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期间,威慑战略一直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也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冷战后,由于全球形势的变化,美国的军事战略明显地将重点放在了“预防性防务”上。但无论美国作出何种努力,总是无法制止新的“威胁”的形成。而新的“威胁”一旦出现,美国仍需采取威慑手段,扼制其发展成对美不利的武装冲突。例如1993年的“灵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出现了“低强度冲突战略”(LowIntensityConflictDoctrine)新构想。当今,它已成为美国军事战略思想的主流。“低强度冲突战略”认为,传统军事战略,即旨在遏制苏联,在核大战和大规模常规战争为防御重点的军事战略已经过时,美国军事战略的重心应转向对付第三世界的局部冲突、内战、内乱、种族和宗教争端。“低强度冲突战略”的形成,标志着美国军事战略的重大发展。但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尚未见有关“低强度冲突战略”的全面论述。本文拟对“低强度冲突战略”的形成背景,战略任务和手段,军力和组织结构,以及该…  相似文献   

3.
为推行所谓的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1997年美军调整了其军事战略,推出了“营造-反应-准备”的新军事战略,目前美军正在战争准备、作战理论、军队建设、武器装备和训练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重大调整,其主要内容可综合概括为:建立全方位的战略核威慑美国认为,随着核生化武器技术及其运载工具的继续扩散,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拥有弹道导弹和核武器。这些国  相似文献   

4.
1961年1月,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开始推行灵活反应的军事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的推行在当代美国军事战略发展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为60年代以来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研究肯尼迪政府的灵活反应战略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当代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试就灵活反应战略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及其影响略作探讨和分析。灵活反应战略是50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势和美苏争夺态势的变化及美国国内对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问题激烈辩论的产物。首先是到50年代中后期苏联核力量迅速发展,形成了美苏相互核威慑的…  相似文献   

5.
2012年1月5日,美国国防部发表了《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的防务重点计划报告》,在"重返亚太"战略的战略背景下,重点针对美国未来的军事力量结构、全球部署态势、军事战略目标等进行了重新规划。新军事战略调整对整个国际格局和地区性大国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军事上的相互依赖程度体现在美日同盟之间尤为突出。本文仅从军事战略角度,运用《权力与相互依赖》中部分理论对其调整下的美日军事同盟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二战后美国各个时期军事战略阐述的主要内容和战略轰炸机的发展变化,详细分析了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对美军战略轰炸机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美国军事战略影响着战略轰炸机发展方向和进程,牵引新型战略轰炸机的研制需求,并使战略轰炸机发展从核威慑打击平台向核常兼备、由单一战略打击武器平台向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节点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2日,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宣布核武器委员会已批准核武器“可靠替代弹头”(RRW)设计方案。美国从事核武器研究的洛斯·阿拉莫斯、劳伦斯·利弗莫尔和圣地亚三个国家实验室也在同一天发表联合声明,支持这一采办战略和核武器综合体转型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美国军事战略与高科技紧密相关,在战略手段实现上,美国军事战略思维强调“技术决胜”思想。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美国军事战略思维演进的历程,接着阐述了其内涵及形成的根源,最后探讨了它对美国国防科技发展的战略影响。  相似文献   

9.
军事文摘     
美国制定“常规全球战争战略”美国制定了新的国家军事战略,它被称之为“常规全球战争战略”。新战略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实现以下两大目标:一、美国认识到苏联已经拥有同时在3个以上地区展开战事的军事力量,在这种前提下,要与盟国合作,充实与之相匹敌的战力;二、与过去的“依靠核武器进行遏制”的战略不同,以使用高技术的最新常规武器为后盾,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世纪,世界许多国家相继开始军事战略的重大调整,纷纷修订军队建设方向和军备发展方针。基本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调整军事战略.争夺新世纪战略主导权为争夺新世纪的战略主导权,世界许多国家加紧调整军事战略。美国出台了《2020年联合构想》等一系列指导21  相似文献   

11.
论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及其对我国和亚太安全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总统布什入主白宫后 ,就将中国明确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 ,并极力推动针对中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大力加强与台湾军事关系、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同盟关系及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新政府的种种举措表明 ,美国已对其军事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美国新的军事战略将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采取依托欧洲的亚太重心战略。毫无疑问 ,这样的军事战略调整将对我国的安全环境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原因、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重点和对我国与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导弹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是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主力与核心。尽管最近美俄已就核武器削减问题达成协议,但战略核力量仍将是俄罗斯的“撒手铜”。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后,面对美国在军事领域咄咄逼人的攻势行动,不甘心大国地位的削弱与动摇,及时调整了俄罗斯的军事战略,确定了新的军事学说,并明显加强了针对美国和北约的军事演习,采取在北冰洋发。  相似文献   

13.
美国、俄罗斯是世界军事强国。这里,介绍一下2003年美俄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一些发展概况。 继续削减和改进核武器的同时,新型核武器成为发展热点 去年,美俄对其核战略进行了调整,继续缩小核武器部署规模,在提高现役导弹核武器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型核武器。 美、俄战略核武器数量稳步削减 2003年3月6日和5月14日,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美国国防部首次制定了《美国国防战略》文件,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军事战略”之间增加了一个“国防战略”的战略层次。但2004年版《美国国防战略》文件没有公开发表,我们仅从 2004年版《美国国家军事战略》中,了解到美国“国防战略”的存在及其核心内容和基本作用。 2005年3月,美国国防部公布了由拉姆斯菲尔德签发的新版《美国国防战略》文件,使我们有机会对该战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张明  黄成军  高博 《国防科技》2012,33(2):88-91
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国防战略指南。国防战略作为美国战略体系的重要一环,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制定,服从和服务于安全战略,同时又是制定国家军事战略的依据,规定着军事战略的内容和方向。文章通过对美国2012年版《国防战略指南》浅析,以期总结美国国防战略新动向。  相似文献   

16.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1998年出版了《原子武器经费审计》一书。这是该学会邀请来自美国国家安全档案局、战略与预算评估局、能源与环境研究所、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和美国科学家联盟等单位的10位资深专家共同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他们利用了大量的文献与档案资料,特别是查阅了美国国防部国防计划的历史档案,因而数据真实可靠。该报告除介绍美国的核政策以外,重点是调研美国核武器从1944年曼哈顿计划到1996年,50余年中研究、发展、试验、生产、部署、贮存、拆除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陈飞 《国防科技》2016,(2):65-68
处于复杂混乱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的美国亟需更新国家军事战略.在这种背景下,2015年7月1日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公布了包含三种冲突模式和三项军事目标的新版《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文章从战略出台背景,战略核心内容两个方面对2015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展开分析,而后对其作出基本评判,预估战略实施可能遇见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美国军事战略转型中海军扮演的角色“9.11”事件使美国军事战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美军在强调军事优势的同时,开始注重本土安全的防御力量建设。为适应美国国家战略的转型,美军提出了军队转型计划,即把美军打造成规模适中、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机动作战能力强的武装力量。2006年美国《四年国防审查》报告,总结了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规划了美国未来20年的国防战略和军力发展方向。报  相似文献   

19.
事件     
《环球军事》2010,(9):4-4
美国公布《核态势报告》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4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核态势报告》,宣布美国将削减核武器、停止发展新核武、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但并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报告显示,美国承诺只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考虑使用核武器保护本国及盟友安全。核武器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唯一作用”将是威慑别国不对美国及其盟友实施核打击。  相似文献   

20.
深入研究美国军事战略思想的发展变化,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些基本不变的特征,正是这些基本特征决定着美国军事战略的性质,主导着其战略发展的走向和趋势。分析研究这些基本特征,有助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总的说来,美国军事战略主要表现为五个基本特征。国家利益至上,推行霸权主义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是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