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为全面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船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对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引导,近日,国防科工委先后发布了《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这三个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分别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在科技发展、配套业发展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跨越,增强船舶科技整体实力;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推动造船与配套协调发展;努力解决阻碍我国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薄弱环节,尽快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在杂志第9期和第10期上分别刊发对这三个专项规划的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船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对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引导,不久前,国防科工委先后印发了《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这三个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分别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在科技发展、配套业发展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跨越,增强船舶科技整体实力;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推动造船与配套协调发展;努力解决阻碍我国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薄弱环节,尽快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已在上期杂志刊发了对《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解读,这期再刊发对另外两个专项规划的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船舶工业紧紧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并且实现了大有作为,使造船年产量由当时的34万吨提高到现在的460万吨;造船产量由占世界的0.6%提高到10%左右;造船地位由世界第17位上升到1994年的世界第三位并连续保持至今。中国人制造的船舶进入了包括世界九个航运大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造出一批国际品牌,走出了一条我国民族工业自强振兴的发展之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针对我国船舶工业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工业》2003,(2):16-16
在2005年、2010年分别进入世界造船集团“五强”、“三强”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加快发展,争取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努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从而推动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大国。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思路 首先,要重点建设好五大造船基地,做大做强造船主业。抓住船厂搬迁机遇,科学规划,集中力量建设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坚决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关于“船舶工业要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指示,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利用世界先进的科技资源,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引进──出口──创新──再出口”的科技兴船之路。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开发了数百型船进入国际市场,使中国的船舶进入了美国、英国、德国、挪威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船份额从1982年占世界的0.8%上升到1995年的5%,造船地位从世界排序的第17位上升到第3位,造船产量从34万吨上升到190万吨。…  相似文献   

6.
一、广船国际造船物量整体情况分析 广船国际以造船业务为核心业务,专注于灵便型船舶产品的开发和建造,抓住国际造船市场持续兴旺及国家对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一契机,创立自主品牌,发展造船业务,近三年来公司造船开工、下水、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前夕,国防科工委组织了包括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在内的近十家媒体,实地采访了沪东中华、外高桥、江南、中远川崎、大连造船重工、大连新船重工六家重点造船企业。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是我国船舶工业振兴的一个缩影。本刊记者将这些企业改革发展、自主创新的经验报道出来,供广大军工企事业单位参考借鉴。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各国之冠。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中国船舶工业正积极探索,开拓拼搏,自主创新,向世界先进造船行列挺进。——编者  相似文献   

8.
2007年。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猛,全年新承接船舶订单首次跃居全球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42%和33%。两个船舶集团全年实现利润达到191亿元。在军工集团公司中位居第一和第三,占军工集团公司利润总和的44%。 船舶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中,船舶出口金额120亿美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60点以上的目标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造船产量由1999年的300万吨提高到2003年的600多万吨,占国际市场份额由5%提高到10%以上。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为例,到2003年底,中船重工的总资产、净资产、经济总量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军转民》2013,(8):4-5
为促进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日前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实施方案》指出,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造船大国之一。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船舶工业产能过剩矛盾加剧,  相似文献   

11.
我国5家军工集团入选2011年度"世界500强"。这个盛夏传来的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着实让我们为之欢欣鼓舞。我国军工集团这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虽说5家只占"世界500强"的1%,但为这1%的份额,我们为之付出了100%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2007年新承接船舶订单首次跃居全球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42%和33%。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正在向世界造船强国阔步迈进。  相似文献   

13.
一艘艘新型船的下水.一张张新订单的签约,我国造船企业的造船能力越来越强.造船的吨位越来越大。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都在努力争创世界一流造船集团.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猛.近十年来稳居世界第三位.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船舶行业的上升趋势.鼓舞着我国的造船人。  相似文献   

14.
到今年7月1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从组建到发展走过了五年的历程。五年,历史长河的一瞬间,但这五年注定是中国船舶工业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五年。就在这短短的五年间,从中国到世界,从造船界到航运界崛起一个响亮的品牌——中船重工,中国造船业的这艘巨型航母扬帆起航,驶向世界,并以其自身的快速发展带动中国船舶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刚刚闭幕的全国船舶工业工作会议,是在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推进战略转型、全面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战略任务,吹响了引领船舶行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冲锋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人议论纷纷。或曰会对中国民族工业造成极大威胁,惊呼“狼来了”,或自以为是,不以为然,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参加国际竞争究竟怎么样?中国的企业会不会被冲垮?不用争论,中国有现成的样板。那就是中国的船舶工业。中国船舶工业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参加国际竞争,至今已二十余年。其不但没有被竞争挤垮,而是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年造船产量从1980年的40万吨发展到2000年的300多万吨,手持订单、年造船产量从1982年的世界第十七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已能建造从万吨级到…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中船集团公司将在我国船舶工业比较集中的上海、广州、北京等地举办《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成就展》。展览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中国古代和近代造船史》,《1949年~1978年,艰苦创业,奠定现代船舶工业基础》,《1979年~1998年.改革开放,开创船舶工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999年~2009年,抓住机遇.向世界造船大国强国挺进》,《展望未来,创造中国船舶工业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认真贯彻邓小平提出的“船舶工 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指示,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艰苦创 业、锐意进取,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 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支柱和国际船舶市场中一支令人瞩目 的劲旅。二十多年来,我国船舶已出口到包括美国、英国、德国、 法国、日本在内的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造船产量已 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三,占世界市场的份额约为7%左右。我国船 舶工业迅猛发展的成就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1998年,国务院赋予新组建的国防科工委负责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军转民》2012,(8):6-6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的目标,明确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  相似文献   

20.
转变造船模式推动中国船舶工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认识现代造船模式及"转模"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船舶工业进入国际船舶市场 以来,就发现中国的造船模式还是沿用50年代的船体建造、 船台散装、码头舾装、全船涂装的传统造船方式,生产效 率低。从此开始,中国船舶工业开始学习日本造船企业的 生产设计,到1995年开始大规模地开展转换造船模式(以 下简称"转模"),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促进了中国造船 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