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致电磁脉冲(nuclear electromagnetic pulse,简称EMP)对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电子设备有很大的破坏能力,近几年来引起了国际上的极大关注,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从军事通信的技术角度来收集和分析这类信息无疑是必要的。比如,据认为,一个通信系统若在新建的设计阶段就考虑EMP防护问题,所化的代价大致只占被保护设备本身价值的15~20%,比建成后再加固要便宜得多。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文献,试图就EMP对通信的影响及对它的防护问题作一综述,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EMP武器以其极强的破坏性在现代战争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作战效能。为了提高EMP环境下导弹作战防护能力,简单分析了EMP的产生过程,阐述了EMP武器在作战运用中的干扰、软(硬)杀伤的作用机理,研究了EMP环境对导弹及测试设备、指挥系统、计算机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导弹作战中对EMP的防护应采取设置法拉第笼、可靠接地、滤波等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场强电磁脉冲模拟器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新建的适用于生物效应研究的高场强电磁脉冲(EMP)模拟器,描述了其工作原理、设计参数。调试结果表明,此模拟器达到了设计要求,且性能稳定。动物实验已初步表明,高场强EMP可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细胞变性,突触结构模糊等改变。  相似文献   

4.
网络中心环境下的军事通信网络是一个多重边异构的人工功能网络。为了分析、设计和构建网络中心环境下的军事通信网络,通过扩展、综合Jeff的作战网络模型和Hans的网络兵力参考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够清晰描述网络节点功能和链路传输类型的军事通信超网络结构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数学描述,并说明基于它可将军事通信网络分解为多个具有军事特征的功能子网或专业通信网。最后通过分析某联合作战部队通信的超网络结构特征,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军使用了最新“版本”的电磁脉冲武器——“微波电子炸弹”,炸哑了伊拉克电视台,改变了本次战争的面貌。可以看出,电磁脉冲武器的使用,对今后的军事技术革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意外诞生 所谓电磁脉冲武器,是指能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并通过短暂的脉冲照射来破坏敌方的雷达、通信、计算机等与电磁有关的设备的一种武器系统,国外称之为EMP(Electric MagneticPulse)武器。电磁脉冲武器的作战对象,主要是敌方的指挥、通讯、信息及武器系统。它能够对  相似文献   

6.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简称EMP,是高空大当量核爆炸产生的一种二次效应,和冲击波、热辐射、放射性沾染等人们熟悉的一次效应不同。它对人无害,但对电气和电子设备有很大的破坏力,作用范围极大,因此一直受到各国防务部门的关切。但是在60年代中期以前,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一直是高度保密的,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的技术性灾害调节处(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s Technological HazadsMitigation Division)的一位领导人Kerr曾说,在1965年时他不能研究EMP对民防系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TMR(Trip le Modu lar Redundancy)容错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芯片的TMR整体“硬化”技术,并分别对采用了TMR技术的电机容错控制系统和未采用TMR技术的一般电机控制系统进行了ESD EMP的辐照效应实验,得出TMR技术可有效增强控制系统抗ESD EMP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 TETRA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和技术特征,对 TETRA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应用作了描述,并且对 TETRA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应用形势以及发展前景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美军21世纪数字化战场的实现结构,阐明现有通信模式和系统不能满足数字化战场的要求,提出数字化战场对通信的技术要求,分析了通信在数字化战场中的关键技术。最后讨论了利用成熟的商用先进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这篇论文指出对高空核武器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EMP)的一个微观研究途径。这个途径包括对武器爆炸的γ辐射在大气上层产生的一个相对论的、康普顿电子的依从于时间的电磁场的详细计算。把所有这样产生出来的电子的效应叠加起来就得到净效应或观察者测出的电磁脉冲(EMP)。推导出来的基本理论忽略了周围空气中形成的导电率。这对γ辐射当量小于一千吨的武器来讲,是一个比较好的假定。文内还有一小节指明导电媒介中EMP的必要公式推导。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70年拉制成可以作长距离通信用的光纤以来,光纤通信迅猛发展。从1983年开始,西欧一些国家已经决定不再敷设同轴电缆,着重建设光纤通信系统。据不完全统计,1984年度内全世界建成的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有10条左右,其中最长距离为2500公里。光纤通信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军事部门的重视,是因为光纤和金属电缆相比,有很多优点:(1)重量轻,频带宽,可以大大提高军事通信的机动性;(2)抗电磁干扰(EMI)、抗射频干扰(RFI)和抗电磁脉冲(EMP)的性能好,可大大提高军事通信的可靠性,并能保证在核爆炸条件下的通信联络;(3)无电磁辐射,避免了敌人的窃听,提高了军事通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防空通信系统是保障防空指挥和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其效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作战结果.在分析效能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防空通信系统的特点,建立了防空通信系统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防空通信系统的效能评估过程进行了描述,给出了效能评估模型和评估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对全面而科学地评价防空通信系统的效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体系作战背景下通信计划规划任务多线性和关系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信计划合规性评估模型。该模型通过构建计划时间切片,描述了多个通信保障任务主线在各阶段的全局关系视图,并定义了通信链路连接矩阵、电磁频谱三级规划和指控系统命名类量化,描述了通信计划的基本内容,同时定义了3类评估规则和3种评估运算法则,形成了完整的合规性评估体系。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评估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信息需求下的通信计划合理程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通信资源管理数据库建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数据模型构造是一种非传统的数据组织和设计方法 ,它能够更好地描述和分析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论述了通信资源数据库的面向对象建模方法 ,并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向数据库结构转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舰船系统级强电磁脉冲防护试验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新型驱护舰系统级强电磁脉冲防护试验的需求,分析了舰艇的电磁脉冲效应和耦合途径,并根据防护试验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试验目标、设施设备、组织实施和加固评定的舰船系统级EMP(electromagnetic pulse)防护试验方法。探讨了以试验平台动力定位与瞬时姿态控制、天线方向图设计与模拟器海上架设、EMP效应试验摸底、验证与分析为核心的试验关键技术。仿真推演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法设计合理,经济有效,可应用于工程实践,为舰艇等大型装备系统级EMP防护试验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仿真技术在陆军战术互联网仿真应用的逐步深入,对通信装备仿真模型的需求越来越高。分析了电台仿真模型的建模需求,介绍了电台通信时报文的收发流程,构建了电台仿真模型并对模型中各部分模块进行了描述。最后,通过VRNET Developer网络仿真平台对VHF电台仿真模型在干扰和移动条件下的通信进行了仿真,实验表明,构建的电台仿真模型能够达到战术通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软件通信体系结构,对数据链通信终端模块化设计与实现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组成框架,并用接口定义语言(IDL)对软件模块接口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联合作战通信的完备性指标的建模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联合作战用户对通信需求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完备性指标的定义及数学描述,并根据通信节点和通信链路所受破坏的不同情况研究了完备性指标的几种分析方法,最后结合实例,采用其中一种全代数化的算法,并对其进行了改进来实现联合作战通信的完备性指标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防空通信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对抗特点,利用性能评价过程代数描述防空通信系统的状态演化,提出一种防空通信系统抗毁特性分析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对通信系统的组织结构、抗击软硬杀伤的能力进行建模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防空通信系统的建模与分析,能够实现对防空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对抗过程的建模;通信系统的不同要素对抗毁性能的影响不同,可以采取有效策略以提高防空通信系统的抗毁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易部署通信系统的需求及DXC技术的原理出发,描述了数字交叉连接技术在易部署通信系统中的两种典型应用,并对其技术应用后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目的在于说明数字交叉连接技术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在易部署通信系统中应用的技术,同时也为类似系统实现通信网络接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