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是一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干部,从医30多年来,先后4次更换工作岗位,始终把救死扶伤当做崇高使命,把解除患者病痛视为神圣职责,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创造了不凡业绩,获得一项项殊荣。她是一名意志坚毅又心细如发的中年女性,怀着对军队、战友和事业的满腔挚爱,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助人为乐、不计回报,用忠诚、执著和博爱书写精彩的军旅人生。她,就是山东省军区教导大队卫生所所长史佩珍。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要把正心修身作为为官做人重要课题紧抓不放,谨防思想和政治上的"眼疾"。律己律人、亲清分明,谨防"远视眼""远视眼"看得到远处,却看不清近处。领导干部一旦患上"远视眼",往往只看远处、不管近处,对身边人、自身事容易"失聪""失明"。大量案例表明,领导干部权力越大、地位越高,越容易患上"远视眼",越容易出现"灯下黑"。实际工作中,得了"远视眼"的领导干部,"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纪律规矩对人、实用主义对己,乃至放松对身边人的监督、对家人的管教、对自己的要求,走上违纪违法之路。  相似文献   

3.
能耐,本是指一个人的能力、才能,或指一个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说一个人有能耐,往往指的是这个人很有能力,工作干得很好。但笔者以为,对"能耐"的内涵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分析一下。新版《辞海》对"能"的解释是:能通耐,即受得住的意思。《汉书.晁错传》中有言:"鸟兽毳毛,其性能寒。"这里的"能寒",即是耐寒的意思。可见,能耐既指有能力,亦指有耐性。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互联网上有太多拐弯抹角或阴阳怪气地丑化和矮化中国人的段子在日夜不停地流传,似乎"中国人有劣根性""中国很差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共识。有些人对污蔑中国人的舆论基调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但对中国人的丑化和矮化宣传是一件小事吗?很多"故事"正在日益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力,让我们开始对自己的政府、体制、国家、民族甚至是文化和基因产生自我怀疑,进而自惭形秽,卑躬屈膝,对西方人所说所讲言听计从,不敢怀疑,只顾反思。可是没有什么比盲目的反思更为有害,因为它会诱  相似文献   

5.
气大伤身     
人的先天相貌缺陷出生时就已决定,而出生后,人的青春是靠健康心理来延迟衰老的降临。因此,老年人常告诫我们:"不要生气,生气会变丑。"美国总统林肯的好朋友曾向其推荐一个人来任职,受到拒绝后不解地问道:"怎么能凭相貌来判定人的好坏呢?"林肯则回答:"四十岁以后每个人得对自己的相貌负责。"不难判断,一个性格丑陋的人不可能相貌堂堂,反而会加速丑化速度,导致由美变丑。  相似文献   

6.
做好史志编修工作,应首先弄清"史"与"志"的关系。目前有些人,尤其是从事史志编修工作不久的人,对"史"与"志"的关系还弄不大清楚,认为志就是史,史就是志,有志即是有史。显然,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正确认识"史"与"志"的联系与区别,辩明其差异,对提高史志编修质量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位于中蒙边境的六师北塔山牧场,有这样一位家喻户晓、受人尊敬的人,他被牧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为"佳克斯乌路——哈萨克人民的好儿子"。他是一个对事业入迷的人,是一个勤奋的人,是一个肯于吃苦的人。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李梦桃。"人应该有奉献精神,尤其是年轻人,  相似文献   

8.
正美女"二姐"是一个"神神叨叨"的人,这在咱们硕士队可谓众人皆知。一提起《不二神探》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电影中的"神探"王不二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既让人喷饭又叫人称奇的极品人物。常言道,艺术高于生活但来源于生活。影视中的形象在咱们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也是有对号入座的。谁呢?她就是2012级硕士区队1班副班长王雪,  相似文献   

9.
人性假定是管理文化的"原点"和"灵魂",有什么样的人性假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我军传统管理文化中的"集体人"假定、"道德人"假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代产生过强大的整合作用,但用于指导现阶段的军队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管理应确立起"满足人"的人性假定,以实现其对当代军人的有效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10.
《论语》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贡再问:"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一个乡的人都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子贡又问:"一个乡的人都讨厌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行。最好是一个乡的好人都称赞他,一个乡的坏人都讨厌他。"两千多年过去了,孔子的话对今天我们如何考察识别干部仍有借鉴意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看明朝的电视剧时,常看到"厂卫"里的人抓捕人."厂卫"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在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恐怕要数明代的"厂卫"了.在明朝,中央除设刑部等部门依法办理案件外,还设置了"厂卫"办案,"厂卫"直接隶属于皇帝,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它主要掌握大臣的动态,搜集谋反人的情报,处理违旨、对抗朝廷的人.  相似文献   

12.
对象:4人一组道具:废纸10张,笔5~6支目的:娱乐和消除疲劳准备4张小纸条,分别写上"官、兵、捉、贼"字样,将4张纸折叠起来。参加游戏的4个人分别抽出一张,抽到"捉"字的人,要根据其他3个人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细节,来猜出谁拿的是"贼"字。猜错的要受罚,由抽到"官"字的人决定如何惩罚,由抽到"兵"字的人执行;如果猜对了,则抽到"贼"的人受罚。  相似文献   

13.
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责任人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技能不高外,人的"下意识"和"潜意识"作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以人的"下意识"、"潜意识"现象为背景,指出人在"下意识"和"潜意识"作用下存在的安全隐患,说明事故的产生与人的意识控制,即与人本身的体质、所处的工作环境、大脑的兴奋程度密切相关,从深层次揭示了人的生理、心理所造成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控制"下意识"和养成"潜意识"的措施,以增加安全作业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就必须心系国防.胸装武装,做到心往人武部想,人往人武部走,钱往人武部用。"这是贵州省岑巩县县委书记周培芝对武装工作述职的感言,也是她上任后对武装工作坚持"三个不忘"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谁老不顺眼了"。看过励志书的人都知道,"看谁不顺眼,说明你自己修行不够",那么这句话如何解释呢?其实看人不顺眼的根本原因就是你离不开他,如果你有能力离开这个看不顺眼的人了,你又何必老是虐待自己?因此停止抱怨,专注于锻炼自己的能力吧,等有了能力,就看谁都顺眼了。"心中有什么,看外界,就会有什么",相信学习过"吸引力"法则的人对这句话一定很熟悉。看什么都顺眼的人,肯定优雅。  相似文献   

16.
发射导弹、制造导弹、研发导弹的人都曾出现在我们报道中,但是有一群人我们却对他们的生活一无所知,他们的工作是"扫尾"——搜索导弹残片。茫茫戈壁人迹罕至,搜索残骸险象环生,一篇记录他们真实生活的"荒漠生存"笔记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7.
"条件制约了人,人创造了条件"这句名言,或许对现任山西省孝义市人武部部长徐国平来说,更有一番"嚼味"。这位皮肤白皙,戴着一副眼镜,外表质朴谦逊的上校军官,在短短4年间带领干部职工创造条件,把一个地处吕梁大山深处、贫困落后的兴县人武  相似文献   

18.
《兵团建设》2013,(7):6
主持人语:如果说,上世纪"团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走在花中"的人居环境还是兵团人的梦想,如今这美好的愿望已经成为部分职工的现实生活。自"十一五"以来,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兵团各级党委对加快城镇化发  相似文献   

19.
"敢于当面反对、使我下不来台的人,我会重用他。"日前,《朱镕基讲话实录》的出版发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而上述话语则被视为朱镕基经典语录广为流传。体会朱镕基的这番话,对我们做好工作不无裨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每个人都会犯错,那么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会碰到反对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20.
基层声音     
《兵团建设》2004,(4):46-46
既要挟贫,也要帮富 近年来,有些地方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使不少困难户脱了贫。但在扶贫的同时,对富裕户的"帮富"工作也马虎不得。 对那些富裕起来的人给予扶持,并非多此一举。有些人脱贫致富后,由于文化、科技水平有限,再想"大富"就很难。少数人手头有了钱,便不思进取,安于享受,甚至参与赌博,养成了奢侈的生活习惯。这些人很可能又回到"脱富致贫"的路上来。 "帮富"主要应从精神方面入手,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目标,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并引导他们当带头人,帮助大家走共同富裕之路。 (潘广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