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践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上新理念的实践主题,二者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新空间。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唯物史观表明了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激活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活力、阐释了社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凸显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性位置、以唯物史观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何以可能,是新时代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前的时代背景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的迫切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表明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道路上既要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二者有机联系起来。二者的结合不仅有现实基础作前提,也有理论渊源作依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之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来源。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其现实性和价值性需要用实践来证明,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进导向,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为主要依托,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洪菲 《中国军转民》2023,(22):134-135
在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发展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状,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深化了对两者结合的认识,传统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传承,还得到了发展和创新。这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富有活力,更能与现代社会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一个相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诸多成败得失让人们有了这一普遍真理认识.第二个相结合,人们远没有达到第一个相结合的认识水平.武汉...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理论构成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与人民属性以及其不断发展开放的品质。从实践路径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凝结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并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指导党和人民创造伟大成就,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相贯通相契合的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对弘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基本方法、主要路径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也为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汤丽娟  李晓 《中国军转民》2023,(18):128-130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代发展的伟大结晶,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流传百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既可以丰富思政的教学内容,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出发,对二者结合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使之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9.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百年发展历程。建党百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两个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坚持“两个结合”价值遵循,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     
《兵团建设》2011,(Z1):28-29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三个务必”,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任务,体现着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深刻自觉。全面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需要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三方面综合考量。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从未放弃对初心和使命的践行;从理论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实践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筑牢初心与使命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的“本心”,培养为民服务的“真心”,锻造永毅斗争的“恒心”。  相似文献   

12.
在2014年1-12期的"学海泛舟·经典导读"栏目中,我们选编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12部著作导读,帮助大家学习理解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接受和选择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除了这一思想理论具有革命性真理性科学性,还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之间存在很多相同、相通的价值取向、思想观点等精神文化因素。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主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作为军队政工干部,在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国学经典,传承优秀民族精神文化基因,涵养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操,提升思想理论和工作实践的质量水平。在2015年1-12期,本栏将选编部分国学经典导读帮助大家阅读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两个结合”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亟需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以凸显民族特色。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融合程度低,需要高校协同教师、学生持续改革完善,将中华文化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成为培育文化自信的有力方式。  相似文献   

14.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最高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化进程的历史经验,给我们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发展流传至今,其内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修身思想更是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时至今日,仍然具备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积极挖掘儒家修身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同中国革命、国防军队建设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相结合的实践过程及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重大发展阶段、两次历史性飞跃,由此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实现了与时俱进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脉络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伴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始终的动态历史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诸多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解决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时代课题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吸收融合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结合;坚持弘扬科学真理与修正错误、破除谬误相结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与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相结合;坚持领袖主体、知识分子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主体的理论和实践创造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精神符号。它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承载着中共党员和广大群众对于理想和信仰的坚定追求,展示了高度的集体责任和牺牲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凝练,其核心价值观念如“仁爱和合”和“生生不息”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深入挖掘延安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并探讨这种逻辑联系在当下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现实意义,更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前进的动力。所以,作为如此强大的一种精神力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积极地加强文化建设。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兵团建设》2011,(Z1):26-27
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事业永续发展的源泉。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