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续上期)“文革”刚开始时,彭老总还带个大口罩上街去看大字报。到后来,他的住所就被外界知道了,红卫兵在开初也很有礼貌,两三个学生,是采访性质的谈话。彭老总谈了和毛主席的关系,谈了百团大战等。不久,运动越搞越厉害。彭老总已经意识到了他处境的危险。有天晚饭后,他把老景喊了过去,坐在门前的石桌旁聊天。他说:“你到我这里工作很长时间,我对你的工作很满意。特别是从庐山会议后到吴家花园,再到西南,你都在跟着我,我表示感谢。你在我这里工作,影响了你的进步,级别和经济上都有损失。你有3个孩子,爱人的身体又不好,生…  相似文献   

2.
《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是军事科学院原院长郑文翰同志1955年至1959年在彭德怀元帅身边工作时的日记,由当时同在彭老总身边工作的王焰、王亚志、王承光同志补注。该书即将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史料,讲述了彭老总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本刊在此仅是撷取其中“炮击金门”、“庐山会议”有关内容的几则日记和补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新疆和平解放后,十几万人民军队军粮何来?驻居何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人民解放军进疆以后,为了解决部队的吃粮问题,经常要向私商去购买,而一些奸商有粮不卖,哄抬粮价,而且要现大洋。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每月要用飞机到北京专运一趟银元来购买粮食。周恩来总理曾对甘祖昌说:"人民解放军要驻守边疆,保卫边疆,长期靠别人吃饭,自己不生产粮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军粮保障,是一个急待解决的新课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一场重大变革,军粮供应体制必须适应这一变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军粮供应应全部进入市场(高原、远离居民的边防哨所除外),粮食差价补贴交给部队,依托市场搞保障,打破单一依靠粮食部门供应的封闭保障体系。一、保障模式经费保障。经费保障是军粮保障的经济基础。这里所说的经费是指军粮差价补贴。在军粮进入市场的同时,国家将给部队必要的粮食差价补贴。如何保障这部分经费,是军粮  相似文献   

5.
有些人凡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最终往往“过不去”,这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有这样一位乡基层专武干部,他平时工作就爱讲“过得去”、“差不多”就行了。在一次民兵整组时,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人员调整、登记、造册、上报工作,受到上级机关的表扬。然  相似文献   

6.
“军无粮则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物质,是战斗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吃皇粮更要珍惜军粮。 1.抓教育——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部队粮食定量标准随着国家粮食形势的好转也相应提高。这时,有的同志认为当兵吃皇粮,不愁没饭吃。对此,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大家算细帐来提高滴水汇成河、粒米堆成山的认识,增强从我做起,从点滴入手的珍惜军粮的观念。 2.抓供应——军民共建,同当“粮草官”。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石首市人武部在依据《纲要》抓好机关正规化建设中,紧密结合人武部实际,搞好岗位责任制,做到千斤担,众人挑,人人都有硬指标,进一步强化了机关人员的职责意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1、拟订责任制“细则”,变“软任务”为硬指标。针对机关工作头绪多、任务伸缩性大的特点,他们把责任制细则分成多种类型。一种是按职定责。机关各类人员都按本职工作的要求,制定出细则。第二种是按事定责,分别拟订了《人武部  相似文献   

8.
老兵牛畅     
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大街,一座古朴的院落里,住着一位年逾九旬的神奇老兵,他的胃是异位的,肾是单个的,两个异常器官集于一身。他十二岁从军,彭老总曾为他击掌叫好。为救他这个“小放牛”。两位战士献出了生命。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笔者去某单位机关办事,一进机关大门就看见了正对面的一个办公楼层导示图。在按照导示图找到了所要去办事的部门后,笔者又在科室的门上看到了一个人员信息指示牌,上面显示着笔者要找的人正好出差了。正发愁时,笔者看见指示牌最后一栏标注了代办人员的名字和所在办  相似文献   

10.
兵者,国之大计也。搞好军队粮油的供应是贯彻“双拥”工作精神,融洽军民鱼水之情的大事,各级粮食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粮食流通体制发生一些变化,现行的军粮供应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粮食流通领域改革的需要,本文试对此作一些探讨。军粮供应管理体制,是各级粮食部门在计划、组织、管理军队粮油供应等环节上各种管理制度的总称,它是国家粮食供应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军粮供应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形式、管理职权和管理制度三个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粮食行业也同其它各行各业一样,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挑战。粮食价格的全面放开,无疑给我国粮食的产、供、销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使军粮供应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军粮供应体制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建国以来,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一直由国家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亏盈都由国家包起来,粮食经营部门效益与个人利益没有直  相似文献   

12.
军粮是供应军队的粮食、食油、黄豆和马料的统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粮的供应在部队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搞好军粮供应,不仅关系到部队官兵体质,军队稳定和国防建设,而且对军政、军民团结和社会安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以来,国家和地方粮食部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地方.军队和各方面的积极努力,较好地保障了部队生活需  相似文献   

13.
1月30日,记者在莲花县人武部采访时,机关除了值班员和值班首长外,没有见到其他干部。人都到哪儿去了呢?值班员告诉我们,藏公驰政委带着机关干部下乡抓民兵政治教育去了。 根据他的指点,我们来到高洲乡下璜村民兵营。在村头,老远就看到“返乡民兵政治教育”的横幅和两百来人的队伍整齐地坐  相似文献   

14.
老马     
老马离队那天,师政治部机关大院的所有人员都去送行。老马一身旧军装,拎口木箱子上车。他是个乐天派,今天却像个孩子,泪湿衣襟。 老马叫马明才,刚四十出头,是个老机关,任宣传科干事一晃10多年,送走一茬茬的主任、科长。在机关他资历最老,于是,大伙敬称他“老马”。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勇于实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部队生活基本稳定。一是改革现行军粮供应体制,变“分灶吃饭”为“吃皇粮”。改变“分灶吃饭”,就是要改变将军粮供应亏损补贴包干指数、军粮售价和购价的补贴指标,由包干到各省、区为都收归中央负责,真正体现国家兵国家养。因此,当前军粮供应体制改革,要与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同步,要紧紧抓住机遇,这是其一。其二要进行大胆的试验。变过去的定点供应为市场  相似文献   

16.
摘要通常后勤保障社会化都是市场化的保障,但军粮保障却是一个例外,虽然军粮保障实现了社会化保障,却不是市场化的保障。纵观国家粮食购销体制演变,国家粮食购销体制一直是计划体制的.军粮之所以仍实行计划保障,正是军事经济体制适应国民经济体制规律的体现。这就给我们如下启示:第一,社会化也有不同形态,有“市场化”的社会化;第二,社会化与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有密切联系;第三,实现社会化应注意手段的市场化,防止运用计划或行政干预的方式实现后勤保障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驻粤某部队积极贯彻军委、总部的决策部署,发扬优良传统,创新思路方法,大力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把节约粮食作为突破口,统筹抓好节粮各个环节的有效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是:加强教育引导,打牢官兵勤俭节约的思想根基;严格检查督导,确保粮食节约工作的有效落实;积极创新方法,注重提高节约粮食的保障能效;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粮食节约活动深入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把中国粮食经营者推向了市场。由于军粮供应体制没有及时转轨,因此形成了新旧体制的磨擦,军粮供应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作者认为,必须彻底改革现行军粮供应体制,全面走向市场。海南省从1993年6月1日起实行军粮供应市场运行,把军粮差价由拨给粮食部门改为直接拔给部队,部队购粮价格随行就市。这一改革经过近3年运行,证明是可行的,改革是成功的,开创了中国军粮改革之先河,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如果要推广该办法,有些问题必须引起决策者们的重视,特别是军粮差价款必须给够。  相似文献   

19.
南京军区驻闽某部,三年来标准内节粮53万公斤,达到了总部关于全军伙食单位基本实现标准内节粮的要求。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实行“四定”供粮。连队累计节余的粮食除留10日量机动周转外,由军需部门集中管理。该部对所属部队变季度拨粮为按月拨粮,军需部门根据连队执行不同任务、不同季节和实力标准,按日人均节粮50克拨粮,粮秣消耗大的连队,酌情增拨。对生产补助(价拨)粮实行跟踪管理,做到当月补助,当月减拨正常粮秣和减核粮证购买数。做到了定点、定量、定时、定指标供粮。  相似文献   

20.
在河南省南乐县谷金楼乡,人们广泛传颂着一个人的名字,他热爱本职,敬业奉献,把岗位作为为群众服务的舞台,关心群众,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受群众爱戴。有人为他立功德碑,有人给他送锦旗,有人到处宣扬他的事迹。他,就是谷金楼乡武装部部长彭雪岭。 1999年元月,一直在县直单位工作的彭雪岭到谷金楼乡任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初上任的彭雪岭,怀揣着回报人民的强烈愿望,把一门心思用在了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上。当他得知宋村是全乡一直比较落后的村时,主动向党委请示要求承包宋村。经调查发现,宋村的道路狭窄弯曲,坑洼遍地,平时村里的马车都很难通行,严重阻碍了本村的经济发展。修路一直是该村群众多年的梦想。彭雪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