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儒家诗教的教典就是《诗经》.孔子作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始祖,非常重视诗歌的教育作用,亲自主持修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并以之教授弟子,从此,《诗经》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而被奉为儒家学派的诗教经典,是寒门学子修身立礼的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来只称《诗》。汉武帝置"五经"博士,《诗》是最早列为"五经"的经典之一,始称《诗经》。《诗经》这部典籍,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六部经典("六艺")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位置。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而且被誉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堪称中国自古以来"开宗的第一声歌"(闻一多先生语)。一、《诗经》概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今天我们所见到  相似文献   

3.
“如履薄冰”,见于《诗经&#183;小雅》。诗中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在告诫人们谨慎从事。  相似文献   

4.
我国素有“诗国”之誉。先秦时期产生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今天已经有了两千余年的历史。其间诗家选出,卷帧浩繁,绚丽的诗篇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5.
<正>《诗经》诸诗是配乐的歌词,也就是说《诗经》最初是有曲谱的,可惜后来亡佚了,所以,我们今天对《诗》乐的研究只能依靠诗歌本身的音律了.一般说来,披乐入诗,以声传情,诗的音  相似文献   

6.
“君子”、“小人”是古人常用的称谓,其词义多样且不断演化。君子,最早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常与“小人”与“野人”对举。《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都是这个意思。汉班固《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小人”的称谓其一是平民百姓,其二是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自称的谦词,其三是指识见浅狭之人,其四是…  相似文献   

7.
小寒之前一日,梅花就会独闹枝头。所以有“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之诗句。古代文人把梅花喻为“岁寒三友”之一。梅花原产我国长江以南,近代才移植到东南亚一带。它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林苑,就栽有候梅、朱梅、紫花梅、同心梅、紫带梅等许多品种。再上溯栽梅的历史,在《诗经》和《尚书》中都有梅花栽培的记载。四千多年了,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永久不衰。  相似文献   

8.
10年前,我对新闻报道十分陌生,便从《中国民兵》中寻求答案,对每篇报道认真阅读,仔细推敲,从中学习写作知识技巧。渐渐地我写作入了门,从采写“豆腐块”到发表长篇通讯;从单一的新闻写作拓展到写散文、言论、诗歌。不少文章被中央级刊物采用,多次被上级评为新闻“十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歌无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抑或是《大学语文》的教学中都存在着一个“隔”字,因此打通古今之“隔”,提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借此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则势在必行.而打通之手段应抓住雅俗意趣、文体特色、艺术借鉴、时代特征以及读写互动等几个方面,既有别于纯学术的阐释活动,又有别于纯鉴赏的审美活动,更有别于纯创作的艺术活动,而是三位一体的人文情怀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苏立 《宁夏科技》2002,(10):25-26
美国《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时报纸》等多种权威报透露,美国制定了打击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多种规模“、“多种战法”。本文综合归纳起来,美国“倒萨”有“三种规模”、“九大战法”。  相似文献   

11.
“倾诉”与“倾听”刘逢安电视连续剧《焦裕禄》中有这样的情节:夜已很深了,忽然传来一阵悲凉婉转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焦书记听出这乐曲是大学生林涛拉出的,听出这位技术员遇到了麻烦事。他走进林涛的屋子,接过二胡,怡然拉起了《南泥湾》,乐曲生动、活泼、流畅,...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诗经·蒹葭》诗中的关键词“苍苍”“萋萋”“采采”“溯洄”“溯游”等的深入分析,指出了本院现用教材和国内一些权威教材对它们的注释错误,给出了这些词以新的注释。  相似文献   

13.
《诗经》又叫《诗》、《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特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它贯穿了西周初叶至春秋五、六百年的漫长时期。周人本是古老习于耕作的姬姓部落,公刘时期逐渐强盛,至文王、武王时期,更是所向无敌,灭殷朝,建西周,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因厉王、幽王倒行逆施,激起国人不满,于是杀幽王,立平王,东迁洛阳,称东周。自此,绵延256年的西周王朝进入动乱的春秋战国时期。《诗经》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  相似文献   

14.
在讲古汉语法“名词作状语”的时候,许多人都用到《史记》里“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鸿门宴》)、“高后儿子畜之”(《齐悼惠王世家))和“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子吴起列传》)等作例证,认为其中的“兄”、“儿子”和“客”,应分别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像对待儿子一  相似文献   

15.
久违了,“老三篇”!近读“老三篇”,感慨颇多。提起“老三篇”,人们并不陌生。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光辉著作,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基本的道德原则,是无产阶级人生观、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半个世纪以来,三篇著作阐发的光辉思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成为共产党人思想道德的基石,是共产党人的“道德经”。最近,江泽民主席多次提出,要学习这三篇光  相似文献   

16.
“仕”、“学”之间赵新乐《论语·子张》篇中有句人们熟悉的话:“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与“学”无需解释,问题在这个“优”字上。以往人们大多把这句话中的“优”字理解成现代汉语中“优秀”的意思,其实大谬不然。《说文解字》对“优”的训义是“饶”。段...  相似文献   

17.
《诗经》韵律的建构及其审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的押韵形式多样、灵活自由,一直是后代诗歌创作的楷范.本文分析了《诗经》富韵、密韵、中韵、疏韵、易韵诸韵格的模式及建构的音律和审美效应,以提醒人们对《诗经》的艺术价值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8.
<正>《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倚柱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来”字如此出现三次,而教材均未加注。《高中文言文评点》(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注“归来”为“回去”。不少语文教师在讲解时,或依此而授,或一语带过,未于足够的重视。查《康熙字典》、《辞源》等辞书,“归”与“来”在“回去”的意义上是交叉重叠的,“归来”似同义词连用。按此,则“来”应该是:一、动词;二、句子的基本成分;三、不可省略。且看下列例句:  相似文献   

19.
由“权”、“衡”说开去黄友谊“权”与“衡”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本意是“秤锤”和“秤杆”。《荀子·王霸》云:“权物而秤用。”《汉书·律历志》说得更为具体:“权者,钱、两、斤、钧、石也,所以秤物平施,知轻重也。”古人把秤砣叫做“权”,才有“锤谓之权”的...  相似文献   

20.
“形”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著名军事典籍《孙子》兵法,就有以“形”立篇的专门篇章。本文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形”与“示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孙子·形篇》之“形”是表示军事实力的概念《孙子·形篇》中“形”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这个问题在古今众多的《孙子》兵法的注家中,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读了他们对于“形”篇之“形”的注释,使人感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很有影响的《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注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李筌注曰:“形谓主客、攻守、八阵、五营、阴阳、向背之形”。杜牧注曰:“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