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挥训练基地作用,整合训练资源,实施跨区联训,是省军区系统提升民兵专业训练质量的重要模式之一。分专业类别组织民兵专业分队集中到各训练基地,进行跨区联训,必须着眼职能使命任务要求,立足民兵队伍特点,着重在优选训练内容、创新组训形式、提高训练层次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一体化后勤训练,是我军新时期后勤训练改革的重点。开展区域一体化后勤训练,应着眼保障机制,明确区域一体化后勤训练的组织领导;着眼保障任务,设置区域一体化后勤训练的课题内容;着眼保障效果,选择区域一体化后勤训练的组训方法;着眼训练要求,加强区域一体化后勤训练的软硬件建设。  相似文献   

3.
所谓跨团联训即是指在预备役师党委的领导下,以《预备役部队后勤专业兵、分队训练规范》为依据,由后勤部拟制训练方案和计划,司令部统一组织全师后勤专业分队进行的联合训练。其主要特点是:一、集中专业。根据每个团各自特长分别承担一个专业的组训任务,具体负责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实行分期分批办班,基地化集中训练;二、集中教员。把全师具备某一专业教学能力的教员集中在一起,担任教学任务;三、集中保障。把各单位的教学器材,训练经费和本专业的技术骨干集中起来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前,机动测控部队开展整建制拉动训练受任务模式、战备训练、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限制。本文从后勤保障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传统伴随机动保障模式不能适应整建制拉动训练的几点原因,提出了区分层次开展整建制拉动训练和提升机动保障实施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在全面训中突出重点 ,拓宽分队战术训练内涵分队战术训练从班到营层次比较多 ,既要强调按级按职训练 ,防止偏训、漏训 ;又要突出重点 ,保证训练落实。在训练层次上 ,应抓好班和分队两级。班战术是分队战术的起点 ,抓好班战术训练就为各级合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连在分队战术训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抓好连的训练 ,下可以带排 ,上可以促营。因此 ,对班、连两级训练 ,必须从领导精力、时间安排、物资器材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在训练对象上 ,应突出警官训练。分队警官既是分队战术训练的参训者 ,又是教练员。警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部…  相似文献   

6.
杨叶  卜野  冯海龙 《国防》2012,(8):83
近年来,黑龙江某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牢固树立军事训练的中心地位,针对预备役部队兵员构成、编制体制等特点,以训练改革作为抓手,狠抓部队按纲施训落实,取得了突出成果。创新组训模式。针对预备役官兵训练时间短,战斗岗位不同、专业不同、个体素质差异较大的实际,在训练实践中积极探索分类组训的训练模式。把预备役官兵区分为"骨干类、技术类、通用类、普通类"四类人员,通过人员科学分类、整体调控训练时间、灵活运用基地训练、进厂驻训等方法,有效克服了训练编组和时间分配"一锅煮"、"一刀切"的问题。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7.
后勤训练是各级后勤机关、部(分)队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军事训练的组成部分。抓好后勤训练对提高后勤人员素质,推动后勤全面建设,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抓好后勤训练应搞好“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8.
赵福臣 《国防》2004,(8):37-37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对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任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任务能力的途径很多,而灵活采取组训形式则是一种有效办法。一是基地集中组训。走基地组训的路子,是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的主要形式。要按照由基础训练到专业训练再到合成训练的方法步骤,明确各级训练基地承训任务,以区分训练层次,确保训练质量。县级民兵训练基地主要负责基干民兵和预备役人员的基本技能、战术训练;市级民兵训练基地主要负责专武干部、民兵预备役干部骨干的培训,以及专业技术分队的协同训练和演练;省级民兵训练基地主…  相似文献   

9.
铁岭某预备役高炮团在组织军官自训中,针对军官自训不正规、随意性大、"自由训"现象比较突出等问题,制订了"五定"措施,有效促进了军官自训质量提高。一是定内容。做到按纲施训分层次、有重点、针对性强;同时,着眼职级递进实际,定准训练起点,做到前后衔接、内容全面、系统性强。二是定计划。明确训练课目内容、组训方式、训练时间、训练地点、训练重点、质量指标及措施要求,增强计划的规范性和可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西青区人武部针对民兵训练层次不高、针对性不强、方法简单、手段落后、机制不健全等诸多"瓶颈"问题,坚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以训练实践为载体,从训练对象、内容、方法、标准、规模和保障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兵组训的方法和路子,有效促进了民兵分队"打赢"能力整体跃升。  相似文献   

11.
汤朝荣 《国防》2002,(1):12-13
民兵专业技术训练是民兵训练工作的重点。随着近几年民兵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兵专业技术训练的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重技术、轻战术,重专业、轻合成以及训练层次不高、训  相似文献   

12.
军队财务保障装备训练是提升部队财务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军财务装备建设不断推进,装备训练日益加强,但与现代战争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应从施训理念、训保制度、训练内容、组训方法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推动财务保障装备训练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钟伟 《国防》2003,(9):57-57
挂钩训练作为预备役部队特有的组训方式,因其在提高训练层次和质量、缩小与现役部队训练差距、实现与现役部队同步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正越来越多地被预备役部队广泛采用.为保证挂钩训练健康、顺利地开展,使之真正成为预备役部队战斗力跃升的"催化剂"、"倍增器",在组织挂钩训练时,应注重把握好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14.
战勤处(科)长是后勤“保中心”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尤为重要。因此,对战勤处(科)长来说,以总部党委、首长关于“保中心”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能力保中心”这一主题,深入进行训练法规、战勤业务、执勤保障、“处突”保障等问题的研究,对于保障部队圆满完成保中心任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国林 《国防》2012,(8):49-50
近年来,虽然在军地双方正确领导和指导下,预备役部队围绕提升"两应"能力,军事训练工作稳步发展,但受编制体制、保障体系、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承训能力弱、抽调人员难、教学力量缺、装备质量差、训练经费少等现实问题还比较突出,训练水平离大纲要求、离实用要求、特别是离动员集结后经过3~4个月临战训练形成整体作战能力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质量,必须着力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创新组训模式.预备役部队训练时间、组织力量、教学水平和保障能力都十分有限,提高军事训练质量,特别是达到动员集结后确保3~4个月形成整体作战能力的目标,必须改进训练方法、创新组训模式.  相似文献   

16.
山西某预备役团在狠抓军事训练中,本着"与作战任务相统一、与年度训练安排相一致、与驻地安全隐患相贴近"的原则,科学制定演练计划,明确具体训练的内容、方法、步骤以及训练的质量指标和措施要求,有效确保了训练的高标准、高质量落实。该团着眼信息化条件下应急作战的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深化训练改革,不断创新训练方法,采取"先官后兵、先易后难、先分后合、先理论后实践"的组训方法,坚持打基础、重应用,练指挥、搞协同,科学组训、严格施训,训练层次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该团针对训练时间有限,训练中为达成训练目的,团党委坚持"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采取"理论分学、专业分训、班排  相似文献   

17.
史粮纲  周建新 《国防》2004,(12):44-44
海上训练(以下简称“海训”)是部队适应海洋环境,克服海洋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提高海上作战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根据预备役部队开展海训的实践,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抓好预备役部队的海训。一、科学周密组训,提高海训质量海上训练,受海区自然条件影响大,保障要求高,训练组织复杂,需要遵循海训的特点和规律。考虑到预任预编官兵素质不一、异地驻训、保障难度大和缺乏组训经验等因素,需要结合实际,认真实践,深入研究,积极探索适合预备役部队特点的海训路子和方法。一是分步施训,循序渐进。要在综合分析部队任…  相似文献   

18.
通信专业技术兵技术含量较高、兵员数量较少,其组训难度大、训练周期长、训练保障复杂。如何根据预备役通信部队周期制训练特点,提高训练质量,是摆在预备役部队面前的紧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华屏 《国防》2016,(4):44-45
学生军训基地化训练,是依托专设的训练基地,利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和完善的训练设施,对学生进行教学组训和检验评估的一种训练方法。提高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基地化训练水平,应按照“建、训、管、保”并重的原则,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通过建设功能完备的训练基地,创新科学高效的组训模式,实施严格精细的科学管理,构建立体多元的保障体系,不断推进学生军训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腾茂盛 《国防》2008,(12):35-36
训练保障是训练实施的前提条件。民兵预备役专业技术兵训练应走集约化保障路子,以提高使用的质量效益。一是要调整省军区系统训练基地承训专业。统一规划省、市、县三级和预备役部队训练基地(教导队)建设,各个训练基地(中心)侧重承训一个军种兵种专业,按照专业性质和就地就近原则区分承训任务,相对集中使用专业教学力量、场地、装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