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结合”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亟需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以凸显民族特色。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融合程度低,需要高校协同教师、学生持续改革完善,将中华文化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成为培育文化自信的有力方式。  相似文献   

2.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建立在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等问题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前的时代背景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的迫切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表明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道路上既要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二者有机联系起来。二者的结合不仅有现实基础作前提,也有理论渊源作依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之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来源。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其现实性和价值性需要用实践来证明,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进导向,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为主要依托,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践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上新理念的实践主题,二者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新空间。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唯物史观表明了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激活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活力、阐释了社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凸显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性位置、以唯物史观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何以可能,是新时代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5.
在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聚焦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我们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作用间的内在逻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各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将两者内在逻辑中的核心要素有机整合,融入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之中,不断探索具有实践意义的创新路径,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知以及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扬文化光辉、提供文化力量、夯实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自信自立”是党长期斗争炼就的精神特质,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准则。从理论原点上,“自信自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因袭;从实践支点上,坚定不移传承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征程上,必将以自信的姿态、自立的决心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7.
王芳芳 《中国军转民》2023,(21):134-136
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决裂说”到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世界视野和基本原则的确立;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到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西方到东方,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得到确立和充实的。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建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理论构成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与人民属性以及其不断发展开放的品质。从实践路径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凝结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并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指导党和人民创造伟大成就,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百年发展历程。建党百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两个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坚持“两个结合”价值遵循,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一个相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诸多成败得失让人们有了这一普遍真理认识.第二个相结合,人们远没有达到第一个相结合的认识水平.武汉...  相似文献   

11.
洪菲 《中国军转民》2023,(22):134-135
在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发展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状,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深化了对两者结合的认识,传统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传承,还得到了发展和创新。这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富有活力,更能与现代社会相契合。  相似文献   

12.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本文基于“两个结合”视域下,以其更加宽广的历史视野、深邃的理论思考和生动的社会实践,结合多学科视角进行深入阐释与剖析,为西藏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寻求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精神符号。它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承载着中共党员和广大群众对于理想和信仰的坚定追求,展示了高度的集体责任和牺牲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凝练,其核心价值观念如“仁爱和合”和“生生不息”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深入挖掘延安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并探讨这种逻辑联系在当下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现实意义,更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贵和”“仁者爱人”等伦理道德思想,深深根植于我国人民的实际生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和执政能力的更高要求,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以人民群众为本的唯物史观,体现了我党的群众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统一。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是马克思主义,都一方面把人作为一切历史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相贯通相契合的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对弘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基本方法、主要路径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也为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脉络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伴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始终的动态历史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诸多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解决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时代课题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吸收融合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结合;坚持弘扬科学真理与修正错误、破除谬误相结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与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相结合;坚持领袖主体、知识分子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主体的理论和实践创造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现代文化意蕴以及其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成果。通过历史的镜头,我们审视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化过程。同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现代文化中的重要意蕴,包括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守望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今后军工文化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守望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今后军工文化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苏可 《中国军转民》2023,(16):55-56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该理论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有效途径。文章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儒家思想的会通之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角度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之处,从中获得启迪,并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