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军转民》2012,(8):11-11
2012年6月28日,中船重工704研究所研制的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船)稳定鳍设备获实船使用成功,为小水线面双体船提供了安全的保障。704所历时4年研制成功这套稳定鳍,解决了小水线面双体船在中速、  相似文献   

2.
多体高性能船型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水下船体固连在一起而形成的各种高速船型,其经典之作是分别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问世的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和穿浪双体船(WPCat)。在上世纪,人们为了追求以高航速为主要特征的高性能,利用水动力原理、气动力原理、气垫原理,避开传统的基于静浮力原理的排水型船的水阻力,成功地制造出了  相似文献   

3.
将分段幂多项式拟合方法与线性兴波阻力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针对复杂线型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兴波阻力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常规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兴波阻力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在常规的幂多项式拟合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同时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复杂线型小水线面双体船剩余阻力的试验结果相比,两者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方法用于复杂线型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兴波阻力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速小水线面双体船高速航行时船体姿态变化显著的特点,分析了拖点纵向位置变化对阻力测量的影响规律;针对高速小水线面双体船提速增效的需要,在拖曳水池里开展了气层及艉板联合减阻模型试验,探讨了喷气位置、气流量、艉板等方式对SWATH的阻力及浮态的影响规律,取得了高速小水线面双体船模型底部喷气减阻4%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演变112”变幻多端作为全球主要的高速船生产厂商之一,澳大利亚因凯特国际双体船公司(Incat)凭借其在双体船领域拥有的专利技术和经验,不断地推出满足商用和军用需求的穿浪双体高速舰船。随着36米长的穿浪双体高  相似文献   

6.
“演变112”变幻多端 作为全球主要的高速船生产商之一,澳大利亚因凯特国际双体船公司(Incat)凭借其在双体船领域拥有的专利和经验,不断地推出满足商用和军用需求的穿浪双体高速舰船。随着36米长的穿浪双体高速船在全世界的商业和军事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更进一步坚定了因凯特公司把穿浪双体平台作为满足各种需要的最稳固和最理想的船型使用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消息透露美国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军用舰艇。与现有的舰艇不同,这种名为远征作战艇的舰艇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化,在单依船、双体船和小水线面双体船这三种船型之间来回变换,乍听之下,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似乎让我们联想起了动画片中的变形金刚。那么,这种远征作战艇到底如何实现在单、双体和小水线面双体船之间的变化?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舰艇?有什么样的用途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远征作战艇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8.
针对安装稳定鳍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开展了零速静水自由横摇衰减数值与试验研究。通过不确定度分析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进而对比船体的线性横摇阻尼和非线性横摇阻尼,并分析摩擦阻尼和稳定鳍对小水线面双体船横摇恢复力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数值计算求得的自由横摇衰减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线性横摇运动假设下,线性横摇阻尼系数随着初始横倾角的增加而增大;将通过数值计算求得的非线性阻尼系数代入到非线性横摇运动方程中能准确地模拟船体的自由横摇衰减运动;摩擦阻尼和稳定鳍对小水线面双体船零速静水自由横摇时的横摇恢复力矩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9.
小水线面四体船的阻力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粘性阻力、兴波阻力和旋涡阻力3个方面分析小水线面四体船(以SLICE为代表)的阻力特点,讨论了浮体横向错位、支柱和潜体形状、航速和吃水对兴波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浅水中一定航速范围内,与等排水量的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相比,SLICE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穿浪双体船航行纵倾随航速变化较为明显的特点,结合薄船理论和帐篷函数法,提出了一种计及艇体航行纵倾变化的穿浪双体船阻力预报方法.通过对某型穿浪双体船阻力的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考核了该预报方法的有效性,并得出穿浪双体船片体间距变化对阻力的影响规律,即片体间距越大,其兴波阻力、总阻力越小.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提高穿浪双体船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1.
近期,一型外观独特的快艇照片成为网上的新星。国外媒体对此做出了快速反应,国内《舰载武器》和《舰船知识》杂志也分别做出了分析和转载报道。国外媒体分析:这是一型穿浪双体船导弹快艇。穿浪双体船,利用其独特的结构,如利剑般劈浪穿行:反舰导弹,利用其特有的速度,如利剑般划破天空。这双剑合璧,不知对手会有怎样的下场。在这里,让我们和熟悉或不熟悉这类舰船的朋友,一起探讨一下穿浪双体船和它的军事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军转民》2008,(10):79-79
9月12日,国内新一代综合科学考察船“试验1”号在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顺利下水.该船是渤船重工依托中船重工集团整体研发制造优势,为中国科学院建造的国内最先进的新一代综合科学考察船,也是我国第一艘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  相似文献   

13.
用线性兴波阻力理论计算穿浪双体船的兴波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线性兴波阻力理论 (薄船理论 )Michell型兴波阻力计算公式为基础 ,结合穿浪双体船的船型特点 ,建立了一次和二次简化的Michell型兴波阻力计算公式 ,并以此简化公式计算了某穿浪双体船WPC×××的兴波阻力 .将计算结果与马丁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探讨了兴波阻力规律及片体间距对WPC兴波阻力的影响规律 .  相似文献   

14.
在拖曳水池里开展了小水线面双体船顶浪规则波中纵向运动模型试验,研究了航速和拖点垂向位置对船体纵向运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航速下,船体的垂荡响应算子和纵摇响应算子均随着波长变化呈现出双极值;航速对垂荡响应算子极值的影响较小,对纵向响应算子极值的影响较大;除了短波中的共振区附近,拖点在重心时的运动响应算子与拖点在推力轴线时的运动响应算子相比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5.
美国空军的F-117隐形战斗机于1988年11月面世,该机于1989年12月在进攻巴拿马的作战中初涉战阵,并于1991年1月在海湾战争中参加了攻击伊拉克军事基地的战斗,将其隐形能力昭示于天下。与F-117外形相似的美海军隐形实验艇“海影子”号于1993年4月问世。其SWATH(小水线面双体船)船型  相似文献   

16.
穿浪双体船尾板减阻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ANS方程,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两相流模型,研究了尾板长度与安装角度对穿浪双体船总阻力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尾板可以调整穿浪双体船的航态,达到有效降低阻力的目的;减阻在一定速度范围内有效,减阻的效果取决于尾板安装角度和长度,但阻力的减少并不与安装角度和长度成比例,最佳的安装角度约为3°~6°,长度约为1%~2% LWL.  相似文献   

17.
几种排水型高性能船阻力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阻力理论计算方法,以高速圆舭艇的阻力性能为基准,对高速圆舭艇、深V型船、穿浪双体船以及高速三体船的阻力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比较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各船型的最适用航速范围.  相似文献   

18.
“海幽灵”     
背景在80年代中期,ARPA 和洛克希德导弹和空间公司联合实施了一项设计、建造和试验一艘采用小水线面双体船和许多先进技术的水面舰艇计划。所用的先进技术包括船舶控制、结构技术,旨在减少人员的自动控制技术。这艘舰的目的是检验这些技术的能力及其在未来海军舰艇上的适用性。“海幽灵”在加里弗尼亚的雷德伍德城设计和建造,共用了27个月。它的建造是在 HMB—1中完成,HMB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对某 SWATH 典型实船单点硬搁浅过程进行研究,得出小水线面船搁浅过程中的搁浅戢荷、能量吸收、结构损伤特性和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小水线面搁浅过程中 X 方向的搁浅载荷是主要载荷,结构的损伤变形只波及触底区域附近结构,搁浅部位支柱的应力不高,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搁浅损伤路径略向船体内侧倾斜,SWATH 的潜体壳板和潜体纵骨发挥了重要的吸能作用,经历搁浅第一阶段后小水线面船的刺余动能大部分转换为 X 向平动动能,少部分转化为 Z 向平动动能及绕 X 轴和 Z轴的旋转动能.  相似文献   

20.
穿浪双体船纵向运动模糊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穿浪双体船高速情况下的纵摇和垂荡运动影响乘船舒适性的问题,分析了穿浪双体船的运动规律,给出了其纵向运动控制模型,并根据控制模型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特点,分别针对纵摇和升沉两个通道设计了独立的PID控制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PID参数的整定,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并根据人工经验设计了详细的参数整定规则。经仿真分析表明:模糊逻辑的引入使得PID控制器具备了自适应功能,能够取得更好的减摇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