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经总要》(以下简称《总要》),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兵书。它的作者署名到底应该是谁,成书究竟于何时?学术界对此认识有分歧。如在署名问题上,有人持丁度主编说,有的主曾公亮主编说;在成书时间上,有人认为始于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历经五年而成于庆历四年(1044年),有的却认为始于庆历三年。因此,有必要作一番辨证。《总要》作为一部官修兵书  相似文献   

2.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604年),是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颇有建树的政治家,而且也是隋代富有谋略、战绩卓著的军事家。在其执政的25年中,先后组织指挥平定了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等人相继发动的“三方之乱”,组织指挥并取得了北击突厥、南灭陈朝等重大战役作战的胜利。据宋代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载录,杨坚曾著有《新撰兵书》三十卷(五代后晋刘昫的《旧唐书·经籍志》则称为“《新授兵书》三十卷”)。可惜的是,该书早已散佚失传。我们虽然无法从杨坚自撰兵书研究其军事思想,但从其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仍可窥见其军事思想的某些精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问世的《中国兵书知见录》,(以了简称《知见录》)是一本目录学著作,也是兵书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和教学人员盼望已久的学术著作。在出版业不景气的今天,这样的学术专著能够出版,是要感谢解放军出版社的胆识和魄力的,他们不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甘愿赔钱扶持学术专著出版,出了一本好书。更值得一提的,本书作者许保林同志,是一位有志于兵书研究者,继《中国古代兵书杂谈》《黄石公三略浅说》之后,以孜孜以求的精神,博览经史子集各部古籍,析出有关兵书的记载,研究了《武书·艺文志》以来著录有兵书的几乎所有的目录书籍,以及国内各主要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在继承和发扬我国目录学优良传  相似文献   

4.
军事纵横     
我国古代的兵书卷帙浩繁无比。远古的不说,从先秦到清乾隆年间,有记载的兵书就有1300多部,目前尚存的有288部。许多兵书被中外政治家、军事家誉为“圣卷”,其思想理论至今仍熠熠生辉。这些兵书大体分为九类: 一是研究战争史的。如明代茅之仪《廿一史战略考》、清代胡林翼《读史兵略》等。 二是研究战争理论和作战方略的。如《武经七书》,其中包括《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部兵书。 三是研究军制的。如宋代傅良著《历代兵制》、宋代钱文子著《刘汉兵志》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在秦汉时期流传的基本特点是内尊外贬,即统治集团内部对这部兵法高度尊崇,但在对社会的宣传上却予以贬斥。其在秦朝受到禁钢,但在社会上仍有流传,并为农民起义提供过理论武器;以《六韬》、《三略》为代表的政兵书与之分立并互相补充,使中国传统的兵权谋理论进一步完善。西汉对兵书进行了三次整理,对《孙子兵法》的流传有着重要意义。汉代应有《孙子兵法》十三篇本和八十二篇九卷本两种本子流传;汉简《孙子兵法》反映了汉代传本的一些信息。两汉时期注意了对《孙子兵法》思想的阐发,他们对孙子其人其书的评介对后世有较…  相似文献   

6.
有明一代,兵书庞杂繁多,蔚为大观,《救命书》一书隐而匪显,并不引人注目。然此书叙记简约,内容备赅,其于城守方略、遇变事宜、预防举措等内容,多源由作者吕坤亲身经历而得,所言皆近乎事理,切实可行,绝非抄撮旧说及书生纸上之谈。故而,较之明代许多辑录类兵书更具思想价值。该书原刻本为一卷,流传到清代因增入了一些新内容,致有两卷本。  相似文献   

7.
《尉缭子》,是我国古代具有影响的一部兵书,相传为尉缭所作。《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类有《尉缭子》31篇,今存五卷,24篇,万余言。《尉缭子》的作者尉缭,生卒年代和军事实践,史书均无记载。隋志关于“尉缭,梁惠王时人”的说法,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8.
从先秦到清乾隆年间,有记载的兵书就有1300多部,目前尚存的有288部。这些古代兵书,大体可分以下九类: 一是研究战争理论和作战方略的。如《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吴子》、《六韬》和《司马法》、《黄石公三咯》、《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书兵)等。二是研究战史的。如明茅元仪《二十一史战略  相似文献   

9.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是一部以《老子》各章首句为题,儒、道、兵思想杂揉,着重论述如何不战而胜,不争而取,兵去战的战略性兵书,共4卷,81章。作者王真,唐宪宗时人,“少司儒业”,后“久从戎府”,由朝议郎出任汉州刺史兼掌军事。此书原为上下两卷,后离为四卷,于元和四年(809年)七月上于唐宪宗。《道藏》、《宛委别藏》、《指海》等均有收录。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止,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王真上此“述”的目的,似想为改变这种现状开一剂以文止战的药方。李唐皇帝自认为是老子的后裔,唐太宗诏称“联之本系出于往史”…  相似文献   

10.
平时,读书看报,看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时,总要留意一下作者是谁,这样看来看去,竟发现文章的署名总有几个问题是我们这些人所弄不明白的。相同的文章署不相同的名字。一篇相同的文章,今天在这家报刊上发表署的是这几个人的名字,可明天拿到另一家报刊上发表作者却换了其中的一两个。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又称《李卫公问对》、《唐李问对》、《李靖问对》,或简称《问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内容相传为记录唐太宗和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其中上卷四十问答,中卷三十三问答,下卷二十五问答,凡九十八次问答,约一万余字。在宋代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关于《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史上学术界意见多有分歧,除了传说是唐代名将李靖所著的看法外,主要的观点大体有以下几种:(一)宋人阮逸伪托之作。这一看法首先由北宋陈师道提出,此说一出,后人…  相似文献   

12.
在“武经七书”中,《三略》是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古代兵书。《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历代多以为是黄石公所著。据考证,《三略》既非黄石公所著,亦非张良在圯桥所受之书。作者可能是一位熟悉张良事迹,又博览群籍的隐士。他以张良的军事思想为主线,兼采诸家之说撰写了这部兵书。其成书时间当在西汉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这部兵书已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3.
《武经七书》自宋代集刊以来,备受后世兵家的重视和尊读。历代谋臣名将且不说,谙熟此书者,帝王中也不乏其人。清朝康熙皇帝就是其中之一。康熙皇帝(1654—1722),是清初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政治家、军事家,统治中国达61年之久。康熙在位时,非常喜欢阅读中国古代兵书,尤其爱读《武经七书》。他虽政务繁忙,频频征战平叛,但阅读《武经七书》却手不释卷。他读兵书,往往能够把握兵书的精神所在,吸取其精华,运用和发挥其中合理又合乎现实的原则,摈弃那些过时和带迷信色彩的东西。据《清圣祖实录》卷243载,康熙曾总结读经体会说:“《武经七书》,朕俱阅过,其书甚杂,未必皆合于正,所言火攻水战皆是虚文,若依其言行之,断无胜理。且有符咒占验风云等说,适足启小人邪心。昔平三逆,取  相似文献   

14.
兵书分类是军事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兵书分类的详略,一方面受当时军事学术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为当时兵书数量和种类所决定,而兵书数量和种类又恰能反映当时军事学术的盛衰情况。兵书类目在综合性图书分类法中的位置,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兵书的重视程度。因此,通过对各时代兵书分类的考察,可以窥见各时代军事学术发展的概貌。一、兵书分类,是军事学术发达的标志。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分类目录是西汉刘歆《七略》中的《兵书略》。《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它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大类。《七略》是在由专门人材分  相似文献   

15.
《尉缭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兵书。据史学考证,该书为先秦时期的尉缭所著。但先秦时期有两个尉缭,一个是梁惠王时的,另一个是八十多年后秦始皇时期的。至于该书作者是哪一个尉缭,尚在争议中。近几年新论多有“梁王”说,我们是同意此观点的。 《尉缭子》作为一部兵书,其军事伦理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戈凡有听作为的军事家,无一不是以熟读兵书起步,到妙用兵法而名扬千古。我国战国时期的吴起,立志从戎,四出求学,熟读兵法,母死不归,最终成为继孙武之后最著名的一位军事家。孙膑在鬼谷子的教授下,熟读先祖孙武兵法13篇,并结合当时的战争实践,写出了影响深远的兵学著作《孙膑兵法》。三国时期,诸葛孔明之所以能够料事如神,稳操胜券,也是因为他领悟了酆公玖传授的《三才秘录》、《兵法阵图》等兵书的奥妙。曾操能成为大军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是中国古代兵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尤其是在军事理论,特别是应用理论研究方面,不仅著述多,而且多有创新。就保存下来的著述来看,影响较大。有重要学术及应用价值的有十余部,如《阵纪》、《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投笔肤谈》、《白豪子兵》、《兵经百篇》、《车营扣答合编》、《草庐经略》、《等海图编》、《守城要览》、《登坛必究》、(武备志)等。推动明代兵书繁荣的根本原因是军事斗争实践。明代时期,武器装备有了新的发展,火器逐渐更多地用于了战争,形成了冷兵器与火器并用的局面。这一新情况的出现,不仅改变…  相似文献   

18.
<正>在期刊论文上署名能表明署名者的身份,即拥有著作权,并表示承担相应的义务,对论文负责。署名和地址的编写是检索工具编制作者检索途径、单位检索途径的需要,是引用、引文统计的需要,是评价作者水平和学术地位、影响等的需要,是出版社及读者与作者联系的需要。国标《GB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规定:  相似文献   

19.
研究战略 ,研究武警战略 ,不能不学习研究古代兵书。读《握奇经》、《六韬》、《司马法》、《吴子》、《尉缭子》等兵书 ,甚受启发 ,简谈所得感受 ,愿与读者共享 ,切盼指教。《握奇经》的精彩内涵《握奇经》(作者凤后 ,是三皇五帝时分管“天道”的高级官员 )是我国古代一部兵书。说是“书” ,实则是极粗线条带诗韵性的研究提纲 ,但却是一部具有精美内涵的纲。全文仅 384个字 ,句句精彩 ,勿须我们点缀 ,摘其几段 ,足见一般。“大将所居 ,言其事 ,不可妄示人。故幄机 ,又曰握奇”。“治兵以信 ,求圣以奇 ,信不可易 ,战无常规。可握则握 ,可施…  相似文献   

20.
《武备志》是中国古代部头最大的一部综合性兵书。全书240卷,约200万字,附图730余幅,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这部兵学巨著由茅元仪历时15年撰成。 茅元仪(1594—1640),字止生,号石民,又号东海波臣、梦阁主人、半石址山公等,明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世代书香门第,自幼好学不厌,博览群书,尤“喜读兵农之道”。年方十岁,他的家乡吴兴遇大灾荒,太守集议赈荒,官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