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孙武在隋唐五代时期大致处于兵学“亚圣”的地位,但其兵书《孙子兵法》的理论价值实际上被视为当时诸兵书之首。这一时期是《孙子兵法》注解的高峰时期,注家蜂起,异彩纷呈,内容、形式均有创新。一些兵学著述大都以《孙子兵法》为宗,吸收总结了当时的新鲜经验,从而继承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一些非军事著作中也载有《孙子兵法》的内容,透露了此书在不同阶层和领域流传的一些信息;《孙子兵法》在唐代开始传往国外。在运用《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指导实践方面,这一时期颇多建树,特别是在唐代,堪称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高峰。 孙武在隋唐五代时期大致处于兵学“亚圣”的地位, 但《孙子兵法》的理论价值实际上被视为当时诸兵书之首  相似文献   

2.
传本《孙子》十三篇当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著录的“《孙子》十六篇”,而非《汉志·兵书略》所著录的“《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三”与“六”之差异,实际是古籍传抄过程中形近而误所致。后人受汉代学术分类所拘,往往先入为主地对联孙子》有了“兵书”之类的判断,故而习惯于在《兵书略》寻找《孙子》,而对著录《诸子略》的《孙子》察之不深。  相似文献   

3.
战国是《孙子兵法》广为流传的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孙子热”。其思想对当时的兵学理论、诸子学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不但成为当时军事实践的指导理论,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开始对之借鉴运用。此书在战国广为传播的根本原因是其理论适应了当时社会斗争的需要,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发展至战国时期的必然反映。我们从战国时期《孙子兵法》的流传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一、战国时期《孙子兵法》流传情况概述《孙子兵法》在战国初期就应已有传播。据推测,孙子快文《吴问》可能完成千三国分晋(公元前405年)前后,说明孙子后学在…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孙子兵法》流传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孙子兵法》的早期注解时期;《曹注孙子》是孙子学进入这一时期的里程碑;这一时期的孙子往为后人注解和运用《刊。子兵法》奠定了基石。魏晋南北朝的兵书侧重于军事上的实际应用,祖述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某些思想;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和学术著述折射出这部兵书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孙子兵法》在魏晋南北朝较两汉倍受重视;真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实践之中,从而指导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的上演。一、魏晋南北朝是《孙子兵法》的早期注解时期;《曹注孙子》是进入这一时期的里程碑;这一时期的孙子注为后人注解和运…  相似文献   

5.
孙武是我国春秋时代一位兵法著作多产的大军事家。据《汉文志》记载,孙武曾著兵法文章82篇。除《孙子兵法》外,还有一本《续孙子兵法》,其他兵法文章无法考查了。《孙子兵法》何以流传2500多年?何以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它的精华和特点是什么呢? 一、孙武为人洁如白莲,出污泥而不染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时代,笼罩和主宰着人们精神世界的重神意识形态开始向轻神重人的观念转变。作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言人的孙武,以过人的胆识冲破传统观念,在他的兵书中执言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  相似文献   

6.
(一) 《司马法》是一部成书于战国中期的著名兵书。《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礼类》,称《军礼司马法》。全书共一百五十五篇。汉代以后,这部兵书的许多篇章都已佚失,今本仅存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等五篇,共三千三百余字。《司马法》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军事制度和战争经验,论述了古代的战争准备、战争指导、战场指挥、兵种部署、兵器配备、天时地利的选择、间谍的使用,军人心理以及治军等问题。历史上人们对《司马法》这部兵书  相似文献   

7.
中道失传,又在银雀山汉墓失而复得的《孙膑兵法》,其《月战》和《地葆》等篇充斥大量兵阴阳理论,充满着荒诞色彩.这使得该部兵书的整体思想水准,相较《孙子兵法》等兵学经典,有着明显的退步.《孙膑兵法》在历史上消失1000多年,不能不说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家莫过于孙武,而享誉世界的军事著作莫过于《孙子兵法》。孙武和《孙子兵法》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不可缺少的军事家和兵书。2500年前《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因而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正>受大山、大川、沙漠、湖海等天然地理阻隔的客观影响,古代世界各文明在长期的自我生长中积淀形成各具特色的军事思想。其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成熟,也最为发达。早在先秦时期,便涌现出《军谶》《军势》《司马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等大量专门总结战争经验、论述作战原则的专业兵书,创造了冷兵器时代军事理论的最高成就。这一点是其他文明望尘莫及的。古代西方、印度、伊斯兰世界没有出现同等意义上的专业兵书。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说中国古代有兵学,而西方没有。  相似文献   

10.
金秋10月,“鲁北首邑”瓜果飘香。 10月7日,孙子兵法城在孙子的故里——中国山东省惠民县隆重开城。孙子兵法城为全世界军事爱好者而建。孙子一生致力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他所著兵书《孙子兵法》被世界誉为“兵学圣经”、“天下第一兵书”,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誉,经久不衰。现在,在孙子故里崛  相似文献   

11.
<正>2023年5月,军旅作家宗潭新书《孙子兵法辑佚》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宗潭基于景林珍藏版手抄本、珍贵家传竹简和龙门孙氏宗谱等资料,对目前流传的《孙子兵法》进行了重新辑佚整理和释译解读,增入了大量先前未曾公开的珍贵篇章,并对这部兵法在流传过程中因错简或乱简造成的章节顺序混乱给予了勘正。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少将戴绍安表示,《孙子兵法辑佚》为兵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参本。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也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体系的军事理论巨著。《孙子兵法》问世以来,对其军事理论价值和其语言文学价值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相对而言,对其语言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篇章结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正确掌握和评价《孙子兵法》语言研究的现状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尉缭子》这部兵书,在北宋就被收入《武经七书》,成为武学的必读之物。但后来却远没能像《孙子》等书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原因,大概和人为地笼罩在此书上一团迷雾有关。从南宋开始,便有人对这本书是否先秦兵书打了一个问号;到了明代,又有此书是后人伪托之说出现。所以,后来研究此书的人,往往把精力放在多方考证其真伪上,而很少在探讨其内容上下功夫。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初墓葬出土的竹简,其中就有《尉缭子》中的六篇,证明《尉缭子》确实是先秦古藉,否定了长期以来流传的那种“伪作”或“伪托”之论。这样,我们便可以放心地对它的内容进行历史的,实事求是的研究了。  相似文献   

14.
被人们尊为“兵经”的《孙子兵法》 ,是参加 1 990年海湾战争的美国军人必读书 ,这是社会上十分流行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虽然不怎么符合常理 ,未必属实。不过《孙子兵法》在国人心目中和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于此可见一斑。《孙子兵法》是先秦兵书中的一种 ,或者说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 ,此外 ,还有《吴子》、《孙膑兵法》等一些重要军事理论著作。这些著作及其思想构成了先前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一家———兵家 ,兵家的思想不仅在日后的军事行动中不断彰显其巨大的实用价值 ,即使在今天也仍受到世界上众多军事家的重视和青睐。同时 ,她还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15.
军事文摘     
孙子兵法在国外《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唐朝时传入日本,日本人将孙武推崇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家鼻祖”;将《孙子》誉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从八世纪到今,日本研究《孙子》的著作不下百余种。清乾隆年间、《孙  相似文献   

16.
《司马法》又称《司马兵法》,或称《司马穰苴兵法》。《汉书·艺文志》将它列为《礼类》,称《军礼司马法》。 它成书于战国中期(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据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战国中期,齐威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日《司马穰苴兵法》。”所以可以说这部兵书最晚也在战国中期就问世,它是齐国大夫们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成的一部名著。 《司马法》在汉代,共有一百五十五篇。汉代以后,许多篇章已散失。至清代,仅存今本《仁本第一》、《天子之义第二、《定爵第三》、《严位第四》和《用众第五》五篇,约  相似文献   

17.
《六韬》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武经七书》之一,托名姜太公撰,实为战国末期无名氏之作。在军事论理思想方面,《六韬》不仅吸收了先秦兵家及诸子军事伦理思想的精华,又赋以时代道德生活的新内容。它是融前人与时代伦理思想干一炉的巨著,是研究先秦时期军事伦理思想的重要文献。一、民本主义的军事伦理观先秦时期,大多数军事思想家在战争的实践中都体验到:人民群众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孙子兵法·计篇》中所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破,即在于告诫国君与将帅们:只有和人民同心同德,赢得…  相似文献   

18.
孙子学在晚清时期的发展,尽管相较之前或之后的历史时期,成果数量和质量明显不足,但作为承接乾嘉,开启民国孙子学研究的中间阶段,晚清孙子学研究亦有其价值和特点。甲午战争前,主要有左枢《孙子左枢笺》、凌堃《孙子增注》和耆英主持翻译的《满汉合璧孙子兵法》等,叶大庄《偕寒堂校书记》、于鬯《香草续校书》、俞樾《诸子平议补录》等书均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校勘;甲午战争后,则以顾福棠《孙子集解》、黄巩《孙子集注》为代表。  相似文献   

19.
(三) 作者研究古代兵书,应该尽可能弄清楚兵书作者所处的时代、主要经历和政治倾向,这对于深入理解兵书的思想是有裨益的。今天存世兵书的署名,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署真实名姓。如《孙子》署孙武撰;《守城录》4卷,署宋陈规撰;《历代兵志》8卷,署宋陈傅良撰;《惧谋录》4卷,署清顾炎武撰。在兵书中,这种署名的居多数。署别名、化名。如明代兵书《投笔肤谈》,本为何守法所撰,书上却署西湖逸士;清代兵书《洴澼百企方》,是吴宫桂所撰,却署惠麓酒民。依托古人。如《六韬》,署姜太公;《火龙经》,署汉丞相诸葛亮;更有署黄帝、风后、玄  相似文献   

20.
《司马法》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司马迁赞誉它是:“宏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尽其义,如其文也。”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汉代官方对其也是优渥有加,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申鉴·时事篇》)。东汉以来,曹操、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经学家、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曾以《司马法》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