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栾世强 《政工学刊》2009,(11):80-80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学者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进屋看到教授五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纯蓝的一潭湖水。简直惊为天人。收下学者带去的中国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学者禁不住夸奖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离开后,她的脸色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命中没有导演,也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好的编剧。生活虽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但我们可以把它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和内容。当好生活中的编剧,需要的是一种思路,一种全新的观念。有这样一则经典故事。说的是:有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染布,小女儿卖伞。这个老太太为了两个女儿整天发愁。  相似文献   

3.
2001年1月15日,我送女儿去加拿大留学,来到加拿大阿尔伯达省首府埃德蒙顿市附近的一个小城——阿尔伯特。这大概是一个几万人口的小城吧。 到达后的第3天,房东对我说,附近“必胜客”匹萨店的老板想请我吃饭。 “他请我吃饭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他。”我感到很奇怪。 房东说,她的女儿杰恩在“必胜客”打工,杰恩说到家里来了两位中国北京的客人:父亲送女儿来留学,父亲是中国军队院校的一位教官。 房东说:“这里是个小地方。可能是因为好奇吧,老板很想见见您,你就去见见  相似文献   

4.
在去年林丹生日会上,主持人将一个问题抛给他:“在你一组童年的照片中,为什么几乎都是穿着红色衣服,有点女儿气?”林丹说:“那是因为我妈妈很喜欢给我穿红色的,以前我在奶奶家住,一次妈妈把我接走,一个星期后奶奶再见到我,看我整个换了个人,从男孩儿变女孩儿了,我妈给我穿了一身红。”  相似文献   

5.
在沈阳市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门前接小孩的人群中,有一位叫郑平的中年妇女。她每天早上送一名10多岁的小女孩儿上学,中午又接回家吃午饭,下午上学又送来,下午放学又接回家去,熟悉的人问她:“你接送的孩子是你什么人哪?”她自豪地说:“是我外孙女。”可是她唯一的女儿刚刚结婚,怎么能有10多岁的外孙女呢?  相似文献   

6.
“四块糖果”说的是教育家陶行知在当育才小学校长时发生的一件事。一天,他发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同学,当即予以制止,并令这个学生放学后到办公室来。刚一放学,这位同学就等在办公室门口,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奖励他按时来到这里;接着又掏出一块糖果,奖励他在不让他打人时能立即住手;第三块糖果则奖励他正直,不让同学欺负女同学,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这时,这位同学哭了,说:“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陶先生满意地笑了,随即又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奖励他能正确认识错误。  相似文献   

7.
生日的时候,十二岁的女儿送了我一个小饰物——双挂在钥匙链上的小水晶鞋,女儿天真地对我说:“爸爸,这可是一双有魔法的鞋,想我时只要穿上它就能马上见到我了!”望着这双玲珑剔透的水晶鞋,使我想到了一个关于鞋的故事。记得我报名参军的那一年,国家第一次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兵。我想:如果我进部队,凭我的高中文凭和学识,进机关、当干部绝对没问题!坐坐办公室,搞搞写写画画,轻松悠闲又体面。  相似文献   

8.
里土 《宁夏科技》2002,(7):51-53
这是几年前的事。一位颇有实力的歌唱演员去山城参加一个主题演唱会。在前一晚彩排的时候,灯光师为了突出她的形象和渲染气氛,向她脸上身上投注了变幻的光。可这位演员忽然大叫起来:“把我照昏啦!我不要这么多光。”她在舞台上趔趄着,眼看要摔倒了,工作人员赶快上去把她扶起来。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桐柏县有个79岁的老婆婆曹衍玉,50多年来痴心讲国防故事1100多个,达上万场次。她把故事讲到联合国后,被授予“中国民间故事家”称号。近日,面对我们这些穿军装的采访者,曹衍玉说自己几十年如一日酷爱讲故事,讲得最多的是国防故事。  相似文献   

10.
《左传·庄公》中记载:鲁庄公十一年秋,宋国遭遇了大水灾,鲁庄公遣使去慰问。宋闵公对来使说:“都是我不好,对上天不诚敬,上天才降下灾难,也让贵国国君担忧了,真是感激不尽。”鲁国大夫臧文仲听到宋阂公的话感慨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勃;桀纣罪人,其亡也乎焉。”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位朋友,原是普通工人,丈夫是车间主任,在改革初期夫妻双双下岗,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庭境况一落千丈。我的这位朋友生性泼辣大方,有工人的爽快和干脆利落。为了生活,她和丈夫商议烙饼卖,丈夫将信将疑,没有信心。她说:“烙饼花的本钱不多,说干就干。磨磨蹭蹭,什么事也干不成。”她率先用陈旧的小推车推着家里的旧炉子出去烙饼,叫卖。起初心里“咯噔咯噔”跳个不停,特别是见到熟人,难免脸红。  相似文献   

12.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06,(2):56-56
致贪夫自打你被“双规”后,我们家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先说我吧,打麻将时手气大不如过去。想从前,我什么时候输过?记得有次随你到外地检查工作,晚上和几个地方官在宾馆“码长城”,几个小时下来,我就揣进腰包近万元,谁不羡慕啊!再说咱们的宝贝女儿,想当年大学还未毕业,就有多  相似文献   

13.
杨华 《兵团建设》2009,(24):54-54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名罗荣桓为红四军前委委员并建议任命他为第二纵队党代表。毛主席说:“为什么让他当党代表呢?就是因为他老实。”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毛主席对罗荣桓的爱人说道:“还是我说的对吧.罗荣桓可是老实人呀!我喜欢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曾和我一起参加过岗前培训的几名学员来机关参加文艺调演,好不容易大家见次面,便聊起在机关和基层这段时间的情况。本以为他们会在基层忙得找不着北呢,结果几个人不约而同地说:“嗨,我们闲死了,闲得都发愁。”而我在机关忙得晕头转向,因为想尽快适应工作,急得头发都掉了不少,工作还没有多大进展。大家都想起两个半月前培训班结业时的那些意气风发的豪言壮语,不觉惭愧有加。看来不管是在机关的我还是在基层的他们,都需要认真思考一下我们“闲”和“忙”的原因。当别人都很忙的时候,我们为什么闲着?当我们也在忙忙碌碌的时候,我们是否…  相似文献   

15.
在机关工作时,经常邀请一些专家教授到部队讲学。一次,我们请驻地讲师团一位教授来讲授科学发展观。路上,我谦恭地说:“今天有劳您了,准备这节课您一定费了不少心。”他哈哈一笑:“小伙子,这样的课我讲的多了。我经常给省市领导和大学生讲课,你们这儿只是一个小课,算不了什么。”授课时,不知是口误还是粗心,教授竞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说成了以人为本。无独有偶,前几日,我有幸聆听了一位“权威”军事理论研究员的讲座。在讲到军队历史使命时,他竞接连两次说成“三个发挥、一个提供”,字幕上也先后出现五处明显的错字和句式错误。工作中,这样的事并不鲜见,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高考落榜后,一心向往大海的我,放弃了复读的机会,决定投笔从戎,也了却父亲一生的心愿。据云说她很早就对我产生了好感,只可惜我“情窦未开”,对此全然不知。我当兵要走的时候,她送我去火车站。路上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到南方后要注意身体和安全,临别前又把一封信偷偷地塞进我的口  相似文献   

17.
“505”,父母般的呵护 (李军玲玲) 我的女儿今年3岁。她出生在盛夏七月,不知是生不逢时,还是别的原因,从出生40天起,就经常闹肚子,有时拉稀一拉好几天,吃药也止不住。我们做父母的只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时实在看不下去,就抱着她哭。按理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医疗水平都很好了,但偏偏让我们的小宝贝摊上这么  相似文献   

18.
“闭门羹”     
“闭门羹”程伯福,江一顺一无,某部退伍战士袁某背看背包突然又回到了老连队。刚跨进连部的门,就上前紧紧握住指导员的手说:“指导员,我真浑……”话还未说完,就失声哭了起来。1990年底,袁某从湖北天门市入伍到某团五连。入伍后,他训练刻苦,工作勤勤恳恳,第...  相似文献   

19.
李金宇 《政工学刊》2009,(11):79-79
据《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记载:孟尝君问白圭,“魏文侯名声超过了桓公。可功业比不上五霸。为什么呢?”白圭回答说:“文侯以子夏为师,以田子方为友,礼敬段干木。这是名声超过桓公的原因。选择相的时候说:‘季成(文侯弟)与翟璜(文侯友)哪一个可以?’这是他的功业超不上五霸的原因。相是百官之长,选择对象面要广一些。现在选相却离不开那两个人,这与桓公用仇人管仲为相相差也太远了。况且以师友为相,是公义;以亲属偏爱的人为相,是私利。把私利放在公义之上,这是衰微国家的政治。”现实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打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旗号,给自己任人唯亲贴金。且“亲”的外延已从血亲扩大到姻亲、宗亲、老同事、老战友、老邻居、老关系户等等。  相似文献   

20.
郑军 《华北民兵》2003,(5):50-51
在塘沽区召开的双拥工作会议上,决定在全区树立“十大典型”。其中准备树立一位爱国拥军的好妈妈。好妈妈该是谁入选呢?当提出这一问题时,与会人员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塘沽有个吴妈妈”。在大会上区委常委、人武部政委郝随亮、民政局局长张玉刚都说“兵妈妈——吴雅静的爱国拥军事迹感人,我们大家应该向她学习。”后来,我才得知吴妈妈原来是一名下岗女工,今年53岁。她于1994年四处找人借钱在塘沽区新华路立交桥旁开了一家酒店,店名为鑫裕酒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