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城市火灾各指标的综合风险值,基于分析的结果,通过K-均值的聚类算法对城市火灾风险进行了分类.以北京市火灾统计结果为例,确定了城市火灾统计指标的综合火灾风险值,对13个主城区进行了不同区域的火灾风险聚类,并对建成区的火灾统计数据按时域进行了聚类,实现了火灾风险的自动分类.不同区域和时域发生火灾的风险大小可为合理布置消防力量、有效安排执勤战备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机电设备油液渗漏是一种典型的多发性故障,利用人工嗅觉技术对渗漏油液挥发气体进行测试从而进行故障诊断是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使用人工嗅觉系统对模拟柴油、齿轮油和机油渗漏产生的挥发气体进行检测,结果为三维数据阵列(样本×时间×传感器)。应用二维主成分分析法和三维平铺主成分分析法、平行因子分析方法对三种油液挥发气体样本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平行因子分析法由于利用了数据集的三维结构信息,所以分类效果更佳;应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实现了机油挥发气体样本的定量确定,说明使用人工嗅觉系统实现设定阈值报警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FTIR测定在用润滑油碱值的快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值是监控润滑油质量变化的常规指标,表示内燃机油的清净性与中和能力,通过测定碱值可为合理换油提供依据.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快速测定在用润滑油碱值,它与标准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化学试剂用量小,精密度高,操作方便等显著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光谱影像数据中存在信息冗余和非线性结构的现象,以及数据分布不均匀时拉普拉斯特征映射近邻点选择不恰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am加权距离的拉普拉斯改进算法,用于高光谱影像数据降维以压缩数据量并提高分类精度。首先对波段分组去除奇异波段,然后用基于Cam加权距离的拉普拉斯特征映射算法对剩余数据降维,最后将结果输入最小距离分类器进行高光谱影像分类。通过Indiana Pines数据集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线性降维主成分分析法和非线性降维拉普拉斯特征映射相比,基于Cam加权距离的拉普拉斯特征映射算法分类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在期望最大化(EM)算法框架下同时实现混合概率主成分分析(PPCA)降维和聚类的高光谱图像非监督分类方法。它根据不同类别应各有自己代表性的特征集,将通常意义下的特征抽取和模式分类合并在一步内完成,尽可能地保留了可分性;同时该方法具有概率模型的优点,更适合高维数据处理。采用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的比较实验表明,该算法较一般不加区分地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PCA降维再分类的方法能得到更好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行列双向压缩的数据处理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入侵检测样本数据压缩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冗余特征进行压缩,然后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冗余样本进行压缩,由此可挖掘入侵检测样本数据中的关键特征和关键样本。通过KDD CUP99数据集测试证明:数据双向压缩可减少入侵检测分类器的计算量,进而可提高其实时检测性能和检测推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挖掘数据的潜在规律,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模糊C均值聚类的模型辨识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类,得到最佳聚类数和聚类中心,然后对不同的类分别辨识.新数据可以根据到不同聚类中心的距离划分为不同的类,再根据该类的辨识模型得到输出结果.依据风洞实验数据,采用粒子群模糊聚类对直接侧向力模型进行了辨识,辨识结果表明,与直接辨识相比,该方法的辨识精度明显提高,其辨识结果可以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管理和监测电力变压器的健康状态,在对变压器正常运行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变压器参数关联度评估方法。首先,为了对变压器运行参数进行参数分类定性,基于系统聚类的方法构建变压器参数样本分类流程算法,并设计了相应的流程图;然后,通过引入聚类以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基于聚类的主成分分析的变压器主要影响参数关联度评估模型;最后通过潼南电力局实际运行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准确分析了变压器运行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为变压器故障预测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常见的各种聚类方法在遭遇稀疏数据信息的状况下是无法使用的.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对分析联系度的聚类方法.它借用集对分析的联系度,对稀疏数据矩阵进行同异反特征分类,给出了符合一定概率分布的同异反特征数,并由此给出了同异反距离的计算方法.求出距离矩阵后根据距离聚类方法给出聚类结果.最后给出了该方法在信息分类中的实际应用,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0.
按GB/T12583—90标准,对三种坦克变速箱润滑油(50号机油,80号坦克齿轮油和18号双曲线齿轮油)进行实验室和实车评定。选择变速箱四档主动齿轮齿厚最大磨损部位磨损速率作为评定润滑油润滑效果优劣的判据:通过三台59式坦克近300摩托小时的实车试验,测定了分别采用三种润滑油的齿厚磨损速率,得出了18号双曲线齿轮油的使用性能最好,80号坦克齿轮油次之,50号润滑油最差的结论,为部队合理使用坦克变速箱润滑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研究高原地区车辆发动机与油料的适应性,针对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选用10W/40高温重负荷润滑油,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能分析、350 h台架可靠性试验及高原实际行车试验。结果表明:该型润滑油具有优良的抗氧抗腐性、清净分散性和抗磨性,可满足高原地区大功率、重负荷柴油发动机的用油要求。  相似文献   

12.
作为混合动力汽车增程系统的一种新型动力源,球形发动机有着功率密度高,结构紧凑等优点。在介绍球形发动机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的基础之上,研究了发动机气缸容积变化规律,分析发动机燃烧过程,建立了发动机热力学理论模型。利用FLUENT开展了仿真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进而对于发动机燃油喷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气缸内部温度与压力曲线与仿真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在燃油喷射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涡团状的燃油喷射轨迹,使得局部富油发生,燃烧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3.
飞机发动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由于其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对其关键系统的故障进行准确诊断始终是困扰业界的技术瓶颈之一。提出了采用EMD小波阈值降噪与主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飞机发动机气路系统故障诊断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某型真实飞机发动机进行测试试验采集的气路多参量数据,首先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对气路系统各参量信号进行EMD分解,然后采用软阈值函数对其进行降噪,并进行信号重构,从而可得到飞机发动机气路工作状态有效数据。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飞机发动机气路系统主元分析故障诊断模型,并结合预处理得到的飞机发动机气路有效数据,运用所设计的主元分析故障诊断模型对飞机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诊断出飞机发动机气路系统实际运行时所出现的故障,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并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综合预测装甲车辆发动机使用寿命,应用相关性分析构建发动机使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进行指标权重计算.提出并应用权重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评价装甲车辆发动机使用状态,定义并计算发动机使用条件修正系数,得到发动机使用影响因素指标权重集,以及不同使用条件下发动机使用寿命预测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光谱分析技术操作简便、快捷, 是发动机磨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行之有效的主要手段。基于发动机磨损特征及其状态识别框架, 建立了其信息融合系统, 并结合实例, 分别应用磨损量信息融合、磨损率信息融合和磨损量与磨损率联合融合 3种方法, 得到发动机磨损工况的信任区间及其磨损状态。实践证明, 光谱信息融合方法可提高发动机磨损状态的识别率, 是发动机磨损状态监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润滑油出现的高温性能差等问题,考察5W/40和15W/40两个黏度等级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在柴油发动机上的实际使用性能。在BF6M1015CP柴油发动机和柴油车辆上分别进行1 000 h发动机台架可靠性试验和高原实际道路行车试验,利用红外光谱等仪器对定期抽取的油样进行理化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两个黏度等级的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各项理化指标变化较小,均能满足高原地区大功率、重负荷柴油发动机的用油要求。使用两个黏度等级润滑油的发动机在功率和扭矩方面大小相当,使用5W/40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的发动机在高转速区(转速高于1 600 r/min)油耗率低,在低转速区(转速低于1 600 r/min)油耗率较高;但在抗氧抗腐性、高温清净性和抗磨性等方面,15W/40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的表现略优一些。  相似文献   

17.
将纳米Cu和纳米金刚石复配成Cu/C复合添加剂,对其在500SN基础油中的减摩抗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了Cu/C复合添加剂的试油能明显改善500SN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当纳米Cu添加量为4%,纳米C添加量为2%时,加入了Cu/C复合添加剂的试油减摩性能最好,同500SN空白试油相比,摩擦因数可降低94.8%;...  相似文献   

18.
油料动员能力评估是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与计算过程。在分析油料动员能力各个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逻辑、切合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确立无量纲和有量纲的量化指标及定性指标,采用直接给出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通过确立隶属函数和单因素评判矩阵,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并对评判结果进行分析,可对油料动员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