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北爱尔兰问题,前些年曾是欧洲少有的几个“热区”之一。特别是爱尔兰共和军、民族解放军等恐怖组织策划组织的血腥暴力事件以及英国政府进行的镇压行动,造成了众多人员伤亡,影响了爱尔兰地区的稳定发展以及英国与北爱尔兰的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2.
双重身份的间谍角色一直是好莱坞重复打造的主打产品,也是许多畅销小说的重头戏:间谍的身份随时可能暴露,每一次失误都将是致命的。而最近报道出的英国特工丹尼斯·唐纳森20年来一直藏身于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组织新芬党(Sinn Fein)之中,与各种高级首脑进行周旋。间谍工作是极其危险的差事,不仅是要提防自己的身份暴露。英国有很多秘密的间谍人员冒生命危险混入北爱尔兰的准军事组织,为英国政府搜集情报。效命于英国政府的丹尼斯·唐纳森是最新—个身份被揭穿的英国间谍人员。当时他已经打入敌人心脏。  相似文献   

3.
羽林郎 《环球军事》2011,(3):110-111
就人口稠密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和英国的其他大城市并无二致;不过在不列颠之战达到其高潮的1940年夏秋季,这里却幸运的和许多英国城市有着迥异的遭遇:当众多中英伦城市普遍遭到德国飞机轰炸的时候,贝尔法斯特却一直平安无事。  相似文献   

4.
爱尔兰简况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岛南部,西濒大西洋,东北与英国的北爱尔兰接壤,东隔爱尔兰海同英国相望。面积7.0282万平方公里。人口370万(1998年),绝大部分为爱尔兰人。官方语言为爱尔兰语和英语。居民94%信奉罗马天主教,其他信奉基督教新教等。首都都柏林。 公元432年,圣帕特里克到此传播基督教及罗马文化。1169年爱尔兰遭英国入侵。1541年起,英王成为爱尔兰国王。1916年,  相似文献   

5.
暴力探源     
本文通过分析“暴”的字象结构(从日从手从出从米),追溯了暴力的历史原型。由此呈现暴力的基本结构:“日”为暴力主体,“米”为暴力客体(对象),“手”和“出”为暴力手段。进而指出暴力的基本特征:阉割。最后通过比较“正”(政治的汉字原型)和“暴”的字象结构,揭示了暴力的本质属性,以及与战争、政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人类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及美国随后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进行的反恐怖军事打击,将战后的局部战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体现出一些局部战争的新特点。一、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的斗争成为局部战争的新动因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上一些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均有所加剧。冷战结束以后,原有的恐怖主义活动不但没有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而消失,其活动范围却日益扩大,以前很少发生恐怖主义活动的东南亚等地区也频繁地出现恐怖主义的踪迹。从英国的爱尔兰共和军、西班牙…  相似文献   

7.
处置边境暴力突发事件是武警边防部队履行边防保卫工作任务的重要职责,加强对处置边境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建立适应处置边境暴力突发事件特点的情报工作体系,是提高处置边境暴力突发事件整体防控能力,维护沿边地区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有力保障.在论述边防情报在边境处突工作中的作用、处突情报工作的原则和处突情报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边防处突情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和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际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越来越多地受到"非对称"战争的影响。相对于传统战争,"非对称"战争具有以暴力获取经济利益、实现暴力私有化、颠覆传统经济秩序的军事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9.
近日,英国《观察家报》报道,英国议会的一个委员会将公布一份调查报告,严厉批评英国陆军虐待新兵现象。新兵训练营是一个令新兵们毛骨悚然的“地狱”英国萨里郡皇家新兵训练营是英军新兵训练的“摇篮”。然而,现在这里却变成了一个令新兵们毛骨悚然的“地狱”:在短短5年里,这里先后有5名新兵神秘“自杀”,仅今年以来就有4名新兵自杀或自杀未遂。其原因是,新兵训练营里暴力和性侵犯的严重泛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历了一个从世界大国沦为中等国家的转变过程。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英国拒不承认这一事实,并采取种种措施竭力延迟这一进程的发展。英国人认为,军事实力是国家实力和威望的关键因素。为此,英国在战后奉行了一项独立的核威慑战略。这项战略是如何演变而成,它对于战后的英国又起到什么作用呢?本文拟对此稍作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政治、经济和军事产生了深刻影响。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英国的经济地位遭到削弱。1945年的英国在许多方面要比在1938年贫困得多。战争使美国数十年积聚起来的国民财…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僻居辽东一隅的女真人为何最终竟能夺取大明皇朝的万里江山,对此问题虽然历来史著均从双方政治状况与军事战略策略方面详加论述,但是却都忽视了对进行战争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取得战争胜利的客观基础——物质因素,进行认真的辩证分析。战争是暴力的冲突,战争力量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统一,而物质力量则是这种暴力的基础。恩格斯就曾明确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是“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  相似文献   

12.
马岛战争中英国的外交谋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和阿根廷关于马尔维那斯群岛的领土纠纷由来已久,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队进驻马岛,由此引发了马岛战争。战争期间,英国精心策划,积极开展外交攻势,使阿根廷很快就陷入了被动地位。在利用外交手段压倒对手之后,英国又以强大的军事打击为自己正名,实现了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正如奥巴马所坚持的,美国和西方不是在与伊斯兰开战,但他们必须认识到,他们正在进行一场长期的持久战,与大量试图在全世界建立伊斯兰辖区,通过暴力和恐怖行动达到这些目标的组织.政治行动、极端分子开战。这场持久战的最终结果还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对克里米亚采取的军事行动是不是战争?从战争是政治的暴力工具这一经典的定义看,显然它不是战争,冲突双方和世界各国都没有称之为战争。然而,从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来分析,它达到的效果却远远超过经典理论所认定的战争。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的那些日子里,间谍活动虽然一直存在,但通常比较克制,这多半是由于害怕,因为暴力行动一般会招致对方残酷无情的报复,而这种局面因1939年11月发生的文洛事件完全改变了。由于这次事件的影响,那种文质彬彬,坐在咖啡馆里刺探情报的时代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血腥和暴力。 “黑色乐队”存在吗? 1939年9月初,一个名叫弗兰茨·费希尔的德国移民与英国驻欧洲大陆最重要的两名情报人员——R·亨利·史蒂文斯少校和S·佩恩·贝斯特上尉取得了联系,他声称自己是德国军队内部一个反希特勒秘密组织的代表,并且询问英国人是否有兴趣会见一下这个组织的重要成员。史蒂文斯少校公开的身份是英国驻荷兰海牙的护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贝斯特上尉长期居住在荷兰,自己开办了一家大陆贸易进出口公司,算是情报活动的掩护。这两个人都是英国情报局军事情报五处的特工人员,在德国境内的情报活动由史蒂文斯少校统一负责。英国人早就听说在德国军队内部有一个名为“黑色乐队”的秘密反纳粹组织,成员包括一些老资格的将军和军官,他们的领导人是曾任德军总参谋  相似文献   

16.
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8-1697年),又称九年战争、大同盟战争或帕拉丁王位继承战争.这是17世纪后期,发生在奥格斯堡同盟(由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王国、丹麦王国、荷兰、英国等力量组成)与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及其支持的英国退位国王詹姆士二世之间的战争,兼具统治集团内战、欧洲大陆争霸战争和殖民战争等多重特征.这场战争不仅深刻影响了欧洲和英国的政治格局,也是英国陆军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7.
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8-1697年),又称九年战争、大同盟战争或帕拉丁王位继承战争.这是17世纪后期,发生在奥格斯堡同盟(由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王国、丹麦王国、荷兰、英国等力量组成)与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及其支持的英国退位国王詹姆士二世之间的战争,兼具统治集团内战、欧洲大陆争霸战争和殖民战争等多重特征.这场战争不仅深刻影响了欧洲和英国的政治格局,也是英国陆军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8.
当前有一种流行的看法:国防经济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福利经济学家A·C·庇古,其代表作是庇古1921年出版的《战时经济学》。经过更深入的研究之后,作者认为:国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代表作不是《战时经济学》,而是1914年英国人F·W·赫斯特所著的《战争的政治经济学》。文章对这一新的结论的理论依据,从《战争的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准备和基本理论内容等方面着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正>亚太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崛起正在挑战英国维护其期待的二战后基础秩序。然而,相对于软硬实力都非常强大的美国,英国非常缺乏取得预期结果的外交介入杠杆,以及大规模、实质性军事介入地区事务的能力,英国转而优先构建一个强大的双边关系网络,期待通过这个网络来发挥对亚太地区事务的影响,同时避免纠缠于该地区的政治纠纷。亚太不是英国防务政策的优先目标要理解英国安全与亚太地区的关系有多深,需要将英国的安全问题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那  相似文献   

20.
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英国殖民者与印度当地人民之间的冲突。以特顿、朗尼为主流的英国殖民者残酷统治印度,文化官员菲尔丁寻求与印度人的真诚友谊,英国来客莫尔夫人、阿德拉想了解真实的印度,但他们都以失败告终。英国人欧洲中心主义、白人集体意识以及殖民政权毫不掩饰的种族歧视和带有感情色彩的暴力统治,唤醒了印度人民,割裂了这本来就脆弱的联结。赋予东西方平等的话语权,实现文化的多元化,加强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交往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