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60年前,一批德国抵抗分子实施了一次对纳粹元首希特勒的暗杀行动。此次笨拙的暗杀行动只让希特勒受了点惊吓和皮肉轻伤,而几名参与暗杀行动的抵抗分子除了一名女子外都遭到了纳粹行刑队的处决。如今,60年过去了,当年曾在暗杀希特勒行动中发挥过作用且幸存下来的唯一人员、现年86岁的老妪英加·哈格(Inga Haag)向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戴维·史密斯和沃特·哈里斯披露了当年暗杀元首行动失败的始末。7月11日《星期日泰晤士报》对此作了全方位的报道。希特勒几乎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耄耋老人英加在伦敦中心玛丽勒伯恩的  相似文献   

2.
一名双重间谍曾在二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自告奋勇要实施暗杀行动,将德国纳粹头目希特勒置于死地,但英国军情5处却毅然拒绝了他的这番好意。  相似文献   

3.
美国中央情报局暗杀外国领导人的活动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曾任中情局副局长的比希尔不久前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冷战者的思考》,书中记录了他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商量暗杀他国政治领袖的情景。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那些暗杀行动的曝光,美国政府才发现自己的形象已经和黑手党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4.
1月1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北部,摩托车骑手动作利落地给一辆轿车贴上磁力炸弹,然后扬长而去。随着一声巨响,核科学家穆斯塔法·艾哈迈迪·罗尚被炸上了天。这起爆破手法带有特工行动特征的袭击不是电影007里的片段,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磁力炸弹暗杀事件。几年里,已有多位伊朗核科学家遭暗杀。那么到底谁杀了伊朗核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内部反希特勒人员曾几次刺杀希特勒,都未能成功。1943年3月13日中午,希特勒乘飞机到前线视察。趁希特勒午餐时,反希特勒人员巧妙的将一枚炸弹安放在希特勒的飞机上。这是一枚特制的炸弹,形似方形容器,一条金属线拉着撞针,金属线一断,撞针就会撞响底火引爆炸药。在炸弹的包裹里装有硫酸,只要触动一个小小的按钮,硫酸就会流到金属线上将线腐蚀断。午饭后,希特勒登上飞机时,一名反希特勒人员机警地启动了炸  相似文献   

6.
近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武装派别“卡桑旅”高级指挥官马哈茂德·马巴胡赫蹊跷死亡,哈马斯谴责说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是这起暗杀行动的罪魁祸首,使以色列“摩萨德”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7.
含章 《环球军事》2011,(13):39-41
一边是杀人不眨眼的“暗杀行动队”队长,一边是学识出众、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人们很难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放在一个人身上,但是上天就是这么凑巧,偏偏就制造了这样一个“例外”——他就是拉丹“终结者”,号称“反恐猎手”的美国新任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威廉·麦克莱文。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巧合     
拿破仑于1804年执政,希特勒上台在1933年,二者时差129年。拿破仑于1809年占领维也纳,希特勒攻入维也纳在1938年,时差也为129年。拿破仑于1812年进攻俄罗斯,希特勒是1941年,时差又是129年。拿破仑于1816年被打败,希特勒是1945年,时差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暗杀活动一向绞尽脑汁,尤其是对暗杀外国元首总是不遗余力。仅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就曾遭遏到637次暗杀。但暗杀者次次失败,卡斯特罗毫发无伤,今年已75岁,身体很棒。  相似文献   

10.
王延忠 《环球军事》2010,(20):52-53
一直以来,俄国“妖僧”拉斯普廷被暗杀的历史被笼罩于一种魔幻色彩之中,暗杀参与者尤素波夫亲王在多部著作中的想象与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这一结果。但是英国《每日邮报》今年7月22日的一篇文章则带人们审视了这段历史的另一个版本:拉斯普廷系英国秘密情报局与俄国宫廷势力联手暗杀。这篇文章的出现有助于人们重新了解那位曾经深刻影响俄国国势的“妖僧”被暗杀的历程与背景。  相似文献   

11.
初涉政坛的蒋介石首先经历了两件大事:暗杀陶成章与陈其美被刺。而暗杀陶成章更是首开民国时期用暗杀手段对付政敌的卑劣先例。蒋介石从此之后便经常把暗杀作为对付政敌与政客的有效手段。自他掌握国民党统治政权后,各类政治暗杀事件可谓层出不穷,而且无不与他有着密切的联系,诸如邓演达案、杨杏佛案、史量才案、李公朴与闻一多案等等。然而让蒋介石始料不及的是,  相似文献   

12.
火烧希特勒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有家火柴厂利用人民仇恨希特勒的心理,设计了一种“火烧希特勒”的火柴。该火柴贴面是一幅希特勒的像,擦火柴的磷片涂在人像的臀部。如此一来,每擦一根火柴,都仿佛火烧了希特勒一次。对于热爱和平的人民来说,似乎也解了一次恨。由于构思奇巧,深受大众欢迎,“火烧希特勒”火柴就成为热门货。  相似文献   

13.
自从人类争夺的利益大到足以用生命来换取时,人类便学会了杀人。所以,对生命的粗暴夺取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延续。那么,很自然的,在这笔“买卖”中,人们会讲究“投入产出比”,以取得最划算的回报。于是,暗杀的出现就变得十分自然,因为无论从经济还是法律亦或是舆论的角度讲,暗杀都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与“明杀”相同的回报。所以,自古以来,暗杀层出不穷,暗杀手段也在一代代刺客的努力中多样化与复杂化。  相似文献   

14.
张守雷 《环球军事》2011,(20):47-49
日本侵华战争中,有一支专门在我抗日根据地执行暗杀、爆炸任务的部队,他们就是“日本暗杀挺身队”。挺身队在日语中是敢死队的意思。这支部队经受过特殊的训练,精通射击、爆破、暗杀、突击。与一般日军部队相比,挺身队主要装备自动武器,近距离突击能力强,即使是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在火力上也处于劣势,很难抵御。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美国学者在伦敦档案局查阅资料时发现,英国皇家空军曾计划劫持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越来越多的人反对战争。刺杀战争祸首的计划也一再制订出来。其中,英国情报部门决定首先解决希特勒。据英国皇家空军情报部门掌握的情况,希特勒外出常乘坐“神鹰”4引擎飞机。鉴于此,皇家空军道格拉斯上将和哈里斯少将进行一番秘密策划,决定利用内线,将袭击希特勒座机的着陆点定在英国福克斯附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10日,英国政府公布了41年前审讯希特勒副手汉斯的部分秘密文件,证明汉斯当年并非受希特勒之命,而是自行决定到英国,想与英国达成一项和平交易,借以提高他在希特勒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二战秘闻     
希特勒的手如同蛇一样冰凉1940年11月12日,我同莫洛托夫一同走进了柏林帝国办公厅希特勒的办公室,这是我第一次在近处见到希特勒.我们走进办公室时,只见希特勒一人坐在一张大写字台后面批阅文件.觉察我们进来,他马上抬起了头,急速起身迈着碎步向我们迎来.我们同他在房间的中央相遇.  相似文献   

18.
“黑枪”即所谓暗杀行动。古往今来,对敌方重要人物实施暗杀的行动,不胜枚举,成功有之,失败亦有之。本文向您披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鲜为人知的4次暗杀计划。巧合的是,这几次“黑枪”行动都功亏一篑,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19.
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后大力开展军备竞赛,建造各种新型军舰和潜艇是摆在德国海军面前的头等大事,希特勒和海军元帅雷德尔希望建造一种新型超级战列舰来重振德国海军的雄风,希特勒也是个“大炮巨舰主义”信奉者,对巨型战列舰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20.
希特勒是哪国人?看到这个标题,也许大家会大惑不解:希特勒,不是德国人吗?不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个德国元首吗?是的,他是德国人,可是,他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没有国籍的人呢?这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空穴来风。据英国《泰晤士报》3月12日报道,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谴责德国城市不伦瑞克的管理者在1932年2月26把希特勒任命为公职人员,让希特勒成为不伦瑞克文化和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