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在2005年前裁减军队员额20万的战略决策,今后三年转业干部数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师团职转业干部职务安排难度将更加突出。在新的安置形势面前,积极选调优秀团职转业干部进县级党政领导班子任职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前些年,自治区选调的团职转业干部始终保持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职责,忘我工作,不辱使命,有的在经济建设中大展身手,有的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挺身而出,有的在打击犯罪保一方平安中身先士卒。他们展现了当代转业军人的风采,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信任。10年  相似文献   

2.
截止到9月下旬,广西区(中)直单位接收安置215名转业干部,其中38名团职转业干部全部安排相应职务,率先完成了今年的军转安置任务,安置进度和安置质量均走在全区前列。2004年广西接收1996名转业干部,是去年的两倍,安置任务重、压力大。为确保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开局之年军转安置任务的圆满完成,自治区以抓好区(中)直单位军转工作落实为突破口,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1994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把选调优秀军转干部同加强县级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率先在全国走开了选调优秀团职干部到县级党政领导班子任职的路子,10年间有120余名军转干部直接走上县级党政领导岗位。广西的经验受到总部机关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扎实做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转安置工作,新疆军区积极协调自治区有关部门改进出台团职干部转业安置办法.办法规定:从2016年开始,符合在自治区区直单位、兵团驻乌单位和乌鲁木齐市安置条件的团职转业干部,一律采取"功绩制"打分选岗安置措施,所有团职干部全部安排相应等级职务,且领导职务要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采取积极措施做好转业干部安置工作,2005年全省安置转业干部进党政机关比例达93%,其中芜湖、毫州、池州、铜陵等市接收的转业干部百分之百安置在党政机关,淮南、宣城等市接收安置的团职转业干部百分之百安排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6.
日前,安徽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出台文件规定:把师、团职转业干部安置与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师、团职军转干部到市(县)领导班子任职;对立功受奖、因战因公致残、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服役以及从事飞行、舰艇  相似文献   

7.
健全完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安置机制,做好军转安置考试考核工作,是中央对军转工作的明确要求。2001年,中央颁布实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正式提出采用考试考核等办法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党和国家机关接收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主管部门的组织、指导下,对担任师、团级职务的,采取考核选调等办法安置;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党委“一班人”,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出发,积极做好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坚持把做好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作为“稳军心”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作为地方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在机构精简、人员缩编的情况下,他们坚持把转业干部作为地方重要的人才资源来看待和使用,制定优惠政策,想方设法为转业干部“留位子”、“加位子”,确保了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近两年全区共安置转业干部23人,其中4名团职干部均在较好的单位安排了相应的职务,基本上做到了部队、地方、本人“三满意”。大力实施“稳…  相似文献   

9.
7月5日上午,海军南海舰队某部干事粟小平高高兴兴地从广西区军转办领到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来的接收函。至此,广西167名转业干部收到了驻邕21个中央(区)直属单位(以下简称中区直)发来的接收函,其中36名团职转业干部已确定安排相应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10.
今年,山东省共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3529名。其中,计划分配的2615名,自主择业的914名。计划分配的转业干部中,师职31名,团职603名。随调家属497名,随迁家属子女1163名。接收转业干部总数和随调家属居全国首位。截至9月底,除师职转业干部正在抓紧落实岗位以外,其他转业干部已经基本安置完毕并发出报到通知。  相似文献   

11.
刘镇 《政工学刊》2002,(1):38-39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指出 :“担任团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担任营级职务且军龄满 2 0年的军队转业干部 ,可以选择计划分配或者自主择业的方式安置。”这一军转安置办法的改革 ,为部队军队转业干部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提供了政策依据 ,也对军队转业干部特别是选择自主择业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释放能量 ,充分施展才华 ,更应在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下功夫。一、免疫力是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体征”。针对社会成分多样化、各种情况复杂的特点 ,应在增强免疫力上下…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多年来高度重视做好军转安置工作,特别是在团职转业干部安置上,不仅始终坚持了“工作分配优先考虑,增编部门优先选用,空缺职位优先安排”的“三优先”原则,出台了带编分配、先进后出、  相似文献   

13.
一批军队干部即将脱下军装走向地方。若想再次赢在人生又一个起跑线上,那么就需要系统了解和掌握现行安置政策。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两种安置方式。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如何选择转业安置方式是每一个面临转业的军队干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转业干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下面将介绍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的相关政策及待遇。  相似文献   

14.
江苏是经济、科技、文化大省,同时也 是接收安置军转干部的大省,每年的接收量 均居全国第二位,尤其是2004年,全省共接 收安置5942名转业干部,超过正常年份的一 倍以上,其中,正师职干部13名,副师职干 部49名,团职干部1171名,营以下及技术 干部4709名。针对接收量多,职级高的多, 地方吸纳能力小的实际,全省上下积极行动, 军地之间相互配合,整个安置工作进展顺利, 保持了较好的安置水平。在安置去向上,到 党政机关的占80.6%,事业单位的占17.6%, 企业的占1.8%,在职务安排上,师职干部和  相似文献   

15.
师团职军转干部曾是部队建设的中坚和骨干。他们政治坚定,组织管理能力强, 有较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安排好他们的工作和职务,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 是加强部队建设和地方干部队伍及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也是军转安置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对军转安置工作十分重视。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该省曾出台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确保了每年军转安置工作的标准和质量,特别是在师团职转业干部的安置上,该省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连续13年安置的2466 名师团职转业干部没有降两职安排的。该省的做法,一是坚持带编分配。省里一直  相似文献   

16.
导致转业干部安置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认识的偏差。有的同志把转业干部当“包袱”不当财富,当对手不当朋友,把接收安置转业干部视为对本单位干部成长空间的挤压。二是社会转型的冲击。一方面,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干部分流的任务较重,吸收转业干部的空间在减少;另一方面,企业用人不再受政府指令性约束,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政府指令安置的能力在减弱。三是政策制度的缺憾。现行的安置制度,弹性大、规范性弱、约束性低;对干部选择自主择业安置的职务、军龄限制较严,对失去“捆绑式”安置主体的家属安置,缺少明确的规定;职业退休的年龄、职…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发[2001]3号及其配套文件的有关规定,本期就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的具体问题进行解读。自主择业的条件军龄满20年的师、团、营级职务(含相应职级文职干部和享受相当待遇的专业技术干部)军队干部,本人提出申请,经组织审核批准,可以选择自主择业。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安置地点选择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地点一般有以下几种选择:1.由其原籍或者入伍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安置。2.可以到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3.夫妻同为军队干部且同时转业的,可以到任何一方的原籍或入伍地安置,也可到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一方所在地安置;一方转业,留队一方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转业一方可以到留队一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以来,广东省加大了对地方的协调力度。经过军地双方的共同努力,广东省八地市进一步调整了自主择业转业干部退役金地区差额补贴。目前,以正团职自主择业转业干部为例,人均月退役金差额补贴为:广州1680元、深圳2760元、珠海1840元、惠州1600元、佛山880元、江门830元、中山820元、肇庆220元。一名正团职自主择业转业干部每月生活费,深圳市最高达6100元,广  相似文献   

19.
山东是军转安置大省,转业干部、团职干部和随调家属总数每年都高居全国首位,全军各大单位派驻山东的联络员达12人。为了充分发挥联络员的作用,山东省军区转业办积极协调省军区接兵站对他们的食宿提供特别优惠,并由办公室给予补助,每年补贴经费达3万余元。在关心他们生活的  相似文献   

20.
江苏是经济、科技、文化大省、同时也是安置转业干部的大省。每年接收安置转业干部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自2001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颁发三年来,共安置计划分配转业干部7654名,自主择业转业干部952名,其中,安置计划分配转业干部到党政机关的占78%,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