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重命中体制”舰炮系统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小口径近程防御火炮,以前也曾进行过报道,近期瑞典、意大利及中国在研制此型舰炮系统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瑞典“特里尼蒂”单40毫米舰炮系统  相似文献   

2.
解命中的快速迭代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火炮指挥仪中,解命中迭代方法常用改进迭代法。它的缺点是对于不同的目标运动状态其收敛速度不一样,而且若在命中点目标距变率三倍于弹丸末速度时,改进迭代法将是发散的。本文对迭代方法问题进行局部优化,推导出一种新的迭代方法,称之为快速迭代法。它能够根据命中点小邻域内的目标距变率与弹丸末速度之比而自动调节,使得收敛速度在线性化意义下达到最快,而且收敛区域复盖了命中解的存在区域。本文还给出了工程化的快速迭代法。用64位字长的计算机对几种选代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实验数据证实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3.
间接命中体制经历了兴起、低潮、再度崛起的过程。70年代中期,意大利“达多”系统的装舰,标志着间接命中体制的兴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舰导弹的防护日益加固,性能日益优良,使“带钨丸”的第一代间接命中体制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于80年代末跌入低谷。瑞士速射型“35/1000”炮和 AHEAD 炮弹的研制成功,使间接命中体制再度崛起,并引起强烈反响,显示出直接命中体制不可比拟的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4.
反舰导弹已经构成了现代水面舰艇的主要威胁,因而各国军事家们普遍认为:舰艇本身第一位的防御任务就是“反导”。作为舰艇舱面常规武器的舰炮,自70年代末复兴以来,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反导防御武器。“双重命中体制”产生于直接命中和间接命中两种体制的对峙之中。采用“双重命中体制”的舰炮,近距离使用直接方式;远距离则采用间接方式,集两种射击体制于一体,兼取二者之优,从而达到较高的反导作战效能。为了提高舰炮反导效能,有些国家的部分舰炮采用了“双重命中体制”技术,并在研制中取得很多成果,目前正在进一步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在真实环境下,较难实现舰炮系统对空中高速机动目标的命中评估.通过构建一种半实物仿真测试系统,仿真生成模拟战场环境和威胁目标航路,驱动舰炮系统模拟射击,实时采集弹道数据解算弹丸飞行轨迹,通过与理论目标数据融合进行命中判别.因此,分析了舰炮系统在不同典型目标环境、不同射击区段、不同命中目标部位的打击效果,可提供一种有效的途...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能源技术发射弹丸初速可控的新特点,研究初速对命中概率的影响。建立海上目标运动模型,利用Cramer-Rao下界理论得到目标运动要素估计误差的计算模型。根据海上目标特点,推导出弹丸外弹道方程及目标命中界计算模型,并对射击误差进行分析,得到弹丸对海上目标的命中概率模型。分析了射击误差、目标距离、弹丸射角和初速对目标命中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视距内海上目标存在最佳弹丸初速使命中概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谢群先生是中国自己培养的最早的舰炮总设计师之一,他是我国小口径舰炮的第一位总设计师。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谢群先生就开始担任我国自行研制小口径舰炮的总师级负责人。他还肩负主持我国多种口径舰炮的设计和研制工作。作为舰炮的总设计师,他善于思考,积极进取,使舰炮的设计与研制工作得以不断发展。从80年代开始,为了解决水面舰艇防御反舰导弹攻击的难题,谢总带领设计与研制人员在小口径舰炮反导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试验,并陆续在国外和国内发表了有关双重命中体制的论文。从50年代末至今,我国的舰炮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从人工手动操作到全自动遥控操作,从敞开式传统炮座到全封闭式隐身炮塔,从单一杀伤机理的射击命中体制到双重命中体制,在我国舰炮发展的历程中部有谢总的辛勤汗水。他为我国的舰炮发展,特别是小口径舰炮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种奖项。近期我刊记者针对小口径舰炮双重命中体制的有关问题对谢总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面火炮武器末端拦截大壁厚钻地弹的作战需求,在常规火炮对空中目标命中概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命中概率"概念,对影响弹目交会角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增加炮弹穿甲能力和弹目交会角等约束条件的有效命中概率计算方法,可为火炮武器系统拦截钻地弹的可行性论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舰船在对陆火力支援中的战斗力,提出一种向岸上静止目标行进的舰船航路规划方法.建立舰船主炮的弹丸外弹道方程和命中概率模型,当获得敌目标信息后,计算在不同目标距离和目标舷角下舰炮对敌目标的命中概率,将各距离下最大命中概率对应的我舰位置连接即可形成舰船航路轨迹.仿真结果表明,在该航路上,我方舰炮可时刻保持当前距离下对敌...  相似文献   

10.
在火炮解命中过程中,对于射表数据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逼近法和插值法.基于对射表数据进行插值处理的基础上,用一种解非线性方程的迭代方法对解命中问题进行研究,这种方法可避免导数计算,收敛较快.经仿真计算,并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方法在火炮解命中问题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在近程反导中,片面强调提高高炮随动系统的跟踪瞄准速度,已经不现实,通过对拦阻射击模式的研究,探讨了采用多重命中体制弥补随动系统缺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互动地带     
网名一骏的读者发来电子邮件问什么是双重命中体制?有何特点?用于反导的舰炮系统有3种:一种是采用直接命中体制的较小口径的舰炮,另一种是采用间接命中体制的较大口径的舰炮,第三种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双重命中体制”舰炮。“双重命中体制”就是近距离使用直接方式,远距离采用间接方式,集两种射击体制于一体,取两者之优点,从而达到较高的反导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3.
从命中和毁伤的角度,研究了防空型电磁炮的技术体制,并对防空型电磁炮的口径、有效射程、弹丸质量、破片数量、初速、炮口动能、发射率和精度等总体性能指标进行了权衡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舰炮初速对命中点预测误差定量评估的问题,建立了目标运动简化方程。利用Cramer-Rao下界理论,分析了滤波时间、数据采样间隔、预测时间、弹丸飞行速度等对命中点预测误差的影响,推导出命中点位置预测误差计算模型,并引入舰炮初速增大误差下降比作为命中点预测误差变化的衡量指标。以目标在匀加速和匀速运动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提高舰炮初速能够明显降低命中点预测误差,由此验证了该模型与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舰炮火控系统解命中迭代方法的不足,通过对舰炮解命中过程的分析,推导出了首次解命中和非首次解命中两种情况下精确预估弹丸飞行时间迭代初值的有效方法,进而建立了相应的舰炮火控系统解命中模型。分别对传统方法和新方法进行了比较仿真试验,试验证明,本方法较传统方法精度高,迭代次数少,计算周期短,可有效地提高舰炮武器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所提出的方法对于提高舰炮武器作战效能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坦克作为地面陆军装备的主要突击打击力量,精确命中是其发展的首要任务。对于精确命中而言,坦克火力系统衡量的是单发命中概率。从系统工作原理出发,分析影响坦克火力命中概率的误差因素,进而给出一种坦克火力系统命中概率的数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外军事专家在研制FCS“未来战斗系统”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火炮推进技术,并运用这种新的推进技术成功地研制出一种新型火炮——膨胀波火炮。有关专家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全新的火炮设计方法将会得到普遍的运用与推广,前景十分广阔。研究发现,当火炮发射时,药筒装药燃烧后的强大动力会将弹丸推向炮口方向,从而将弹丸发射至一定距离的目标区内。如果火药气体在炮膛内推进弹丸时,炮尾突然打开,药室内压力会骤然降低。这种压力降低现象就叫膨胀波现象。如果能人为地控制好炮尾打开的时机和速度,使弹丸在一定的时间内飞离…  相似文献   

18.
有源干扰条件下防空导弹单发命中概率统计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典型有源干扰对地空导弹防空各个过程的干扰方式和作用机理,建立了一种地空导弹射击有电子掩护的目标的单发命中概率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子母弹命中目标的定义,研究了子母弹射击误差的组成、母弹误差和子弹误差的概率分布,射击误差的转换及转换条件,建立了子母弹首发命中概率模型并推导出4种不同条件下子母弹首发命中概率公式,并导出了首发命中概率所满足关系。以算例分析了子母弹的母弹误差、子母的散布误差及目标幅员对子母弹首发命中概率的影响,结论为子母弹射击精度战术技术指标的分析论证及子母弹的射击法则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坦克安装激光驾束炮射导弹武器系统后,可以明显提高远距离攻击装甲目标的能力,但在各种不同射击方式下,对不同距离目标射击时的命中概率如何,在实装上难以进行全面试验和评估。通过对影响炮射导弹命中概率的各种系统偏差和随机误差进行分析,计算出坦克在原地和行进间对不动和运动目标、从500m~4 000m距离射击时的首发命中概率数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