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奕 《外国军事学术》2010,(3):16-24,27
美国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反映了美国对当前紧迫需求和未来威胁之间的新平衡,美国准备应对包括非国家组织在内的广泛安全挑战,并以此为目标加强自身的多样化军事能力建设。因篇幅所限,现仅选登报告的引言、内容概要和结论部分,而作为结论部分点睛之笔的参联会主席对该报告的评估单独列出。  相似文献   

2.
根据《美国法典》第10编第118条,美国参联会主席迈克尔‘马伦海军上将将其对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评估作为该报告的结论。为便于查阅,特将该部分与主报告内容分列。这份最后的评估报告认为,《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积极支持了国防部重新平衡部队和改革程序的工作,解决了燃眉之需,聚焦于推进中东和南亚地区的稳定,捍卫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关键利益,继续改善了部队的健康问题,并平衡了全球战略风险。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美国国防部公布了由国防部长罗伯特·M·盖茨签发的新版《美国国防战略》文件.这是时隔三年以后美国国防部第二次发布《国防战略》报告。报告正文共23页.包括前言.简介、美国的战略环境、战略框架、国防部需要的能力和手段、管理风险以及结论等7个部分.主要阐述了美国的战略环境.战略目标以及如何实现战略目标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4月底,美国国务院发布了《2013年度国别反恐报告》,这一报告从2004年开始每年发布。报告的形式和风格都接近《国别人权报告》,对全世界各国指指点点。这次的报告将世界分为非洲、东亚和太平洋、欧洲、中东和北非、中亚和南亚、西半球六个部分,基本与美军六大战区司令部相对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5月1日就该报告中涉华内容不实之词表示不满,同时指出,美国在反恐问题上对别国说三道四、搞“双重标准”,无助于国际反恐合作。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兰德公司发布了一份题为《中国的"反进入"战略及其对美国的影响》的报告,主要讨论了:未来一旦中国与美国发生冲突,中国可能采取的"反进入"行动,同时也研究了中国的这些行动会如何影响美国的军事作战,以及美国为降低这些行动的影响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该研究报告是兰德公司"空军计划"中"战略与学说项目"的一部分,"空军计划"旨在评估中国军事实力增长的性质及影响。本刊特对该报告的主要部分做一摘译,原汁原味地供读者欣赏,看看美国是如何为了自身军事的发展、驻军他国、称霸世界,而拿对别人的设想来做铺路石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发表的关于“军事战略”的一份报告,而不是美国军事战略的全貌。要想了解美国军事战略的全貌,我们必须综合解读美国奥巴马上台后发表的—系列有关国家安全、国家军事等各种报告,最后才能揭示出美国军事战略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2010年2月,美国五角大楼公布了引人瞩目的《四年一度防务评审报告》,其正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国防战略、军力调整、军人福利、军事外交、国防采购和危机管理。《报告》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是用“混合战争”代替“两场战争”的作战思想,混合战争最早由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研究员富兰克。霍夫曼中校在《21世纪的冲突:混合战争悄然兴起》报告中提出,其核心思想是美国未来面临的威胁包括多种因素,军队未来的作战任务和行动具有多样化特点,未来战争形态将是战争主体多元化、常规战争与非常规战争界限日益模糊的“混合型战争”。  相似文献   

8.
王连成  刘华秋 《国防》2005,(6):63-65
2005年3月18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国防战略》报告。该报告由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作序,共分三个部分:“21世纪美国的安全”、“21世纪的国防战略”和“所需能力及特征”。《国防战略》通过分析当前美国面临的国家安全环境,提出21世纪美国国防战略的四个目标(保障美国免遭直接攻击、确保战略进入和保证在全球的行动自由、加强联盟与伙伴关系、营造有利的安全环境)和实现战略目标的四个手段(使盟国和友邦放心、劝阻潜在的敌人、慑止侵略并对抗胁迫、击败对手)。《国防战略》是对布什政府第一任期国防政策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未来国防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9.
今年9月20日,美国公布了现政府向国会提交的、由布什撰写导言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布什政府上台后首次提出的、也是21世纪美国的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是在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的背景下出台的,具有一些新特点,反映了布什政府对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些新观念,将对美国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报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31日至12月1日,国际知名水喷淋研究专家、美国维特利公司教授、美籍华人孔祥征博士应邀来武警学院讲学。学院全体专职科研人员、消防两系部分教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报告。期间,高太存副院长、科研部董希琳部长亲切会见了孔教授。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9.11”事件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报告。这些报告反映出,美国提升了情报工作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地位;美国情报界针对面临的新挑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谋求“情报优势”。“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冲击,使美国决策层对国家安全环境和安全战略重新进行了审视和评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主要有:2001年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2002年先后公布的2003财年《国防报告》以及《国家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防部于2022年11月29日发布《2022年度中国军事和安全发展报告》(通常称为《中国军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此次报告用6个章节和3个专题涵盖中国军队2021年度全部及2022年部分重点事件,阐释中国军事战略和政策,陈述中国当前活动和作战能力,并评价中国军队未来的军事现代化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历来是美国国内政治博弈和舆论斗争的缩影,在拜登政府刚在10月同时发布《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政策》《核态势评估报告》3份战略级报告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3.
事件     
《环球军事》2010,(9):4-4
美国公布《核态势报告》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4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核态势报告》,宣布美国将削减核武器、停止发展新核武、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但并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报告显示,美国承诺只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考虑使用核武器保护本国及盟友安全。核武器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唯一作用”将是威慑别国不对美国及其盟友实施核打击。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月5日,美国国防部发表了《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的防务重点计划报告》,在"重返亚太"战略的战略背景下,重点针对美国未来的军事力量结构、全球部署态势、军事战略目标等进行了重新规划。新军事战略调整对整个国际格局和地区性大国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军事上的相互依赖程度体现在美日同盟之间尤为突出。本文仅从军事战略角度,运用《权力与相互依赖》中部分理论对其调整下的美日军事同盟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美国政府2002年12月11日公布新的《抗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报告的非机密版。这份报告强调,如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以下简称 WMD)被用于攻击美国本土、美国海外驻军或美国的盟国与友邦,美国将采取“一切可供选择的手段”,以压倒性的力量予以反击。新战略的主要内容新战略报告主要论及美国抗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战略的三大支柱,以  相似文献   

16.
警惕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3月下旬同布什总统会晤时提出了美国防务战略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认为,随着中国日益强大,太平洋地区最有可能成为美国的主要军事行动区,美国战略重点将从欧洲转向亚洲。报告“基本放弃”了“美军必须准备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大规模战区战争”的军事理论。下面刊登的两篇文章分别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防务动态     
美媒预测新版美国核姿态报告美国《华盛顿观察》1月7日报道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高级官员正在质问,为何冷战已经结束20年,美国的核战略还建立在消灭冷战对手的前提下。对于美国核武库大小、结构和任务的评估正在进行中,预计2010年6月前,一份新的美国核姿态报告将由五角大楼公  相似文献   

18.
樊琳  沈卫  王磊 《国防》2014,(2):73-75
去年9月27日,美国知名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题为《改变游戏规则:颠覆性技术与美国国防战略》的报告,阐述了"下一代技术"项目确定的一些颠覆性技术,重点探讨了这些技术对美国未来作战的影响,呼吁美国国防决策层采取措施,确保美国的技术优势。现将报告主要观点摘编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美国2015年版《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报告明确了对美国海上军种未来发展的规划。报告分析了当前全球安全环境,阐述了美国海上军种兵力部署趋势,重新规划了海上军种任务和功能,提出了打造海上军种部队的具体措施。该报告必将对美国海上军种建设和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押韵,出韵     
在本期的特别关注中,我们关注的是这样一份报告,它的名字是《与中国的冲突:前景,后果和威慑战略》,报告的发布者是美国兰德公司。报告的名字似乎很复杂,但其实它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未来30年中美之间可能在什么地方开战,以及美国如何应对。鉴于兰德公司的背景,我们可以把这份报告看作是美国主流观点的一种表露。在报告的开头作者明了地阐述了目前美国对中国这个对手的认识。有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