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徐平  张冬 《军事史林》2013,(8):41-45
近代日本陆军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处于幕府时代后期的日本在亚洲最早引进西方军制。“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仿照西方列强,组建了三个洋式兵队,包括步、骑、炮兵共计13625人。1870年12月,明治政府下令统一军制,规定陆军学法国,海军学英国。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军队逐渐成为当时亚洲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军队,日本也一跃成为当时列强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  相似文献   

2.
继抛出可耻的“二十一条”之后,日本侵略者以攫取路权为手段将侵略魔爪伸向全东北……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政府认为这是一个独占中国的良机,企图乘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时,建立远东霸权统治。日本夕务省政务局长小池张造在外相  相似文献   

3.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形成了向中国、朝鲜等国扩张的亚洲主义。亚洲主义打着东亚文化相近、人种相同的幌子,主张亚洲各国在日本的领导下,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随着近代日本国力的增强,亚洲主义所讲的“亚洲”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是日本对中国及其他邻国甚至西太平洋地区侵略扩张的理论根据。这一主义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曾经对中国抗战产生过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想 《军事史林》2004,(12):31-33
19世纪中叶,日本和中国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处于要为国家的命运前途而探索的境地,进一步沉沦下去则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奋发图强则能够赶上历史的潮流,实现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和日本又几乎同时开始了向近代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五十年前一声庄严的宣告响彻环宇,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共和国的上空。五星红旗,在您的身躯上镌刻着军人血染的风采。难忘啊,1848年,西方列强用枪炮轰开了国门,铁蹄践踏神州。圆明园的残柱,是列强掠夺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先驱。在西方列强的挑战下,面临着“新”与“旧”、“中”与“西”的冲突,孙中山选择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道路。他在方兵法,学习近现代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和苏联的建军经验,在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中,系统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现代军事思想,其中许多精辟论述,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一、冲破“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揭开了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的新篇章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自认为是天朝大国的腐朽清王朝,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败。中国屡…  相似文献   

7.
舰船简讯     
日本“大隅”号坦克登陆舰下水 1995年11月18日,在三井造船公司的玉野造船厂下水了一艘按照平成5年造舰计划建造的“大隅”号坦克登陆舰。日本在支持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幌子下,把它称为运输舰。按照日本的惯例,该舰是一艘坦克登陆舰;然而按照今天西方的标准,它实属轻型航空母舰类的两  相似文献   

8.
流传西方的"黄祸论",对近代日本的人种意识及对外方针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日俄战争前后,"黄祸论"的指涉对象并非清末中国而是日本。日本一方面对"黄祸论"采取否定和协调的态度,极力避免与西方"白种"列强发生集体敌对,另一方面又不断以"同种"口号为幌子,意图谋求在中国及亚洲的利益最大化。在近代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日本人种意识的机会主义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9.
自从1840年中国古老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撞开后,近代中国每况愈下,赔款、割地、强迫开放,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如同铁链似的锁住了被喻为东方雄狮的古老中华。造成这一切灾难性的后果,仅外因而言,就是西方列强推行的“炮舰政策”。当年英国东方远征军第一眼看中的是香港。这块被喻为东方明珠的宝地──香港,在她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沦桑田变中,勾划了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故事。一个世纪前,她在“炮舰政策”下被强行租让,一个世纪后,她在写歌燕舞声中平稳回归中国,是什么因素促使历史发生了这“沦海桑田”的变化?又是什么因…  相似文献   

10.
1984年可以说是“爱国者”导弹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已开始将其交付给美国陆军使用,预计年前可在欧洲部署第一批美国导弹连,与德国和荷兰的协议已取得结果,与比利时和日本的最后阶段的谈判也已达成协议。MIM-104“爱国者”是一种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西方的主要防空武器系统,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1.
日本著名作者川端康成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其主要表现是:师法日本古典美;用西方现代派手法表现“虚幻美”与“悲哀美”;使文学作品沉浸着“悲哀美”与“病态美”。  相似文献   

12.
为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将组办“辛亥源流百年同归”大型世界巡展系列活动。 回首100年前,中国还是一个男人留辫子、女人裹小脚的封建制农业国。那时,古老的中国已经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轰开国门,备受欺压凌辱。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人民愤怒,使中国人民觉醒。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不甘沦落的中国人民一次次变革图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艰难探索着中国救亡振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思想是在 1 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对世界军事经济领域影响不断增强 ,以及面对西方列强入侵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不断奋起觉醒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在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中 ,“立足于外购 ,还是自立于制造“的争论是一逻辑起点 ;“如何制造兵器”的讨论是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思想的主线 ;对“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的转化”的思考则物成了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就如翻开一页页不平等的条约,几乎所有的西方列强都曾侵略过中国。其中,英国是西方列强侵华的急先锋。邓小平曾说:"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受列强侵略奴役,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欺负中国的列强,总共大概是十几个,第一名是英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英国不但凭借坚船利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外国资本主义(以下简称为“外资”)经济入侵(以下简称“外资入侵”)与洋务运动的关系,史学界鲜有直接把二者作为因果关系的观点。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思想上有顾虑,在已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的今天,恐涉嫌褒奖西方列强入侵的罪名;二是感情上过不去,“外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对这只西  相似文献   

16.
德国与晚清军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国主义的炮舰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也震醒了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吁和主张逐步得到清政府的认同,使其开始了痛苦的变革过程。为摆脱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抵御列强侵略,清政府的“师夷”带有十分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即首先从军事上开始“师夷”。当时清政府一无近代军事工业,二无近代军事人才,三无近代军事制度和军事学术知识,要变革就得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西方列强为了推销其军火产品。扩大对中国的军事影响,也积极地向清政府输出武器装备、军事人才、军事学术和制度。德国  相似文献   

17.
刘庆 《环球军事》2013,(12):22-24
2013年5月底,众多国际媒体都在报道一个消息:日本政府即将正式设立日本版的“国家安全委员会”(NSC,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有观点说这是日本“照抄”美国的结果,还有分析意见认为这是二战中“五相会议”的战后“翻版”。其实,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本意来说,“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个机构与其说是“美国造”或“二战造”,还不如直接说是“安倍造”,因为它毕竟更多展现了安倍晋三本人的信念和追求——尽管这种信念和追求未必是世人之福。  相似文献   

18.
陆锋  刘奎 《国防》2005,(11):80-80
有位日本管理学家说过:“任何企业、研究所,都应该挂上十年后的日历。”意思是说,企业、研究所至少要向前看十年。这句话的含义是:要想把握未来,必须面向未来、预见未来,具有强烈的未来意识。日本很多技术和产品每每能在国际商战中保持优势,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能够比别人更早地预测未来。这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未来意识,对于当代军人极其重要。忽视未来,必定丧失未来,丧失未来就会丧失胜利的希望。我国清末的统治者在与西方诸列强较量时,极其缺乏未来意识,抱残守缺,钟情于一成不变的人海战术,根本没有考虑如何面对可能发生的新型战争,结果不堪…  相似文献   

19.
这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军备竞赛,突然进入一个高潮,因为苏联空军王牌战机——“米格”25落入了西方国家的手中。1976年9月6日,日本时间下午1时11分。日本防卫机构的雷达系统,发现在涵馆西北约300公里的日本海上空,有一架来历不明的、不明国籍的飞机。5分钟后,位于北海道的千岁空军基地,派出两架F-4EJ“幽灵”战斗机,进行空中拦截。  相似文献   

20.
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战略决策陈相灵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中英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列强认清了清王朝虚弱的本质。他们瓜分、掠夺中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的数量创造了世界之最。当我国政府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