武装力量,在全面卷入朝鲜战争的同时,对新中国形成战略包围圈。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东转,亚太地区正成为全球的焦点。随之,美国也在展开其全球防御体系的大调整。尤其是美国正在亚太地区以构筑“新三线”的手法遏制可能威胁其霸权地位的国家,以维护其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地位。这种“新三线”比“旧三线”对中国的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18.
《兵团建设》2005,(12):26-26
11月19日至21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进行了他任内的第3次中国之行,这是一次举世关注的中美元首会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布什总统表示赞同,并表示欢迎中国经济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可以说,中美关系随着这次布什访华以及暂定的“明年早些时候”胡锦涛访美,渐入佳境。请看本刊根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的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军转民》2022,(3):68-70
导语:美国为什么把中国的崛起视作"威胁",想尽办法极力阻挠?在中国日报社新时代大讲堂上,英国剑桥大学前高级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认为,这是一种帝国主义大国的心理在作祟.长久以来,美国拥有压倒性的全球霸权,"美国天下第一"的想法深刻于一些美国人骨子里.因此,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的反应就是从各个方面极力阻挠和打压....  相似文献   

20.
冷战期间,威慑战略一直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也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冷战后,由于全球形势的变化,美国的军事战略明显地将重点放在了“预防性防务”上。但无论美国作出何种努力,总是无法制止新的“威胁”的形成。而新的“威胁”一旦出现,美国仍需采取威慑手段,扼制其发展成对美不利的武装冲突。例如1993年的“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