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当前,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正当今,人类社会已步入数据时代,数据正成为重要战略资源,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要求。为适应时代要求,推动装备建设创新发展,去年4月以来,全军装备大数据建设应用专业组聚焦备战打仗、  相似文献   

3.
<正>四、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态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我国大数据发展可总结为:"进步长足,基础渐厚;喧嚣已逝,理性回归;成果丰硕,短板仍在;势头强劲,前景光明"。作为人口大国和制造大国,我国数据产生能力巨大,大数据资源极为丰富。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各行业的数据资源采集、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将会导致更快更多的数据积累。预计到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有望达到8000EB(1018),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1%,  相似文献   

4.
正5月5日,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参展,中国电科携旗下精锐部队再临榕城,以"建设数字中国基础设施创造智慧社会美好未来"为主题,展示了集团公司"物联、数联、众联"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理念,并依托上海市嘉定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成果、服务智慧社会的百余款创新应用、护航数字经济的城市网络  相似文献   

5.
<正>国发[202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21年12月12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经济热点3问     
一、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最新公布的8月份首个官方经济数据让人眼前一亮: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至50.1%,不仅连续第二个月明显回升,而且创下16个月来的新高。经济企稳迹象更加明显从7月份开始,此前增速连续下滑的中国经济出现了新变化,制造业PMI和工业增速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反弹。8月份的PMI数据再度确认了这一变化。"中国经济企稳迹象更加明显。"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得出这样的基本判断。从主要经济指标看,月度经济的核心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在7月份同比实际增长9.7%,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当月投资、消费两大内需增速基本平稳,进、出口数据双双由负转正。  相似文献   

7.
正一、会议简介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激发了数字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数字赋能成为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转换的催化剂,要求快速适应当前数字转型时代新特点,构建出数字化体系工程新生态,利用数据化、智能化的管理决策新方法,解决数字化转型中体系工程的核心理论及应用问题,实现"数智"体系致胜。  相似文献   

8.
针对数字Stretch处理在大抽取倍数情况下硬件资源消耗大、难以工程实现的问题,提出了层叠分段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的数字Stretch实现算法,将数字混频后的数据序列通过层叠分段与重组,利用小点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运算实现数字Stretch处理。实测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资源消耗分析表明,与常规的数据滤波抽取处理方法相比,该算法可有效减少数字Stretch处理的硬件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数据的发展现状、研究动态和应用前景。针对大数据标准不统一、研究观点纷杂的问题,以比较辨析的方法从新的视角重新定义了大数据;注重安全性研究,分析总结了大数据的"6V"特征;从大数据标准化入手,深入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大数据的体系架构和目前大数据应用的共性技术,分析了各类技术的内涵,使大数据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有较为系统的展现。  相似文献   

10.
<正>"文革"结束后,中国经济面临着拨乱反正、重新布局。经过两年徘徊中的前进,中国高层在深刻的反思中认识到,"三线"究竟向何处去,不仅关系到这一地区的亿万群众和成千上万的企业,而且是全局意义上、更深层次上国家经济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大问题。1978年至1983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领导层提出了"军转民"的大战略,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带动西部  相似文献   

11.
于知匀  方政 《军事文摘》2023,(19):59-64
<正>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5G通信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浪潮正在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物理世界和与之相称的虚拟世界逐步形成两大体系平行发展、相互影响。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数字化建模的方式建立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精准映射关系,实现了现实物理系统向虚拟空间数字化模型的反馈。在此背景下,数字孪生技术凭借其虚实相生、智能交融的独特优势已经在城市建设、航空航天、车间生产等多个行业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发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号召,为航天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进入空间需求的持续增长,必然要求运载火箭研制和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当前全球出现的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也为我国运载火箭研制体系的升级换代提供了难得契机。"中国制造2025"已明确将航天航空装备列为十大重  相似文献   

13.
<正>大数据将成为军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军工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增强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这是大数据战略第一次写入党的会议决议,标志着大数据战略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给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曾利 《国防科技》2017,38(3):019-025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大数据为国防科技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的同时,其所带来"数据眩晕"和"数据冗余"效应不容忽视。面对大数据对国防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准确、快速、实时地把握和预测科研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和科研管理高层决策者的迫切需要。在对传统科学知识图谱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和单词分布式嵌入的三维态势演化图谱模型,模型充分利用了文献中的结构信息和语义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实验表明,该方法对于掌握国防科技发展动向,挖掘技术前沿,把握技术机会,促进国防科技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校园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数据交换是解决"信息孤岛"的有效方法。针对数字校园建设中,业务系统库不愿意透露数据库的敏感属性参数以及需要提高数据访问速度、降低开发工作量和难度的情况,结合数据库的安全访问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安全访问和数据共享中心库的被动式数据交换模型。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要因应时代变化,以数字化赋能高校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17.
李利 《华北民兵》2008,(9):46-47
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建设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明确提出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为推进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201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当时,全球媒体都在热议,什么时候中国经济的总量会超过美国?这时,澳大利亚的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我们暂且不要讨论中国的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先问问另外三个"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9.
胡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委、行署和军分区认真贯彻落实胡主席这一重要战略思想,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及边防部队实际,自觉把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五融合"、"四促进"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新模式,为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促进锡林郭勒地区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30年改革开放,30年上下求索,30年执著奋斗,30年成果丰硕。30年来,中国摩托车工业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从小到大、由弱渐强一路走来,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用数字书写,用数据弹奏,用事实描绘中国摩托车工业这沧桑巨变的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