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容是福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风度,工作中同事之间要宽容,生活中同志之间要宽容,家庭中对父母、妻儿要宽容。常常有舒畅、宽容的心情,工作上才会顺心,生活上才会开心,家庭中才会温馨。  相似文献   

2.
    
王族 《政工学刊》2024,(2):92-93
<正>常见新疆人吃馕时不吃菜,亦不喝汤,却吃得香,吃得饱。新疆有谚语说:父母给你的是生命,小麦给你的是馕。馕在新疆是主食,人们早上吃馕,中午吃馕,到了晚上还吃馕,因此便有了关于馕的另一句谚语:宁可一日无菜,不可一日无馕。新疆人把烤馕叫“打馕”。叫虽然是那样叫,但打馕却并不见激烈的动作。之所以郑重其事地用一个“打”字,是因为新疆人说话喜欢用精确生动的词,譬如说生气,他们会说肚子胀得很,说一个人笨,会说他脑子不干活。新疆人把“做馕”说成“打馕”,就是用词精确又生动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关于家庭教育功能的论述,说明了家庭的教育作用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的缺陷在于其教育功能的不健全或丧失,难于担负起对青少年的初次社会化责任。家庭对每个人来说,是人生起点、生活和休息的港湾。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教导和关爱,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与孩子时常交流沟通,孩子就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孩子健全的人格确立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给孩子一个亲密的拥抱,一个幸福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一次倾心的交谈,甚至是一次适时的批评,都…  相似文献   

4.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脾气好,对上对下从不计较;某某性格不错,对人对事都能宽容。这种议论有一定道理,宽容与一个人的脾气和性格有一定关系,但不够全面。宽容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体现,也是我们成长壮大、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使人博大,宽容使人深邃,宽容使这个世界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5.
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一次边境自卫作战前,毛泽东主席与前沿指挥员张国华谈话说,“也许我们打不赢”“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在定夺作战方案时一锤定音,“他是前沿指挥,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毫无疑问,毛主席的这些指示精神实实在在地给张国华吃了一颗定心丸:你在前方放开了打,打输了我给你兜着,打丢了都没关系。  相似文献   

6.
可能是因为在报纸、杂志上难得发表的一、二篇拙文,被有心人发现了,名不见经传的我,竟成“名人”了,“祝贺”被选入各种类型“名人录”的“通知书”也接踵而至。开始,我还真高兴了一阵子:我也能成为名人了!什么“照片”呀、“成果”呀、“小传”呀,都能入录。其“名气”也越来越大,由某个学科的“名人”,到全国的“名人”,直至能进入“世界名人录”。可三分钟的热情过后,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人是要有点自知之“名”的,我算是那号子的“名人”?也不是因为“通知书”中关于收款的“附带说明”使我发生了动摇。现在“出书难”、…  相似文献   

7.
我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创造了一整套以劣势武器装备战胜优势之敌的成功经验和传统战法,其中毛泽东同志“拣弱的打”的光辉思想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仍具伟大现实指导意义,研究这一思想,面对强敌和敌之优势装备,我们应辩证思维,增强“拣弱的打”的必胜信念;深入研究对手。探索“拣弱的打”的有效方法;加强武器装备的研制,打牢“拣弱的打”的物资基础;化敌强为敌弱,创造“拣弱的打”的有利条件;加强人装结合训练,提高“拣弱的打”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某部战士小孙问:“我的弟弟由于大学没考上而患上了急性狂躁型精神病,在一次犯病的时候打伤了临村的小孩儿,孩子的家长要求我的父母赔偿医疗费,我的父母应该赔吗?精神病人打伤了人,需要负法律责任吗?”答:小孙同志,根据你提供的案情,依据民法的规定,你的父母应该赔偿被你弟弟打伤孩子的医疗费。你的弟弟患有急性狂躁症,在发病期间由于病理性情绪的驱使,丧失控制行为能力,为无责任能力。根据新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这并不表示,你弟弟对他人…  相似文献   

9.
人生在世总要交些朋友,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实乃人生一大快事。然而,交朋友又有交朋友的道理,如果不通交友之道,也会吃亏上当。前不久“有朋自远方来”,我正“不亦乐乎”,那朋友却像霜打的茄子,勾头缩脑,打不起精神。问他以何故,原来,他在来京途中遇一貌似仗义之人,当他与人小有口角时,那人挺身而出,为他“抱打不平”,由此二人交上“朋友”,一路推心置腹,情同伯仲。到了首都,下了火车,我这朋友肩扛手  相似文献   

10.
据 说一个青年开车上街 ,和交警发生争执 ,交警盛怒之下打了青年一个耳光 ,青年的父母找到警察的单位领导 ,要求索赔。理由是警察把孩子的“世界观”打歪了。因为孩子从懂事起 ,就给他灌输“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教育 ,长大后又接受“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教育 ,可是一耳光不仅把十几年的教育成果打碎了 ,也打碎了青年对“人民警察”的好感与敬意 ,使警察的光辉形象在青年心中轰然倒塌 ,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觑。这个故事乍听起来有些荒唐可笑 ,但意义十分深刻 ,很值得我们反省和深思。客观上讲 ,一耳光算不了什么 ,但一…  相似文献   

11.
夜读三题     
夜读三题魏艾民“名人”与萝卜名人,除了胸无点墨、自己花钱上了“名人辞典”者外,总是有才华、有成就的人,其中有大功于人民,可为人师表的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为表达这科情感,通过庄严的程序,以其名字作为地名、企业名、学校名。以资纪念,且又教育后人,是...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方家沟村民兵、业余放映员程付林兄妹7个,从小深受其父母“多子多福”之苦害。当他第一个孩子出世  相似文献   

13.
如今,在一些单位,基层干部见面,习惯问语不是“吃了吗?”而是“今天开啥会?”这恐怕跟会议太多开怕了不无关系,或多或少反映了基层干部的一种“恐会”心理。有的基层干部一说起开会,就把“会”与“海”联系起来,对身陷会海摇头叹息。有人把开会当成负担,认为它是浪费时间、搞形式,因而以迟到早退应付;有人把开会当成休息,闭目养神甚至鼾声大作者有之,交头接耳、接打手机者有之。要端正对待开会的态度,转变观念,从内心出发确确实实把开会当成一种待遇,把开会当作一次学习的好机会,切实改变开会不动脑、不动手、不动眼的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14.
党员干部要常修宽容之德,不仅要把宽容作为智慧的力量来追求,更要作为高尚的美德来修养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开阔的心胸积极的态度感悟人生,为人处事。常修宽容之德,就是要以厚德载物之心雅量容人。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的境界。学会宽容,就是学会理解,拥有  相似文献   

15.
没有领导人题词 ,没有名人作序。然而 ,独具匠心的封面设计令人眼睛一亮 ,独到深刻的思想观点令人豁然开朗。这是海潮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书《打开心灵———直通人心的艺术》(以下简称《打开心灵》)给人的第一印象。初见该书 ,你会自然而然地伸手“拿来” ,翻阅目录 ,你又会自然而然地阅读全书。掩卷回味 ,又读、再读。这是笔者阅读《打开心灵》产生的一组“快镜头”。在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 ,到处都留有人类心灵的印迹 :在纷繁变迁的人类社会 ,一切都是在人的心灵导演下依照客观原则发展、变化的。然而 ,探索心灵活动规律 ,认识人之心灵的本…  相似文献   

16.
张磊 《政工学刊》2014,(6):79-79
一、“宽容、包容、从容”是处世之理。曾有人总结,世上最可怕的几种人包括富翁、高官、乞丐、长舌妇。怕富翁是因为有钱,怕高官是因为有权,怕乞丐是因为一无所有、无所顾忌,怕长舌妇则是因其无宽容之心,事事都爱计较、喋喋不休。由此想到我们自己,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尽美,如果每个人每件事都要追求绝对完美,那么人不仅受累,而且很多事情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  相似文献   

17.
赞美宽容     
赞美宽容董继华联合国决定今年为国际宽容年。这一活动旨在促进和平与繁荣。它要求国与国之间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采取宽容的态度。换言之,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宽容。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有二三,人与人之间的磕扈碰碰也在所难免。一些人在受到别人的误会和责难时,往往会采取...  相似文献   

18.
有消息证实,“台独”日思夜梦的四艘“基德级”驱逐舰可望在2003年之前陆续到手,其先期接舰人员已动身赴美。可想而知,台军迫切急购“基德”级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欲与俄制“现代”级驱逐舰一争高低,为“台独”圆梦摇旗呐喊。如果“台独”一意孤行,台海之战就不可避免。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百殆。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不仿先来一次纸上论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这位拥军、爱国的“赵珍妮式的老妈妈”,是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山东省军区联合表彰的朱秀英。在黄海之滨,胶州弯畔的西南艾山脚下,有一个300多户人家的大孟慈村。朱秀英一家9口人就住在这里。她上有父母,下有5个孩子,全家包种了20多亩责任田。在土地多,劳  相似文献   

20.
王冰 《政工学刊》2009,(2):29-29
“女人也是人”、“名人也是人”、“医生也是人”、“老师也是人”、“教授也是人”、“科学家也是人”、“领导也是人”……而今,“XX也是人”的表白、呼喊、辩解不绝于耳。古希腊,有个敢向亚历山大大帝叫板“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的犬儒派哲学家叫第欧根尼,他常常大白天点着灯笼满大街吆喝着“我在找人”。不知这位自诩为“宇宙公民”的犬儒,若知今人争着抢着往“人”堆里扎会作何感想。但把种种“也是人”拿出来在阳光底下晒一晒,确能看出层次和境界的高低不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