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邓小平思想研究邓小平对近代以来传统文化开放观的创造性转换 罗敏别祖云1.5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性伟大发展郭庆仕2.36试论邓小平的外债经济思想郑传锋2.41邓小平关于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理论的基本特征 毕东岭刘永庆3.1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探讨王道成4.12论邓小平“科技先行”思想与军事科技现代化 陈萍4.15纪念建军七 周年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耿向东陈齐平3.5试论世纪之交军队建设的适应与超越昊玉明3.9中国抗日战争两个战场及启示刘大桂3.13精神文明建设军民共建要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 …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小平同志所重视.他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本文就邓小平同志关于道德建设思想的提高出及其基本原则等作些探讨.邓小平关于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方面.这些基本原则构成了邓小平新时期道德建设思想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3.
以“四有”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邓小平强调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特别要教育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精神文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新阶段。邓小平精神文明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的,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精神文明理论全面反映了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汇集了新时期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精神源泉,它是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6.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指出:“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和改革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我们要下功夫学习好,领会好。”遵照江主席这一指示精神,对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价值作一探讨,以求完整准确地领会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科学地指导军队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一是要认真“信”。由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并把它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因此,我们要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  相似文献   

8.
一、用江主席关于军队出神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社会前列的要求统一思想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一贯重视军队的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军队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主席的重要指示为指导.紧紧围绕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总目标,认真落实“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继承和发扬老红军的优良传统,着眼于把我军办成一个大学校,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使广大官兵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保卫者和合格建设者,使我军始终保持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以崭新的面貌进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提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文化建设,包括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就是要通过发展教育,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两手抓”的思想。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上 ,把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了。一手抓社会进步 ,一手抓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目标认识的深化和完善 ,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对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党的执政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自觉把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大学存在价值和个性特征的集中体现。本文对比考察了东西方大学文化与精神起源,认为中国大学精神的真正源头在中国丰厚的文化积淀中,扎根于五千年的传统文明,同时吸收了西方文明的精髓。中国的大学只有高扬尊道贵德、育人新民、自由独立、兼容并包、崇尚民主等大学精神,远离媚俗趋利的不良倾向,才能牢固树立起自己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仅仅是指党要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更应理解为对党的自身文化建设即执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加强执政文化建设,才能成为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14.
警营文化工作是部队精神文明和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强大“助推器”。本文分析了当前部队基层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四多四少”现象,并就如何着眼问题、解决矛盾,推进警营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在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领域具有适应各个时代的精神内涵。王阳明通过对"知行合一"的论证,凸显了关于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有价值的认识。这一文化底蕴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以及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在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首先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要反映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也要表现学校自身的精神追求,还要呈现学校自身的文化特点。华山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构思,提出了"胡杨文化"和"胡杨精神"的概念,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目标,据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文化设计和表达,并对"兵团精神"做出了独特诠释,使校园文化建设落到了实处,特色鲜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主要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出发,校园环境将不再是传统观念中所理解的那种简单的空间概念,进行环境建设必须从文化建设的思路去认识和思考,而进行文化建设也必须依靠环境建设的内容来表达和实现,二者不可分割,这反映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校园环境建设中精神环境的概念需要单独提出来,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难点。华山中学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有着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今后还将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入地探寻,努力打造富有生命力和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关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收入者与中产阶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可以通过两者的内涵和外延、外部特征及其形成的社会背景、阶级分析方法和阶层分析方法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加以区别 ;应该把收入水平作为中等收入者的唯一划分标准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关键在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调低高收入者收入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个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后富”理论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是共同富裕的最新表现 ,改善了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9.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的最终体现。在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文化现代化思想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他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为文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他回答了涉及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并且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实践中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公安现役部队文化建设,必须把握文化建设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抵制腐朽文化的影响和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必须抓住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结合部队职能任务,建设学习型警营;必须筑牢文化建设的基础支撑,注重队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