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BTT导弹制导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STT导弹相比,BTT导弹在气动效率、机动能力、控制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其运动耦合特性也给传统研究框架下的制导律设计带来了挑战。本文针对BTT导弹制导律设计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描述了BTT导弹制导基本问题,分析了BTT导弹制导律设计的技术难点,需要综合考虑运动耦合、多约束、目标机动、弹体动态效应等因素,然后综述了国内外现代制导律设计的基本方法,将其分为双通道解耦法、球坐标法、现代几何法等,最后指出了BTT导弹制导律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运用BP神经网络结构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导弹动力学特性进行动态逆模型辨识,并以辨识模型为控制器与BTT导弹控制系统串联构成动态伪线性系统,进而应用逆系统方法设计了一种用于解决BTT导弹非线性控制问题的经典控制与神经网络在线自学习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控制方案可以实现对导弹三通...  相似文献   

3.
倾斜转弯导弹控制耦合分析与解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对BTT导弹控制系统设计影响较大的运动、惯性、气动交叉耦合,对其对控制系统三通道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在考虑强交叉耦合情况下,利用模型跟踪方法进行解耦设计BTT自动驾驶仪,同时利用参数自校正前馈控制方法进一步改善BTT解耦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鱼叉”空对地导弹改进型“斯拉姆”(SLAM)、增程型“斯拉姆”(SLAM—ER)以及“大斯拉姆”(GrandSLAM)导弹的产生和发展,改进后的导弹总体及其分系统的技术性能以及其在国际导弹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庭忠 《国防科技》1995,16(4):36-41
西方空对空导弹经过长期的不断改进,过去的几年在空气动力学、寻的器、推进技术等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推动这种进步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俄罗斯AA—11(R—73)“弓箭手”近距空对空导弹的出现。德国统一后,西方获得了这种导弹的零部件,这引起了西方的惊慌。通过分析R—73导弹的性能,暴露了西方情报机构对新一代空对空导弹预测的严重失误。西方感到面临这样一种形势:如果没有更优势的近距空对空导弹,AIM—9L/MR系列响尾蛇导弹和魔术1、魔术2导弹将面临着与之抗衡的对手,过去空中优势的格局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施荣 《国防科技》2007,(11):6-10
导弹引信是在特定条件下起爆或引爆战斗部装药的控制系统.本文阐述了国外导弹引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导弹引信体制特点及最新进展,剖析了新概念导弹引信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导弹采用面对称构型或采用冲压发动机的情况下,倾斜转弯(BTT)方式能实现大过载和优化的发动机性能。针对采用BTT转弯方式带来的三通道耦合问题,提出解耦及参数的解析设计方法。首先对导弹动力学模型中的耦合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各耦合因素提出协调控制方法实现解耦,并针对解耦方法提出相关参数的解析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实现三通道的解耦,从而实现对制导指令的精确跟踪。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倾斜转弯(BTT)导弹自动驾驶仪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问题,以考虑耦合的情况下建立的更接近于实际的导弹数学模型为基础,将通道间的耦合作为干扰,在弹道特征点上对导弹模型进行解耦和线性化,得到各个通道的数学模型;设计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状态反馈H_∞控制自动驾驶仪,搭建全耦合状态下的三通道仿真模型,并进行联合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状态反馈H_∞控制自动驾驶仪能够实现对导弹制导指令的有效跟踪,满足BTT导弹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倾斜转弯(Bank-to-turn,简称BTT)控制技术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导弹控制技术,其特点是:在截击目标过程中,随时控制导弹绕纵轴转动,使其合成法向加速度矢量始终落在导弹的最大升力面内。这种控制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于提高和改善导弹的机动能力,准确度,飞行速度及射程等性能指标有很大影响,因为它为导弹提供了使用最佳气动特性的可能。对于腭下进气冲压式发动机,要求侧滑角很小且只允许正冲角,而这只能靠  相似文献   

10.
孙维瑾 《国防科技》1994,15(1):23-26
本文主要介绍英国、法国、意大利发展空—空导弹的情况。 一、英国 英国的大多数空—空导弹的研制、生产都集中在英国航空航天公司(BAe)。1980年8月,英国、联邦德国、美国、法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谅解备忘录,由美国负责研制代号为AIM—120“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作为麻雀导弹的后继弹;欧洲各国(由英国  相似文献   

11.
利用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神经网络技术,成功地建立了某型冲压导弹气动参数和发动机推力、比冲的数学模型,从而克服了用传统回归拟合方法和数学插值计算的不足,为导弹总体参数优化设计和各分系统设计提供了一种新工具.并对网络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BTT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模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并且控制舵的摆角受到物理装置约束的情况,研究了在约束条件下导弹姿态跟踪保性能控制的设计问题。首先在弹道的特征点处将导弹的非线性运动瞬时线性化,将导弹看作是一个不确定线性系统,提出应用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跟踪保性能控制设计姿态控制器,然后推导得到满足控制约束的充分条件,以定理的形式给出了约束条件下跟踪保性能控制存在的充分条件。最后以某型导弹的姿态控制为例,设计了其姿态的跟踪保性能控制器。六自由度仿真结果表明了所得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导弹测试是导弹研制、生产、使用全过程的重要工作项目,用于检测导弹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性能,进行故障定位。导弹测试的大多是电参数,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熟悉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是顺利进行导弹测试的必要条件。导弹测试与普通电子测量的最大不同在于,导弹测试中引入了众多的非标准测试设备。测试文件和测试设备是完成导弹测试依据和手段,是导弹测试的软件和硬件支撑。测试文件设计和测试设备研制是在导弹研制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是导弹系统研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综述了导弹测试的地位、作用、分类和特点,导弹测试与系统联试的关系和导弹测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BTT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以BTT试验器为背景,配合BTT控制技术研究可全面验证导弹控制系统设计。给出了半实物仿真试验方案、方法及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表明BTT控制系统设计满足最小侧滑(近似零侧滑角)倾斜转弯的技术指标要求,半实物仿真试验方法正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了SOPC技术的特点及优势,针对现有某型导弹检测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SOPC技术在导弹故障检测上的应用前景。考虑到导弹故障检测系统在扩展性、适用范围、检测速度、操作复杂程度等方面的要求,借鉴SOPC技术在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采用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方法,设计了导弹检测系统的系统结构,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及检测过程,用于实现对导弹性能参数的自动化测试和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6.
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导弹爬升弹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战术导弹的爬升弹道,首先考虑了发动机的特性,对导弹加速爬升的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获得了导弹加速爬升过程中剩余功率和燃油消耗量随飞行状态变化的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形成遗传算法弹道优化的初始种群,仿真证明可以高效地收敛获得最优弹道.在优化中综合考虑了飞行时间和耗油量,对不同优化目标的弹道进行了优化和比较.为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战术导弹的弹道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舒挺  孙维瑾 《国防科技》1994,15(3):21-26
本文综合报道了美英法等国在几种新的技术领域发展和改进导弹的情况,对未来导弹技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飞机技术性能的提高和战术运用的发展,许多国家十分重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采用许多先进的控制技术改进现役装备或研制新的防空导弹。这些先进技术包括垂直发射技术、捷联惯性制导技术、数字控制技术、寻的制导技术、自适应控制技术、变结构控制技术、BTT控制技术等。本文旨在简要介绍这些先进的制导与控制技术,以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舰空导弹拦截反舰导弹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舰空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和特点,分析了影响舰空导弹拦截能力的主要因素,并以反舰导弹为拦截目标,建立了舰空导弹拦截反舰导弹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为提高舰空导弹拦截能力在战术和技术上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系统的概念及技术。针对高速高机动性能导弹大迎角高马赫飞行的特点,提出应用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技术解决导弹大迎角测量问题,并结合导弹自身特点,给出了迎角测量原理和方法,这对于新型导弹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