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和世界政党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但中国、越南、古巴、老挝、朝鲜等国家的执政党坚持高举社会主义改革大旗,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冲击和国内经济困难的严峻考验,以鲜活的实践、创新的理论,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境界,开创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当代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整个20世纪,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双方经历激烈抗争,大起大落的10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几乎使资本主义命归黄泉.后来,资本主义依赖于50、60年代的新科技革命和自身的调整、改革,才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世纪之初,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其优越性首先在前苏联获得证明: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走完了资本主义花费一二百年才实现的工业化过程,并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战后形成了一个有15个国家、世界1/3人口组成,足以同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另外,还先后有近60个民族独立国家宣布奉行社会主义.然而,到了70、80年代,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倏忽转入低潮,进而跌落谷底.  相似文献   

3.
周颖 《中国军转民》2024,(7):118-119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观照阐述“两个必然”理论,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表达,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时至今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界东方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着人类思想进程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出的一项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的创新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与近年来逐渐动荡不安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鲜明对比,这也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在 2 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 ,既有凯歌前进的辉煌 ,也有令人痛心的挫折。尤其是在苏东剧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今天 ,总结社会主义所遭受挫折的经验教训是十分必要的 ,但同时应充分肯定它对人类现代文明进步作出的历史贡献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一是探索和建立了一种根本不同于以往任何剥削制度的崭新社会制度。自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来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使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成为现实。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经济上 ,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 ,进行了计划经济的初步…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世纪,它以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发展而载入史册。二十世纪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与十九世纪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十九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产生于欧洲发达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也在欧洲。二十世纪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转移到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伴随着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6.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可以从四个角度对其内涵进行界定: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一系列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其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迥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又有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道路则划清了其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当代中国破解世界性发展难题提供了理论基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理论作些分析:1.它提出了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的理论;2.它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和全面改革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3.它突破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树立现代海洋国土意识殷敦平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在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也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显著,世界海洋权益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发展,世界上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全球性的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和革命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极大地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地位。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妄图阻止革命的发展、收复失去的阵地、开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探索。他基于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现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等问题进行了艰苦探索,并提出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思想。毛泽东探索的过程是极其艰辛的,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今天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这也是坚持贯彻习近平“两个不能否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包括:1.注意选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切入点:要加强对大众文化的引领工作,要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达方式。2.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化与创新:要注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领域。3.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从创建之初起,就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现自己社会理想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环节。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同时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终极性价值意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关注民生并致力于积极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民生改善的进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概括为“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正确理解和把握“四大特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特色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理论特色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中,立足国情、勇于创新的集中体现;民族特色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中,继承民族文化精华、努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集中体现;时代特色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中,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集中体现。“四大特色”连为一体,互为参照,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互动机制建设中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为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统摄作用,高度重视建立社会思潮的监控机制,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社会思潮的研究机制建设,加强对社会思潮的预测机制建设,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引导与疏导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的文化理论作为其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他与时俱进的风范。邓小平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建设要从人民大众的实际需要出发,要为人民群众服务;加强文化建设,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决抵制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抵制拜金主义等商品经济的负面效应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侵蚀;文化不能脱离政治,要坚持"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对中外文化要批判地继承,综合创新等。  相似文献   

19.
在美育领域,有一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审美主体,因为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对待审美对象,实现主体与客体的互通共融。当代中国的美育建设,要多从西方美的异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事物的培育、展示的对比中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激发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激情和献身精神。在当前,我国的美育建设可以采取主体和对象分层的办法作为创新方式方法的一种思路,要以活动为中心开展社会审美教育,要创新审美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手段,加强审美教育并使之超越对事物的一般性感知,要让人们以欣赏的眼光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美育所展示的美好事物成为激扬民族和时代精神的意向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