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0世纪初,民族问题是西欧和俄国阶级斗争的焦点之一,解决民族问题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当务之急。列宁从俄国民族斗争的实际出发,撰写了《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此文是列宁研究俄国民族问题的集大成之作。列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澄清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在民族问题上散布的谬论和制造的混乱,批判了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鼓吹超阶级的民族文化的反动谬论,为解决俄国民族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英国的大学者罗素曾经认为,20世纪将作为列宁和爱因斯坦的世纪载入史册.列宁之所以成为一个世纪人物,在于他不但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者.尤其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俄国的国情相结合,提出了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是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题。列宁作为领导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 ,对这一历史课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在他去世前的几年里 ,列宁从苏维埃俄国的实际出发 ,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 ,深刻总结了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新经济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前人未曾提出过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想 ,在这些思想中处处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这是他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留下的珍贵遗产 ,…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扭转乾坤的重要意义.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上海发起组.从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的过程和特点看,上海发起组得到了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的帮助,上海发起组拟定了党纲和《中国共产党宣言》,建立了党的组织机构,创办了党的机关刊物,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已经初具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因此可以说——上海发起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需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唤醒了中国人民,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先后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根据中国社会历史状况和政治运动发展的需要开始提出、商讨和酝酿建党问题.俄国十月革命后,14个帝国主义国家包  相似文献   

5.
列宁从俄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诠释,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俄国模式。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模式的精神实质,在于它回答了在帝国主义时代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一条"帝国主义时代——俄国农村公社——新经济政策"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继承了列宁晚期思想中的辩证法,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可以这样认为,列宁晚期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辩证思考,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十月革命之前,列宁曾经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对于俄国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他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在这里,列宁明确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各国的实际,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俄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革命胜利论,并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独特的军垦文化,让这座建城不足10年的军垦新城,成为兵团建城戍边的又一文化高地。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坚定不移地守红色之根、铸戍边之魂、秀塔河之舞、探丝路之魅、展生态之秀,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内涵。2012年,研究制定了"文化强师、市"发展战略,依托三五九旅精神和塔里木现代文明着力打造"五大文化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屯垦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尤其是在列宁临终前口授的“政治遗嘱”中 ,文化建设业已成为列宁最后沉思中的一个中心问题。据担任列宁口授速记的秘书沃洛迪切娃回忆 ,列宁在口授之前 ,有一个“自己拟定的文章篇目” ,在初步拟定的四个题目中关于文化建设占了两个 ,其中第一篇《日记摘录》专门谈了文化教育问题。可以这样认为 ,在列宁晚期对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中 ,列宁是沿着“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进行思索的 ,其中文化建设无疑是这一战略构想中的重中之重。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 ,为了把我国这样一个文化落后的…  相似文献   

9.
<正>“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一百几十年间,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它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但是总的来说还需要很好地探索.近几年国际上发生的急剧变化,使这个问题更加引人深思.”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实践的历史,明确提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历史使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0.
读者文摘     
知识窗“民主集中制”并非列宁首创民主集中制在列宁的建党理论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国内学界普遍认为这个概念是列宁的首创。而苏联的史学和理论专著通常把“民主集中制”的首次问世断定在1905年12月的塔墨尔福斯代表会议,但从未断言是列宁首创。管怀伦在《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撰文指出,历史事实是,孟什维克在1905年11月召开的第二次代表会议上首先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同年12月塔墨尔福斯代表会议接受这一原则,1906年3月20日才在《提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策略提纲》一文中首次使用“民主集中制”一词,1906年4月俄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1 936年的陕北,一个对外界来说神秘而又未知的红色国土。埃德加·斯诺和所有人一样,对这片土地和中国共产党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同其他地方共产党人或社会党人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同?他们是读过《资本论》与列宁著作的真正马克思主义者,还是像国民党政府所宣传的"土匪"……这些在当年扑朔迷离的问题,斯诺却找到了答案——一份放在今天依旧令我们激动人心,魅力不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民族自决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进一 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自决权理论,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正确 认识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对我们当前解决民族问题,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倪红燕 《政工学刊》2014,(11):82-83
《国家与革命》是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重要著作,是列宁根据当时无产阶级斗争的迫切需要而写的。这部著作写于1917年8—9月,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1918年正式出版发行。列宁在"初版序言"的开篇就指出,国家问题,现在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政治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讨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归纳提出了列宁对进行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重要意义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军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能单纯追求大规模、大场面、大声势,更重要的是在高举旗帜上体现大内涵、在激浊扬清中展示大气魄、在激发战斗力上发挥大作用,成为广大官兵坚定信念之魂,忠诚使命之基,爱岗敬业之根,立身做人之本,求知成才之源.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8年)期间,列宁于1915年7—8月写了《社会主义与战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战争的态度)》,由日内瓦《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印成单行本发行。这本小册子是列宁“总结社会民主党对战争的策略”①的纲领性文献。列宁在这一光辉的著作中,阐明了科学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理论,尤其是论述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革命策略。并且在大战中,列于领导布尔什维克和无产阶级,坚决实践了这一革命策略,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这表明在大战中,列宁关于战争、和平与革命理…  相似文献   

17.
风云 《环球军事》2014,(14):58-61
1917年,当时俄国还未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借战争消灭革命力量,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临时政府的激进派代表克伦斯基策划了对同盟国发动的“克伦斯基攻势”。但他的如意算盘未能得逞,战场上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反战呼声,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最终将临时政府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相似文献   

18.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所作的《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标志着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全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工作重心转入了经济建设轨道,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新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把握苏联历史转折的舵手是伟大领袖列宁.三年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斗争的胜利,巩固了年轻的苏维埃国家,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使得党和国家得以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努力实现列宁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计划。同时,历史的经验教训,两种对立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讨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归纳提出了列宁对进行社会主义化革命的重要意义有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武装斗争的过程中,既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同时还兼收并蓄了以往的军事家,包括资产阶级军事家,尤其是普鲁士资产阶级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学说。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列宁就研究过克吕泽烈、拿破仑、菲特烈大帝、毛奇、伯恩哈迪等人的军事著作。1915年,列宁在研究哲学和战争问题时,又不仅仔细阅读过《战争论》,而且还专门写了长达五万余字的《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一书摘录和批注》的读书笔记,批判继承了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用辩证方法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