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军转民、民转军两种技术转化模式的分析,指出各自的利弊。进而提出,制定国家军民两用技术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高新技术产品的军民两用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军转民与民转军相互融合的新形式和新走向,也是实现国防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推动寓军于民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决策。寓军于民的本质是要打破军民界限,在国家利益的平台上优化军民资源配置,使武器装备建设依托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基础之上;其主要途径是军转民、民转军和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建立寓军于民体制,对于实现军民资源的互动协调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武器装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推动寓军于民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借鉴这些作法和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寓军于民体制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把寓军于民作为国家战…  相似文献   

3.
<正>建立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包括科技成果及其转化的军转民、民转军双向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并提出从五个方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其中,建设军民融合的国防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建立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包括  相似文献   

4.
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决策。寓军于民的本质是要打破军民界限,在国家利益的平台上优化军民资源配置,使武器装备建设依托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基础之上;其主要途径是军转民、民转军和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建立寓军于民体制,对于实现军民资源的互动协调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武器装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推动寓军于民方面有许多成功和成熟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借鉴这些做法和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寓军于民体制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一、把寓军于民…  相似文献   

5.
军民两用产业与军转民、民转军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不能把军民两用产业等同于军转民加民转军,因为两者具有技术属性和经济属性上的不同。文章分析了它们在技术和经济属性上的异同及其对我国发展军民两用产业的启示,并指出,军民两用技术与军技民用、民技军用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发展层次,要逐步引导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向第四阶段即发展军民两用产业的阶段飞跃。  相似文献   

6.
军转民,民转军,是一种相互的转化,这个转化古来就有。比如说,锄头,平时是一种农具,用于种田,战时则是武器,用来打仗。从理论上讲,军转民,民转军不存在障碍。首先,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文件,中央领导多次讲到军民融合的问题;另外,军队装备部门对军民结合非常重视,去年的12月,胡锦涛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讲,要把国防建设深深地融入到国民经济建设中。作为国防建设不可缺少的国防科技工业更要深深地融入。就目前而言,在军民转化上还是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体制障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还没有到位,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是我国初步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体制后,中央对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军民互动合作是从机制上实现寓军于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实施“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方针时期。由于可以依托70年代以来形成的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大幅度压缩国防开支,这一阶段的军民结合主要表现为军转民。军转民方针强调的是“以民养军”,即通过军工企业转产…  相似文献   

8.
论树立大国防科技工业的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国防科技工业的观念在我国长期军转民、民转军和开发军民两用技术的实践中形成了深厚的基础,是这个过程的客观反映和升华。用大国防科技工业的观念审视我国的军工行业,有利于发现各方面的“瓶颈”,确定总体思路、政策手段和实施方案,加快建立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积极引导民品企业参与军品市场竞争促进装备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军工企业利用其技术、人才、管理、资金和政策等各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军转民科研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我国军工企业进行“军转民”的过程中,世界军事科技的发展又为我国军工业提出了一个新的紧迫课题“民转军”,或者说是“引民入军”、“军民两用”、“寓军于民”。一、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20世纪,军事技术的发明突飞猛进,有几十项重大发明,包括喷气式发动机、雷达、核能、卫星以及塑料技术等,在保证满足军事目的的同时,全都转化为民用,其产品在民用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对国民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0.
回顾25年来在邓小平“军民结合”思想指导下,我国在军事工业、国防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总结了在整个经济、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军事工业和国防科技为国民经济做出的贡献后,石定寰同志谈到了过去我国在军转民进程中,军口、民口的体制分割问题,谈到了对新体制建立的设想,谈到了军民两用人才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积极调整本国的科技政策和国防战略,大力推进军转民、民转军和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我国要保持强大的国防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统筹运用军用和民用的科技资源优势,加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武器装备搞上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军转民》2012,(11):81
《中国军转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管、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的国家一级期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权威性杂志。《中国军转民》杂志以推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为己任,秉承"权威性、政策性、导向性、实用性"的办刊宗旨,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密切关注国家及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政策、动态,透析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方向,交流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信息,架设军工经济与地区经济的互动桥梁,为"军转民"和"民参军"服务,构筑和打造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3.
一、深化理解了军民融合战略发展的基本认识 (一)着眼历史延展性,探寻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发展脉络 任何战略思想和理论体系都会经历一个萌芽、形成、完善的发展过程.与会代表认为,毛泽东提出"军民兼顾",邓小平提出"军民结合",江泽民提出"寓军于民",胡主席提出"军民融合",都是站在战略制高点上提出的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胡主席军民融合战略思想与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军民兼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是一脉相承、逐步深化的.但就"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与"军民融合"的关系而言,"军民结合"的立足点仅限于国防工业领域;"寓军于民"是对"军民结合"的进一步发展,它将视角跳出国防工业领域并提升到了整个国民经济层面,从国防工业领域外来谈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壮大,但是其局限性在于没有过多涉及民用工业对国防工业的促进问题;"军民融合"是从整个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关系角度出发,就军民双向互动和军民高度一体化进行研究,实现"军民一盘棋",从而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军民两用技术,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既适用于军事目的,又适用于经济发展的一部分高新技术。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是军民结合和“军转民”、“民促军”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开展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战略问题的研究并加快实施,对于深入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理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建立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适应的国防高新技术科研生产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推进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是增强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发…  相似文献   

15.
<正>在军民融合事业全面深化发展的今天,《中国军转民》杂志迎来了它的十五周年生日。在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军队总部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读者作者和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下,《中国军转民》茁壮成长,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杂志,为促进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促进军工企业的改革发展,促进军转民、民转军、军民融合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杂志社全体同仁,向多年来对《中国军转民》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朋友  相似文献   

16.
近日,青海省军区会同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火箭军某基地、武警青海省总队、省经信委、省民政厅、省交通厅、省人防办、省通信管理局等22家军地单位、40余名领导专家,在西宁召开《青海省"十三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论证会.会议以习主席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着眼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升驻青部队军事斗争准备质量、结合青海省情实际,重点对"十三五"期间全省军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军转民""民转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文化卫生、人才培养、军队社会化保障、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等9个领域的建设内容进行了集中会审.  相似文献   

17.
引言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是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体制,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一种投入、两种产出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促进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2007年新修订并颁布的《中华人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把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看作一个过程,那么其起点最晚可以从邓小平1978年提出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算起。37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重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军转民"和"民参军",从实践来看,均较侧重于产品,即军工企事业单位通过发展民品来改善经济效益,民口企事业单位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配套产品。这种情况利弊兼具,但随着军民融合的发展,其有利的一面"红  相似文献   

19.
<正>为贯彻落实制造强国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军民两用高新技术成果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了2017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简称"军转民"目录)和《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简称"民参军"目录)。详见网站。2017年度"军转民"目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应急救援与公共安全等6个领域,收录150个项目;  相似文献   

20.
做好未来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民转军动员工作,必须加强动员机构与动员法规建设,搞好民转军潜力的调查、设施兼容建设、经费保障以及转换的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