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时实 《国防》2010,(9):70-72
2010年5月27日,奥巴马政府公布《国家安全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全面阐述美国的安全环境、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举措。与布什政府2002年和2006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相比,新《战略》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反映了奥巴马政府对布什政府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一系列政策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奥巴马政府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对美国当前所处的战略环境、所面临的威胁、所期望实现的战略目标及具体战略手段做了清晰的阐述。作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最高纲领性文件,该报告将对美国的国防、外交、安全等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同布什政府时期的两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相比有很多新特点,"先发制人"、"单边主义"的强硬基调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强调接触和合作,看似与布什主义的彻底决裂,然而该战略仍然是以维持美国世界领导地位、追求绝对安全为出发点,难免有一些局限性,特别是存在诸多掣肘因素的情况下,其实现前景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2002年9月20日,白宫公布了布什政府的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三个方面阐述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其中军事安全问题所占比例很大,说明布什政府将重点从军事上确保美国在21世纪的绝对安全。如果说,美国1950年的《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政策文件》(NSC-68)开始了以美苏军事对峙为主要  相似文献   

4.
2010年5月27日,美国奥巴马政府公布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Nationa1 Security Strategy)。报告将军事作为外交努力无效情况下的最后手段,摒弃了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由“单边主义”转向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5.
王连成  刘华秋 《国防》2005,(6):63-65
2005年3月18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国防战略》报告。该报告由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作序,共分三个部分:“21世纪美国的安全”、“21世纪的国防战略”和“所需能力及特征”。《国防战略》通过分析当前美国面临的国家安全环境,提出21世纪美国国防战略的四个目标(保障美国免遭直接攻击、确保战略进入和保证在全球的行动自由、加强联盟与伙伴关系、营造有利的安全环境)和实现战略目标的四个手段(使盟国和友邦放心、劝阻潜在的敌人、慑止侵略并对抗胁迫、击败对手)。《国防战略》是对布什政府第一任期国防政策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未来国防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6.
美国2002财年国防预算是美国新总统布什入主白宫后的第一个国防预算计划,是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和美军建军方向的经济表现。该预算在绝对规模、相对规模和内部结构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文章依据美国国防部《2002财年国防预算》蓝皮书,对2002财年美国国防预算的特点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可供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空间资产规模最大,对空间能力最为依赖,也最重视空间安全问题2010年以来,美国陆续发布新版《国家航天政策》、《国家安全空间战略》和《国防部航天政策》,针对日益"拥挤"、"对抗"和"竞争"的空间环境,依据国家安全战略和发展利益,制定了明确的空间安全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为制天能力的长远发展和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战略依据。  相似文献   

8.
布什政府9月20日新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认为,美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民主国家,美国要把印度看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与印度建立良好的关系是美国利益的需要。其实,美国和印度改善关系,特别是美、印加强军事合作,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戴亮  倪海宁 《环球军事》2008,(16):24-25
2008年7月31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公布了2008年版《国防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同2005年制定的报告相比,今年这份23页的文件在老调重弹的同时,又对一些关键的细节做出重要调整。作为布什政府任期即将结束时推出的一份重要报告,该报告用极其“巧妙”的语言对布什任期内的国防战略进行了“用心良苦”的维护和辩解,但它就像《皇帝的新衣》中的“新衣”一样,无法掩饰布什政府过去在国防战略中所出现的失误,以及民众对布什政府越来越低的支持率。  相似文献   

10.
对安全环境的判断历来是美国政府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依据,从老布什政府极其乐观的“四无环境”理论到克林顿政府比较慎重的“四种危险”理论,均认为有两洋之隔的美国本土是“绝对安全”的。但是,“9.11”事件给予美国历届政府对美国面临威胁的判断一个极大讽刺,使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面临的威胁。2002年6月1日,布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9.11”事件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报告。这些报告反映出,美国提升了情报工作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地位;美国情报界针对面临的新挑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谋求“情报优势”。“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冲击,使美国决策层对国家安全环境和安全战略重新进行了审视和评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主要有:2001年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2002年先后公布的2003财年《国防报告》以及《国家  相似文献   

12.
杨一帆  申展 《军事文摘》2023,(19):25-28
<正>国家情报战略是美国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成分,它在明确美国情报界对于国家安全环境的威胁认知基础上,指导未来四至五年美国情报界的战略行动。继2005年、2009年、2014年、2019年先后发布4版《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以下简称《战略》)之后,美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于2023年8月10日正式发布新版《战略》报告。  相似文献   

13.
事件     
《环球军事》2010,(9):4-4
美国公布《核态势报告》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4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核态势报告》,宣布美国将削减核武器、停止发展新核武、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但并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报告显示,美国承诺只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考虑使用核武器保护本国及盟友安全。核武器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唯一作用”将是威慑别国不对美国及其盟友实施核打击。  相似文献   

14.
正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在军民融合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模式,在军民融合风险防控方面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做法,其中,美国最具有代表性。主要做法发布顶层战略规划,引领国防工业企业发展定期发布顶层战略文件,对国防工业企业发展进行战略引导。美国的战略文件体系最为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顶层文件,与《国家防务战略》《四年防务审议报告》《国家军事战略》共同构成国家层面的战略文件  相似文献   

15.
以2002年8月和9月相继出台的布什总统上台以来首份《国防报告》和《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为标志,美国政府在对“9·11”事件后美国所面临威胁及由此给安全环境带来的“挑战”进行了一系列重新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新国防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是美国“先发制人”新国家安全战略出台后的第一年。这一年来,美国新战略可谓是备受煎熬。2002年9月20日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把“先发制人”战略正式纳入美国21世纪国家安全战略之中,强调美国将在威胁完全形成之前就采取行动,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消除威胁,确保美国绝对安全。这一新安全战略思想的出台是基于适应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威胁,特别是为了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庇护恐怖主义国家和所谓“无赖国家”对美国构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是美国“先发制人”新国家安全战略出台后的第一年。这一年来,美国新战略可谓是倍受煎熬。2002年9月20日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把“先发制人”战略正式纳入美国21世纪国家安全战略之中,强调美国将在威胁完全形成之前就采取行动,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消除威胁,确保美国绝对安全。这一新安全战略思想的出台是基于适应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威胁,特别是为了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庇护恐怖主义国家对美国构成的威胁提出的。可以说,美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其所面临的综合安全环境如此担忧。尽管不排除美国借…  相似文献   

18.
张健 《国防科技》2003,(5):42-43
以2002年8月和9月相继也台的布什总统上台以来首份《旧防报告》和《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为标志,美国政府在对“9&#183;11”事件后美国所面临成胁及由此给安全环境带来的“挑战”进行了一系列重新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新国防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先发制人”从1997年7月首次在日本的《防卫白皮书》里“抛头露面”,到2002年9月20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正式确定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到伊拉克战争的实战运用,再到目前许多国家的“纷纷效仿”和联合国拟为其定规则,一时间,“先发制人”战略名声大噪,世人瞩目。然而,从兑现这一战略的伊拉克战争来看,战争的硝烟和恐怖的阴影至今还飘荡在巴格达的上空,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先发制人”战略真的能保安全吗?“先发制人”战略从何来和许多事物一样,“先发制人”战略的出台,也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根源。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纷纷出笼的“先…  相似文献   

20.
近日奥巴马政府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似乎是对其前任的一次批判,可事实却是,新报告笔墨没有布什政府于2006年发布的报告那么浓重,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当时的路线,甚至可以说是布什报告的一个翻版。如果您之前只了解过官方的言辞及部分主流媒体的报道,那么,接下来的一些论调也许可以让您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