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国明 《国防》2014,(10):37-39
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把日常战备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军的根本职能和战略任务,反映了对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深邃思考,为进一步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指明了方向。民兵预备役部队是军事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战备建设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工程,基层战备建设是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工程。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和要求,系统规划,精细抓建,协调推进,全面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战备建设,不断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应战能力。  相似文献   

2.
战场血与火、苦与累、生与死的考验,需要强大战斗精神支撑,需要战斗文化持续助推加力,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我们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战斗文化建设的特点规律,充分发挥"隐形翅膀"的特殊作用,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雄师劲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一要瞄打赢正方向。习主席指出,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了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同志指出,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习主席还多次强调,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要继承和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必须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强化战斗精神,把激发官兵"敢打仗"意识作为实现能打仗、打胜仗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姜阳 《政工学刊》2013,(8):9-10
近年来,针对舰载直升机执行重大任务频繁的实际,我部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用,认真做好执行重大任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立足和平时期建设一支战时能用、能打能胜的舰载机部队"的团队建设目标与"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要求相一致,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中国民兵》以其内容丰富全面、信息含量大、对基层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被誉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百科全书"。湖南某预备役师在做好订刊用刊工作的同时,结合官兵实际,大力开展刊授教育,使《中国民兵》成为工作指导的"参谋"、政治教育的"窗口"、精武强能的"助手"和勤劳致富的"钥匙",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动了部队全面建设创新发展。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预备役军官法修正案草案,第7期《中国民兵》在第一时间对其要点进行了解读。该师利用召开预备役军官大会之机,集中部分现役和预备役军官共同学习有关精神,并展开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6.
周汉江 《国防》2013,(12):36-37
训练基地是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训练基地建设是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应站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建好训练基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落实习主席"能打胜仗"重要指示的具体措施。落实党的新时期强军目标和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指示要求,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重大历史课题。建好这支武装力量的标准,就是要时刻做到"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习主席强调,要"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虽语言质朴,但寄意深远、内涵丰富,抓住了为官从政之本,切中了干事创业之要,指明了修身律己之基。领导干部尤其是中高级干部,是党和国家建设的栋梁和中坚,应自觉以其为根本遵循贯穿作风建设始终,不断开辟党风政风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杨敬  冯家昌 《国防》2014,(10):66-6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主席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着眼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强调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要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随着我军国际维和、抢险救灾、应急撤侨、军事援助、联合军演、舰艇出访等海外军事行动任务的逐年增多,作为支撑海军发展和作战的重要基础,推进国防交通海上保障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葛凤臣 《中国民兵》2010,(11):49-49
民兵预备役遂行抢险救灾任务是履行使命、赢得地位、树立形象的重要体现。县(市、区)人武部平时要结合当地形势和任务要求,充分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确保遇有紧急情况,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无论什么行业,想在竞争残酷激烈的市场浪潮中争得一席之地,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追求卓越,都是它们的创业之本、成功之匙。古语亦云:"求得乎上,仅得其中;求得乎中,仅得其下。"讲的都是"精品意识"。部队建设亦是如此,只有坚持落实高标准,注重工作高质量,部队建设才能精品不断、成果迭出。"精品意识"核心就在这个"精"字,部队工作要想出精品、创一流,应做到"五要":"精"要善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相似文献   

11.
庞建宏 《政工学刊》2014,(11):34-35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能求一时之功、贪一时之名,更不能急于求成,要力求持续推进、持续纯洁、持续巩固。为达此目的,转作风必须从根本上转,尤其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源治本,树立人生的风向标"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转作风,既要瞄准各类违规违纪问题狠治标,更要抓住问题本质狠治本。笔者认为,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是本,是"四风"问题的源头所在。  相似文献   

12.
崔忠明 《政工学刊》2008,(11):24-24
一名领导干部"可以不知道下属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们的长处"。汉高祖刘邦能胜楚霸王项羽,主要依靠萧何、韩信、陈平等贤人智士的辅佐;蜀主刘备能与东吴孙权、魏国曹操成三国鼎立之势,因为他有诸葛亮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习主席在广州战区视察时也强调,全军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在军队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基石作用,必将引领军队建设沿着法治化轨道稳步发展。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决贯彻执行习主席重要指示切实提升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是日本全面贯彻新《防卫计划大纲》的第一年。一年来,日本虽然经历了"3.11大地震"和政府更迭,但在防卫政策和军事建设方面延续了新大纲确定的方针,更加突出以中国为假想敌,加强西南岛屿防御,打造机动防卫力量等。同时日本一些军事新动向值得国际社会警惕,如借反恐之机在吉布提建设军事基地,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等,不断架空"专守防卫"战略,逐步突破"和平宪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你的时间都去哪了"话题的持续热议,"时间就是生命"深深烙印在大家心中。基层连队主官更应看清"时间就是生命"的深层含义:惜之,则发展进步;怠之,则裹足不前。那么,基层连队主官究竟该如何珍惜时间呢?一、珍惜自己的时间,干学相长,让自己的时间助推自身成长在基层连队,军政主官既是管理者,更是表率者,其作风、状态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官兵精神状态、连队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6.
颜景干  吴杰 《中国民兵》2010,(12):12-12
年终总结展开后,甘肃某预备役团党委通过回顾2010年工作,在年度完成工作亮点热点中冷思查找不足。他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年终总结工作,使之成为揭露矛盾、解决问题、推进团队建设的"加油站"。  相似文献   

17.
蒲建国  田野 《国防》2010,(12):84-87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缘,是内地连接西藏、云南边疆的交通要冲和军事要地,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和"民族走廊”之称。近年来,雅安市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发扬党管武装优良传统,紧紧围绕军民融合式发展主线,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和谐魅力新雅安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国防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变革是其中的应有之义。我国国防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军民分离"向"军民融合"的转变之路。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转变"中,需求结构转变提升了国防经济的发展质量,产业结构转变拓宽了国防经济利用社会力量的渠道,要素结构转变为国防经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撑。适应这种背景转换,应深入推动国防经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并积极引导其从"单向式"发展向"循环式"发展转变,同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刘粤军 《国防》2013,(12):21-24
习主席主持中央和军委工作以来,庄严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人民军队的"强军梦",这是党新形势下治国理政建军的总方略。国防动员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坚持以强国强军战略目标为统领,在新的起点上筹划建设、推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习主席着眼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向全军部队发出了"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的重要指示。要锤炼过硬保障能力,就应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抓住关键点、选准着力点、找好切入点,促进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