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承担着航天型号及神舟载人飞船逃逸系统等多种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任务。同时承担该领域国家重大预先研究课题,固体发动机研制生产能力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发展航天高科技主业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六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试验基地。被誉为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是航天系统三个“航天精神教育基地”之一。下属三个研究所、两个制造厂、两个总公司和三个保障单位,现有员工五千多人。四十多年来,六院共研制出了70多种型号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交付发动机数千台(套),成功应用于国防和航天领域,1995年获得了中国航天领域“优质固体火箭发动机”金牌;并于2000年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六院研制的长征一号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十七所是固体运载火箭控制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自1968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固体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测发控系统、瞄准系统研制及箭上、地面产品设计,承担了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及批生产任务,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国家级新产品1项;重大科技奖项163项;申请软件著作权43件。经过40余年的发展,十七所业已成为以集系统试验、预先研究、批量生产为一体、具有较强的产品设计、试验、批生产和质量保证能力的综合性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环控系统部旋转机械室是金城南京机电中心机载机电专业的核心研发团队之一,承担了我国大部分军用飞机涡轮冷却器、压缩机、液冷泵等环控系统核心部件产品的设计研究和外场技术指导保障任务,同时还肩负着拓展专业领域、深化技术创新、引领环控系统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预先研究重任。2011年和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42所是我国国体火箭推进剂的专业研究所,主要承担着我国导弹武器和宇航型号用固体火箭推进剂的研制生产任务。近年来,该所承担的各类科研生产任务日益繁重,军民融合的市场化、产业化转型发展要求日益紧迫。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所党委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着力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文化、促和谐,不断突破创新、推进改革,为推动研究所快速转型发展凝心聚力,创造了良好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6.
正46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由1956年成立的国防部五院十室从事固体推进剂研究部分演变而成,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专业从事航天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跟随国家管理体制的调整,曾先后在北京、西安、泸州从事固体推进技术研究,1965年搬迁至呼和浩特市。期间,由于国家"三线"建设的需要,1975年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46所。46所主要承担固体火箭推进剂、特种材料及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制生产,是一个集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具有较强研究与开发综合实力的国防科技骨干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工业》2010,(9):55-5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电子测量仪器专业研究所,主要从事微波/毫米波、光电、数字通信、基础通用类测量仪器以及自动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8.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401所,是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及测试技术研究,专用地面测试设备研制,安全机构、单元测仪、点火器金属件及微特电机等配套产品研究、生产的专业研究所。民品产值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80万元到2003年的6000万元,预计今年突破8000万元大关。可以说,历史记录着401所民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稳步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总装、检测专业厂.承担着国家重点型号及神舟载人飞船逃逸系统等多种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任务,工厂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百余项,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壳体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壳体结构完整性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检测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综述了近年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壳体无损检测和健康监测领域的方法和研究进展,总结了健康监/检测的关键技术,指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健康检测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翻开他的履历表看到的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曾连续荣获原航天工业总公司通令嘉奖、航天奖、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863”计划先进个人等殊荣。近日,又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他就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主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长征四号乙火箭副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067基地第11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恩昭同志。4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并领导了某系列火箭发动机和长征系列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技术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hi …  相似文献   

12.
三维空间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内部缺陷检测、识别与测量是今后固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领域的发展方向,其关键技术包括固体火箭发动机缺陷提取技术、体数据可视化技术和三维空间缺陷精确测量技术三方面,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体空间缺陷特征精确测量技术展开综述,分析了各项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情况、关键技术进展,并指出了各项技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查理 《国防科技》2004,(7):25-28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使用固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推进剂密度大,推进剂可以储存在燃烧室中常备待用和操纵方便可靠等优点。固体火箭发动机比冲小(250~300秒),工作时间短,加速度大,因而推力不易控制、重复起动困难、不利于载人飞行,主要用作火箭弹、导弹和探空火箭的发动机,以及航天器发射和飞机起飞的助推发动机。一、发展概况固体火箭起源于中国,宋初已出现以黑火药为能源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最早是1161年宋金之战中的“霹雳炮”。元、明两代出现了火箭束和两级火箭雏型,例如“火龙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军转民》2006,(8):F0004-F0004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是我国中小微型航空发动机研究发展中心,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基础和预先研究基地及地面用轻型燃气轮机研究工程基地,是我国集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于一体的航空动力研究所,先后研制了军民用十多种型号的航空发动机和直升机减速传动装置。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11,(1):11-11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12月3日。经过几代飞航动力人的艰苦创业和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已经拥有吸气式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液体发动机和固体发动机等航天动力的自主创新、集成制造能力和完备的研制生产体系.实现了冲压发动机工程化、弹用涡喷涡扇发动机工程化系列化、中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工程化系列化模块化和跨介质工作.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航天动力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虽然已退休14年,但在六院科技委办公室依然给他留有办公桌和电脑,在一些发动机型号产品评审会、分析会上,依然能见到他的身影,依然能听到他对发动机研制的真知灼见。六院领导说,家有一老,犹如一宝,杨总就是六院的"宝"。立志是建功立业的大门1966年1月,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液体火箭专业毕业的杨思孝,分配来到刚刚搬迁到塞外、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六院发动机总体研究所——41所。著名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立志、工作、成功,  相似文献   

17.
人物名片: 李斌,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研究员。先后参与和组织领导了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动机的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工作。历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新型发动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11所副所长,兼任质量副所长,管理者代表。现任11所所长。曾被授予航天系统“十佳科技青年”、  相似文献   

18.
正8月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自主研制的我国直径最大、装药量最大、推力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民用航天3米2分段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地面热试车圆满成功。试验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大型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方案及其关键技术,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关键技术,也表明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固体助推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也是继长征十一号首飞成功、2米分段发动机工程样机研制  相似文献   

19.
指挥自动化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简称指挥自动化中心)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内部从事C4ISR技术的专业优势资源整合而成,是航天科工四院指挥信息系统总体单位及核心技术研发基地。指挥自动化中心是中国航天工业系统内专业从事指挥自动化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所,在指挥信息系统总体技术及核心技术领域、装备信息化领域已达到国内领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53-5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创建于1968年,是我国较早从事微电子技术研究的国家一类研究所,也是我国定位于混合微电子的专业研究所。43所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混合集成电路(HIC)及相关产品的研制与生产.为电子信息系统提供小型化解决方案,先后主持制定了《混合集成电路通用规范》(GJB2438)等30余项国家及行业通用规范和标准.已成为我国高端混合集成电路领域的领军者。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